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裝裝修 » 教堂裝修風格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教堂裝修風格

發布時間: 2021-03-13 14:26:44

Ⅰ 天主教聖周教堂裝飾都有什麼樣式

蒙蓋聖像 遮掩聖像 掩像 傳統上在「四旬期」的第五主日(梵二前稱掩像主日或苦難第一主日;苦難第二主日又稱聖枝主日),聖堂中的苦像及其他聖像(除十四處苦路像)用不帶任何裝飾的紫色布遮掩,以示哀悼。苦像要遮掩到聖周五開始朝拜十字架前,聖像要遮掩到復活節前夕的彌撒禮儀中唱光榮頌時才去掉。起初是用黑色布,暗示耶穌遇難,源自《若望》福音第8章59節:「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里出去了。」 梵二後改用紫色。遮掩聖像無須特別禮儀,只以紫布或黑布將聖像遮住就可以了。梵二後教會沒有這個規定,由當地主教決定。

Ⅱ 哥特式教堂有哪些裝飾細節

伊迪絲•漢密爾頓指出,整個一座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大教堂,上上下下都用圖案和花紋裝飾,數不勝數,雕刻精細,技藝精湛,獨具匠心,無懈可擊。徐建融也說道,哥特式教堂以尖頂拱券和垂直線為主,除了門窗幾乎沒有牆壁,高聳、輕盈、富麗、精緻。置身於教堂內部,高大明亮,塗滿金色的柱子間鑲有彩色玻璃大窗,顯得輝煌而神秘;對於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許多藝術家都竭盡贊美之能事,信奉基督教的信徒沒有見過天堂,但是可以通過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感受到天堂的存在。例如人們對於沙特爾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的描述和贊美,玻璃對於哥特式教堂具有如此特殊價值,這在其他類型的建築中是很少見到的。

Ⅲ 教堂都有什麼風格的,謝謝

室內裝修,文藝復興盛期.現在我們見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頂是米開朗境羅的傑作.米開郎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師,是文藝復興盛期的代表. 它前面的廣場巴洛克.聖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廣場就是聞名世界的聖彼得廣場,建於1667年,住持設計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筆賦予了廣場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恆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絕倫的聖者塑像四百年來一直訴說著當年這個才華橫溢的建築天才的名字:貝爾尼尼——巴洛克藝術之父。 到了十二世紀,在法國又有一種新的藝術逐漸形成,而後擴展至全歐洲,並且一直延續到十五世紀,這就是「哥德式藝術」。法國是哥德式藝術風格的發源地—法國的聖德尼(St.Denis)教堂之所在。哥德式大教堂以交叉肋拱、高扶壁、飛扶壁、尖拱結構和新裝飾體系的廣泛應用為特徵。高、直、尖的造形有強烈的上沖趨勢,暗示接近天國的信念。哥德式藝術是以教堂為發展的重心,強調垂直向上、輕盈修長的獨特形式,再搭配上教堂內大量色彩裝飾的彩色玻璃窗,散發出一股神秘壯麗、恍如身置天堂般的氣氛。雕刻主要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如教堂外部和入口的高浮雕、雕像等。此時期的雕刻特點在於寫實性和獨立存在性的增強,人物造型顯得較為瘦長,且具有安靜、溫和的美感.繪畫以彩色玻璃窗上面的彩繪為主,具有抽象裝飾性,其繽紛的光線、色彩使得教堂顯得更加壯麗、神秘,置身其中就像進入彩虹的世界,充滿了美妙的宗教氣氛。 金牌謝謝

Ⅳ 基督徒室內裝修您喜歡基督教里的風格嗎例如:瓷磚、隔斷玻璃、牆壁紙、壁畫、掛件有聖句、主內圖片山水

我想你最好去多和基督徒溝通才是正解,想當然是沒用的。
本人不是也幫不了你什麼,只是說下感受。

Ⅳ 想把家裡裝修成教堂式風格,50平最少大概需要多少錢

那至少4——5萬元。
玻璃是按照面積收費的,建議去當地的建材城咨詢一下。

Ⅵ 各種教會的教堂那種建築裝飾最好看

各有所長

Ⅶ 中世紀歐洲的裝修風格

1、巴洛克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2、哥特式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位。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3、洛可可
洛可可建築風格是法國古典注意建築發展到最後出現的一種風格,但是它走向了相反的方向,開始追求新奇,在建築裝飾中採用了貝殼、卷草等裝飾,打破了古典以柱式為基礎的設計手法。洛可可建築重視色彩的視覺效果,常用嫩綠、粉紅、金黃等看起來比較嬌嫩的色彩,並且追求輕松、快樂、的氣氛。所以很受到貴婦人的歡迎。但是它的布局構思很巧妙。
4、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
自公元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侵,使歐洲興起宗教的熱潮,封建主對宗教的狂熱達到如醉如痴境地,他們全力為自己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而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裝飾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
羅馬式建築外觀巨大、繁復,但裝飾簡單大方。最特別的是建築的屋頂,羅馬式風格建築的設計都是一拱頂為主,以石頭的曲線結構來覆蓋空間,在羅馬式繁華的教堂藝術風格之中又有最典型的兩種:倫巴第(Lombarda)和諾曼底(Normanna)
義大利米蘭的sant'ambrogio大教堂,它是典型倫巴第風格。它是第一個使用拱肋來加強交叉拱頂的教堂。倫巴第風格的建築給人很強的節奏感
而諾曼底風格的教堂又要比倫巴第風格的教堂顯得更加精緻優雅,最著名的就是英國Durham的Cathedral大教堂
說到羅馬式建築不得不提到雕塑。教堂雕塑也是十分典型的,其在教堂建築中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認為藝術不應該獨立存在,每種藝術都得以自身的手段和方式為建築所創造。在這樣的觀念下。雕塑、繪畫都是臣服建築這個主體。常常運用杏型結構
既然是宗教建築,怎麼能少了著名的耶穌受難象呢?
在羅馬式風格影響下,雕塑家把作品創作得緊湊、復雜、色彩豐富。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風格。

Ⅷ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裝飾風格是什麼呢

聖索菲亞大教來堂是集中式的,

東西長源77米,南北長71米。整個布局圍繞中央穹頂展開。中央穹頂突出,四面體量相仿但有側重,前面有一個大院子,正南入口有兩道門庭,末端有半圓神龕。大廳內壁全部用彩色大理石磚和壁面鋪砌而成。中央大穹頂,直徑

32.6米,穹頂離地54.8米,通過帆拱支承在四根24.3米高的柱子上。

Ⅸ 教堂怎樣裝修

現代復教制堂建築設計欣賞
http://www.sj33.cn/architecture/jzsj/201011/25662.html

Ⅹ 基督教教堂與天主教教堂窗戶裝飾的區別

你問的問題非常有意義,其實窗戶的形態特點在兩種教堂上表現不太明顯,因為這主要取決於教堂建築形式是怎麼樣的,哥特式建築的窗戶是尖的;羅馬式建築的是圓拱形的;拜占庭式建築由於是羅馬式的前身,所以也是圓拱形的,不過窗戶較羅馬式更細長;另外也有一些鄉村小教堂不太注重樣式規范,大多是圓的或方的,也有長方的。

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主要的區別在於信仰對於建築的影響,天主教堂比較花哨,很庄嚴和考究,最經典的是巴黎聖母院和聖彼得大教堂,前者是哥特式,後者是羅馬式。天主教堂多在房上裝飾一些宗教崇拜的聖人的雕塑和歷史傳說,不過如果談及窗戶,那就是代表聖母的「玫瑰窗」。

玫瑰窗(the rose window),也稱玫瑰花窗,為哥特式建築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紀教堂正門上方的大圓形窗,內呈放射狀,鑲嵌著美麗的彩繪玻璃,因為玫瑰花形而得名。著名的玫瑰窗有法國巴黎聖母院的玫瑰窗等。玫瑰窗為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種,由於它的位置而成為裝飾的重點,在陽光照耀時,把教堂內部渲染的五彩繽紛、眩神奪目。玫瑰窗忽明忽暗,斑駁陸離光影中,讓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在哥特式教堂的西面典型構圖中,一對塔夾著中廳的山牆,垂直的分為三部分。山牆檐頭上的欄桿、大門洞上一長列安置著猶太和以色列諸王的雕像的龕,把三部分橫向聯系起來。中央,欄桿和龕之間,是圓形的玫瑰窗,象徵聖母的純潔(也有說法認為,玫瑰象徵著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聖經中玫瑰也代表古代的血液與女性崇拜)。3座門洞,都有周圈的基層線腳,線腳上刻著成串的聖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頂,不過有些沒有造成,有些倒塌了。

上面是天主教堂的特點。

基督教堂和天主堂的最大區別就是樸素的很,這和基督教本身的教義有很大的關系。基督教也就是基督新教,新教是1517年宗教改革之後逐漸形成的一種基督教新教派,它的發起人就是馬丁路德等人,與基督教羅馬天主教會大不同,新教所奉行的是「因信稱義」的精神,主張摒棄原先天主教教規中繁雜規定和禮節的約束,主張自由和平等的信仰。

基督教即新教教堂區別於天主堂的富麗堂皇,多素雅整潔,外觀靈動,這是天主堂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