當前位置:首頁 » 家裝裝修 » 老好萊塢裝修風格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老好萊塢裝修風格

發布時間: 2021-03-04 15:31:49

1. 什麼是好萊塢式風格

我記得我的外教說過
好萊塢電影就比如
一個人要爬樹采樹最上面的水果
旁邊的人就不停地向他扔石子
給他阻礙
但是最終他還是拿上了水果
扔石子的人都死了

2. 好萊塢電影中的典型特點

1、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經典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眾多技法中最明顯的傾向是採用「客觀化」,意即呈現一個基本的客觀故事,在此基礎上穿插人物的「知覺主觀」和「心理主觀」視點。因此,經典好萊塢敘事電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敘述手法。

2、戲劇化的故事結構:經典好萊塢電影在結構故事和展開情節方面明顯地以戲劇化作為基礎,故事情節充滿戲劇性沖突。



3、角色結構譜:經典好萊塢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動角色(active)。

被動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單線人物(one-string)、圓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

4、蒙太奇技巧:美國電影導演格里菲斯在《一個國家的誕生》等影片中創造性的在場面之內進行大量的切換,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和情感參與。

並由此發展出後來成為經典好萊塢敘事的一種拍攝和剪輯語法:用主鏡頭或交待鏡頭建立一個故事的發生地點,然後,當動作發展時,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戲劇性高潮時用特寫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5、全知的敘述模式:當攝影機採取全知的敘述模式時,觀眾對劇情的了解就遠遠大於劇中人對劇情的了解,觀眾就實際上進入到一個和導演無意的共謀。

即觀眾和導演都在劇中人「上面」,猶如上帝一樣俯視劇中人物困境。這時觀眾對劇中人物的認同轉移到對導演的認同,觀眾從劇情的參與者轉移為旁觀者。

3. 好萊塢上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末電影風格發生的變化!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回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答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經典好萊塢電影基本成型於上世紀十年代。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偏向於古典敘事風格,有聲技術的運用也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

4. 電影院的裝飾設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的電影業尚具雛形,便已注重電影院的裝飾設計。電影院的牆壁精心細致進行了粉刷,帶有眾多的裝飾特色。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代和30年代,英國電影院的裝飾開始表現出奢華的傾向。那一時期電影院是人們最主要的娛樂場所,尤其是30年代的英國電影院,外部建築和內部裝修都最具裝飾性,建築物渾圓、開闊的形體,建築物外部彩色的陶瓦,內部的照明設施、傢具和配件,陳設的雕塑和各種裝飾細節的刻畫,就連當時流行的復雜、帶有裝飾的風琴操作支架也給觀眾增加了興趣。風琴演奏一般是在電影放映前和放映之間的空隙時間,不僅演奏的樂曲、就是風琴的造型和裝飾也使觀眾產生極大的興趣。1929年由喬治·科雷斯設計的英國倫敦索烏里劇院裝飾就與當時流行的折衷主義風格一致。1930年斯林頓設計出了具有給人深刻印象的劇院流行風格的倫敦卡爾多夫電影院。20年代末期英國也開始出現那種美國式的強調氣氛的影劇院設計,「好萊塢風格」影響了英國的電影院設計。30年代美國好萊塢電影給歐洲各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好萊塢影片占據了英國電影院的屏幕,電影院的裝飾設計與電影的影響日益擴大具有密切的聯系。由於1925年巴黎「世界裝飾藝術展覽」的影響,影劇院的裝修風格與「裝飾藝術運動」密切相關,1935年和1936年間,一批影劇院和音樂廳的修建便體現出這一潮流。像倫敦由愛德華·斯通為派拉蒙公司修建的電影院,內部裝飾由索弗德和埃文·巴爾設計,有著義大利和北非的藝術風格。1937年威登和馬塞為英國的奧迪安電影公司設計的連鎖電影院當中,有一座位於倫敦的萊塞斯特廣場,內部裝飾十分豪華,座椅的套墊用美洲豹的皮革作為裝飾,牆面則採用金色點綴,效果十分強烈。1932年羅納德·阿特金森設計的倫敦艦隊街「每日快訊」大樓門廳,採用多種裝飾風格,並且運用了金屬材料,門廳牆面兩幅金屬浮雕裝飾壁畫由埃里克·奧蒙提爾設計。1936年喬治·科爾斯設計了倫敦一家電影院的休息室,30年代愛德華·斯通為倫敦一家電影院所作的設計,這些作品都反映出這一時期英國裝飾藝術設計發展的面貌。

5. 經典好萊塢的電影風格和成因

與哥特、文藝復興、巴洛克這樣的藝術歷史時期不同(以上每個時期的全部風格特點版就算是權對外行人來說也十分明顯),經典的好萊塢電影擁有一種風格,這種風格總的來說是無形的,一般觀眾難以察覺。它的隱蔽性,很大程度是美國電影熟練技巧的產物,猶如一部講故事的機器。就像亨利•福特創造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流水線生產,以及商業中盡可能採用經濟合理的方式生產汽車產品和其他消費品一樣,美國電影在1910—1920年期間,迅速演化成一種高效的講故事模式,生產運作的每個方面都有助於講述故事過程的流暢性。
結果,故事被毫不費力且高效率地講述給觀眾。它們看上去似乎無根無源,它們不可思議地出現在銀幕上,為了觀眾進行實時消費和娛樂而出現在電影院中,出現在他們面前,好像是自己生長的一樣自然而然。但事實上,它們是被創造出來的,是遵循明晰、簡單、優美、有序、經濟、協調這些經典原則製作出來的。因而,經典作品一般都會避免龐雜、主觀、過於情緒化,力求達到希臘人理想的「過猶不及」(medenagan)的狀態,或者「沒有任何多餘成分」。

6. 舊好萊塢電影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舊好萊塢電影創作遵循著一種戲劇電影的美學原則,其基本特徵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戲劇化的故事結構,類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暢的連續性剪輯。

一、經典好萊塢電影在結構故事和展開情節方面明顯地以戲劇化作為基礎:故事情節充滿戲劇的沖突,故事結構完整封閉,故事發展逐次遞進直到結尾的高潮並總離不開大團圓的結局。如《卡薩布蘭卡》《魂斷藍橋》。

二、在戲劇化故事情節結構模式確立之後,好萊塢經典敘事的人物形象構成也自然呈類型化的傾向。根據戲劇沖突原則,人物形象被確立為正反兩個陣營,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例如西部片總有代表正義和法律的警長及貪婪野蠻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對峙。

當然,在經典好萊塢敘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類型原則的大前提下又有無窮的取捨和 變化,但正反兩方人物所構成的戲劇沖突則是好萊塢永恆的法寶。


三、好萊塢經典敘事系統的核心是前面已經提到的連續性剪輯,連續性剪輯代表了好萊塢經典敘事的特徵,既是對戲劇化故事和類型化人物的發展,又是好萊塢製造夢幻和歡笑的基本前提。

因為自然流暢的連續性剪輯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簡潔方便而又真實可信的銀幕世界。

由於經典敘事系統的剪輯旨在實現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別使用的順序便具有了特殊涵義:先是建制鏡頭展現整體環境和人物。

然後是中景的鏡頭交待人物的動作和反動作,再切入近景鏡頭(包括特寫)將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現給觀眾。

最後還得回到全景鏡頭來結束段落敘事或重建新的時空關系。

四、好萊塢大團圓結局作為經典好萊塢敘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許多好萊塢主流影片中扮演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簡單來說,其有兩個方面的涵義:其一是循環型或封閉型故事結構;其二是達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結局。

例如在奧遜.威爾斯的不朽傑作《公民凱恩》開始時,鏡頭從報業大亨極盡豪華的「天堂庄園」的大門和大門上「禁止入內」的警告牌緩緩移入,最後則用一個慢慢拉出庄園大門的反向鏡頭結束全片,在影片的敘事結構和鏡頭語言上完成了封閉型的循環。

(6)老好萊塢裝修風格擴展閱讀:

20世紀30—40 年代是美國好萊塢的全盛時期,這期間在好萊塢影片創作中占統治地位的是類型電影,類型電影就是按照不同的類型(或樣式)的規則要求創作出來的影片,實質上它是一種藝術產品標准化的規范。

這種規范的電影的實質就是運用一切能夠抓住觀眾視覺和心理的電影表現程式,它常常要比個人構思的有意識追求藝術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觀眾的興趣和道德標准。

類型片是好萊塢製片制度的產物,它從商業和票房的角度進行影片生產,並在大量的藝術實踐中建立並完善了一套電影創作方法。

類型片的主要特徵體現為:

1. 情節公式化

2.人物定性化

3.銀幕敘事標准化(類型片大都採用單一的線性結構,以時空轉換為順序,以事件發展為線索,較少使用閃回,交叉蒙太奇手法,而著重講述單向發展的故事)

4.視覺形象圖解化(如古堡或塔樓象徵危險,幽暗的森林隱藏著災難,實驗室里汩汩作響的試管則孕育著罪惡等)

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代的發展經歷了形成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復興期則出現在新好萊塢時代。經典好萊塢的類型片包括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恐怖片等。

50年代到60年代,由於電視產業的發展以及其他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方面的原因,經典好萊塢的類型片出現了衰退。

7. 好萊塢電影的風格是那些

與哥特來、文藝復興、巴洛克這源樣的藝術歷史時期不同(以上每個時期的全部風格特點就算是對外行人來說也十分明顯),經典的好萊塢電影擁有一種風格,這種風格總的來說是無形的,一般觀眾難以察覺。它的隱蔽性,很大程度是美國電影熟練技巧的產物,猶如一部講故事的機器。就像亨利•福特創造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流水線生產,以及商業中盡可能採用經濟合理的方式生產汽車產品和其他消費品一樣,美國電影在1910—1920年期間,迅速演化成一種高效的講故事模式,生產運作的每個方面都有助於講述故事過程的流暢性。
結果,故事被毫不費力且高效率地講述給觀眾。它們看上去似乎無根無源,它們不可思議地出現在銀幕上,為了觀眾進行實時消費和娛樂而出現在電影院中,出現在他們面前,好像是自己生長的一樣自然而然。但事實上,它們是被創造出來的,是遵循明晰、簡單、優美、有序、經濟、協調這些經典原則製作出來的。因而,經典作品一般都會避免龐雜、主觀、過於情緒化,力求達到希臘人理想的「過猶不及」(medenagan)的狀態,或者「沒有任何多餘成分」。

8. 好萊塢軟裝主要做哪些風格傢具是哪些品牌

法式,美式,後現代,英式,歐式;傢具品牌以高端私人訂制及品牌傢具結合如芬迪、賓利等

9. 裝飾藝術運動時期好萊塢風格

20 年代到30 年代,巴黎是國際現代藝術的中心,各種藝術運動層出不窮,影響廣泛。與此同時,在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表演藝術,特別是音樂劇、歌舞、爵士樂等,得到蓬勃的發展,同時,文學、詩歌的創作也相當的繁榮,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影響遍及世界。由於美國的財力雄厚,因此,新的藝術和設計都能找到強有力的贊助集團,來支持它們的發展,形成各種新的市場。當時有一批前衛的藝術家、詩人和作家,喜歡在紐約一家叫做「阿岡昆斯」的旅館聚會,因此形成一個名叫阿岡昆斯的前衛藝術集團,他們的活動,對干推動新的藝術和設計運動起到積極作用。紐約歌舞昇平的繁華生活,可以從美國作家斯各特·費茲傑拉得、安尼塔·盧斯、羅柏特·本切利( Robert Bencheley)、多羅斯·派克(norothy Parker)以及科爾·波特(Kole porter)的散文詩中反映出來。電影也大多表現美國人的樂天天性和幽默感,比如佛里德·阿斯泰(Fred Astaire)、金傑·羅傑斯(Ginger Rogers)、馬克斯兄弟(the Marx Brothers)、梅耶·威斯特(May west)、珍·哈婁等人的表演。紐約百老匯無線電城音樂廳(Radio City Music Hall)的歌舞表演,其豪華、壯麗、幽默、輕松是美國當時文化特徵的一個代表,顯示了美國通俗文化的力量,反映了美國在設計上對於公眾文化的重視,也間接表現出美國設計民主化的一個側面。
從設計方面來看,無論是百老匯歌舞還是好萊塢的電影,都有明顯的對古埃及、瑪雅和阿茲台克文化設計特徵的愛好。這些古代文明特徵不但直接影響到「裝飾藝術」形式風格的形成,在美國自然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它在美國的影響體現在建築、舞台設計、室內設計、傢具設計、裝飾繪畫等各個方面,比在法國要壯闊得多,並且還形成了地方風格,即30 年代在洛杉磯形成的好萊塢風格,更多地吸收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古典裝飾風格特徵,融為一體,之後又影響到世界各地。
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比較集中在建築設計和與建築相關的室內設計、傢具設計、家居用品設計上,其「裝飾藝術」,比如雕塑、壁畫等等,也都基本依附於建築,可以說是建築引導型的設計運動,這與法國比較集中於豪華、奢侈的消待用品的設計重點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場設計運動開始於紐約和東海岸,逐漸向中西部和西海岸擴展,到達洛杉磯以後,開始出現了美國本土的詮釋,出現了適合美國通俗文化的所謂加利福尼亞裝飾藝術風格,也出現了為電影院設計特別發展出來的好萊塢風格。在其它地方,比如佛羅里達的邁阿密地區,這場運動又呈現出獨特的變化,形式溫和,色彩浪漫。因此「裝飾藝術」風格在美國本土已經被改造了,而改造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美國人自己的需求。這種美國的裝飾藝術風格在30 年代又傳回歐洲,影響了歐洲的同一風格的發展,特別是好萊塢風格對干歐洲電影院設計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建築方面,紐約是「裝飾藝術」運動的主要試驗場所,重要的建築物包括克萊斯勒大廈、帝國大廈、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等等。大量起稜角的裝飾、豪華而現代的室內設計,大量的壁畫、漆器裝飾、強烈而絢麗的色彩計劃、普遍採用金屬作為裝飾材料,等等,都把法國雕琢味道很重的這種風格加以極端發展,變得非常美國化,成果非凡。

10. 有沒有那種看起來很貴的家裝設計案例推薦一下

在這個極簡主義風格越來越風行的年代,裝修的審美似乎越來越趨向於統一。然而,也並非所有人都喜歡空盪盪白茫茫的家。

這樣濃墨重彩的裝修風格,美到你心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