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波普設計風格的發展史
英國「波普」文化和「波普」設計的發展
如果要用一個名詞來形容60 年代的設計風格,大約最恰當的應該是「波普」( Pop)了,這個詞來自英語的大眾化(popular) , 但是,當它與60 年代的文化、藝術、思想、設計建立起密切的聯系以後,它就不僅僅是指大眾享有的文化,而更加具有反叛正統的意義,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特徵。在西方國家中,最集中反映「波普」設計風格的是英國。
這里必須搞清楚的是「波普」和「大眾化」兩個詞的含義區別。不少人認為「波普」源起大眾化,因此,「波普」文化和「波普」藝術就是大眾文化和大眾藝術。其實,大眾文化是大眾的文化,「波普」文化是知識分子的文化,不過借用了大眾文化的某些形式而已。「波普」運動,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運動,它的某些內容,比如藝術形式、設計形式受到青年大眾的歡迎,但是這並不能改變它的意識形態基礎和知識分子反文化的精英立場。英國「波普」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里查· 漢密爾頓(Richard Haoilton)在與美國評論家羅伯特·休斯的電視采訪中就反復強調過這個區別。
英國的「波普」設計在這場運動中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雖然英國在現代設計運動中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但是,它在「波普」設計運動中顯示出來的前衛性特點,卻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與重視,並且,也影響了其他國家的設計發展。
英國雖然在50 年代由於政策失誤,造成設計遠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準,幾乎完全失去19 世紀中期發起「工藝美術」運動時的那種先驅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60 年代的「波普」運動中,英國設計卻急起直追,有很大的成就。特別是在針對國內市場的消費產品的設計,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突破,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
英國曾經一度希望能夠通過全國的努力,追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現代主義運動,因為,在德國、荷蘭、俄國以及美國高速發展現代主義設計的時候,英國基本是置之度外的,完全沒有進人真正的現代階段。從心理來看,這是非常自然的,希望能夠不至於落後於先進國家,而方法就是通過現代主義設計運動這個階段,雖然比別人遲了10 年,但是,看來還來得及迎頭趕上。英國人提倡「好的設計」( good design) ,這個口號是德國人早在20世紀初就提出來的,英國人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提出來,因此,從西方各國的設計界觀點來看,英國設計整整晚了30 年,的確是太落伍了。對於英國人本身來講,要重新趕上德國、美國、義大利、荷蘭、斯堪的納維亞這些國家的現代主義設計水準,也非常困難。而以反正統文化為中心的「波普」運動,則正好給英國設計家一個可以避開現代主義階段的捷徑。
60 年代英國在設計上的一個最顯著的轉變就在於不再苦苦追求重新開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而自己通過當時的國家與國際的特殊情況、根據市場的情況和消費者的需求、根據當時的文化界出現的新氣氛,來開辟一個新的設計路徑。現代主義設計雖然具有講究功能良好、強調理性和注意服務對象的特點,但是風格單調、冷漠而缺乏人情味道,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對於戰後出生的年輕一代來說,這種風格已經是陳舊的、過時的觀念的體現。新一代的消費者希望有自己的設計風格代表新的消費觀念、新的文化認同立場、新的自我表現中心。現代主義設計的冷漠、非人格化、高度理性的特點,顯然與他們的要求是違背的。戰爭期間設計的朴實無華,是因為戰爭期間物質匾乏,色彩的單調也是因為戰爭前後的總體氣氛影響。現在,新的消費者,特別是青少年、職業婦女等等,他們要求的是代表自己喜愛的、新的、時代的風范,色彩必須大膽和強烈,設計造型應該突破舊有的造型框框,只有這樣,設計才能為新的社會、新的市場服務。也只有這樣,英國的、乃至歐洲的設計,才有可能與橫行霸道的美國推崇的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分庭抗禮,自立門戶,形成自己的民族的當代設計風格,而不是在美國人推崇的國際主義設計後面亦步亦趨,否則,英國設計不可能有自己真正發展的前途和未來。這種認識,在當時的英國設計界中,特別是在青年設計家中非常普遍。英國設計也因此開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階段,即「波普」設計階段。
如果從本質來講,「波普」設計運動是一個反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其目的是反對自從1920 年以來的、以德國包豪斯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設計傳統。這場運動思想的根源,其實還是從美國的大眾文化中來的。當時的英國青少年代從美國的大眾文化中得到啟發,這些影響包括好萊塢電影、搖滾樂、消費文化等等。他們認為美國消費文化、美國大眾文化符合自己的胃口,大眾文化是對抗美國主流設計界推崇的國際主義風格最好的方式。因此,英國的設計界順應英國青年的這種心理需求,而發起這場運動。美國大眾文化對干物質的崇拜,各種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對干當時處在戰後物質匾乏時期的英國人來說是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的。英國青年更加喜愛美國的流行音樂,他們自稱為雞蛋殼腦袋(egg-heads) ,英國設計家們注意到這種需求,而為適應他們的這種需求而設計與當時主流的國際主義風格、理性主義、減少主義設計特徵背道而馳的新產品、新平面設計,從而產生了「波普」設計運動。
英國的「波普」運動是受到藝術創作上的「波普」運動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波普」藝術運動最早出現在一些獨立的組織中,這些組織的成員包括藝術家、評論家、建築家和設計師。最早具有「波普」色彩的英國組織大約形成於50 年代中期,成員包括里察·漢密爾頓、愛德華多·包羅茲、雷奈·班漢(Reyner Ranham , 1917-)、約翰·麥卡爾、勞倫斯·阿勞威(Lawrence Alloway)、阿利遜·史密森(Alison Smithson)和彼得·史密森( Peter Smithson)等人。他們在倫敦的現代藝術學院開會研究美國大眾文化現象,重點在於美國廣告、美國電影、美國汽車式樣對於大眾文化面貌形成的關鍵作用。班漢提出美國大眾文化背後的金錢內涵問題,提出美國汽車式樣內包含的是性與權力的象徵性。漢密爾頓則在1956 年利用美國大眾文化的一些特別內容,比如美國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的肖像、電視機、錄音機、通俗海報、美國傢具、起居室、健美先生、網球拍等等的照片,拼合成作品,稱為《到底是什麼使今日的家變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通過這張照片拼貼作品,把美國大眾文化的內涵淋漓盡致地渲染出來,對於英國年輕一代藝術家和設計家影響很大。
「波普」運動開始時,英國的這個「波普」藝術組織的工作基本是集中在藝術創作上的,到60 年代之後,英國的「波普」藝術蔚然成風,出現了新的一批「波普」藝術家,包括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阿蘭·瓊斯、德里克·波舍爾和朗·基塔依(Ron KitaJ)等人。他們組成了第二個獨立組織,他們也是集中於「波普」藝術的創作,其動機來源有所不同,主要是從美國大眾文化的另外一些方面,比如連環畫、科學幻想小說、廣告和其他一些更加具有視覺影響力的內容,以這些內容進行組合,反映出大眾文化的面貌,也就是「波普」面貌來。
英國的「波普」藝術很快就在設計上出現反應。英國可以說是「波普」設計的發源地,從英國開始發展,然後影響到其他國家。一批青年設計家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壟斷局面非常不滿,借用「波普」風格來進行積極的反抗,從而發起了這場設計運動。他們針對的市場是富裕的青少年市場,也就是戰後嬰兒潮一代消費者。英國企業界也看準了這個市場的潛力,接受了他們的設計,通過生產和銷售來促進這個新的設計風格,取得很好的市場效果。
英國「波普」設計的主要設計家大部分是剛剛從藝術學院畢業的學生,他們對於傳統,包括現代主義的傳統沒有多少依賴和感情,更加重視自己這一代人的習慣與喜愛。因此,他們最具有打破傳統束縛的動機。他們是從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和平面設計三個主要方面開始突破,從而創造了這三個基本領域內的「波普」設計風格,英國的「波普」產品設計、「波普」服裝設計和「波普」平面設計都非常有特色。這些設計家們的努力方向,是要找到代表自己的視覺符號特徵、自己的風格,代表自己這一代,而明確表明自己所站的是非父母那代人的立場。因此,各種各樣奇怪的產品造型、各種各樣特殊的表面裝飾、非常特殊的圖案設計、反常規的設計觀念都涌現出來,一時的確熱鬧異常,旗幟鮮明。但是,由於主要是一種青年期的宣洩,因此,雖然熱鬧,但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正如班漢講的:來勢洶洶,但持續力量卻非常微弱。
英國「波普」設計主要強調圖案裝飾。不少圖案是直接從一些當時的「波普」藝術中借鑒過來的,比如從賈斯柏·詹斯( Jasper Johns)、維克多·瓦沙里利(victor vasarely)、布里吉特·萊利(Bridget Riley)的繪畫中提煉出的圖案,來做設計的表面裝飾。產品設計動機中主要的來源則以宇航技術、兒童的天真兩個方面作為設計動機的參考根源,比如把廚房設計成一個宇航器的室內空間,女性時裝設計則模仿宇航員的服裝(安德列·科列吉斯Andre courreges 的銀箔裝the silver Foi1Suits) ,或者把女性時裝設計成小女孩的服裝式樣(瑪麗·寬特Mary Quant 的小女孩裝)。其實,這些英國「波普」設計家們,自己就是那個豐裕時代的積極的、樂觀的代言人,通過他們的設計作品,來反映這個令他們感到興奮的物質豐裕的新時代,這個年輕的時代。
英國「波普」設計比較集中反映在時裝設計、傢具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幾個方面。其中以時裝設計顯得最為突出。時裝設計也是英國「波普」設計第一個出現的運動。它的最大的特點是集中表現了為青少年代的時裝,而不再是為中年一代的墨守成規的服裝了,並且針對的市場也不僅僅是少數權貴的高層部分,更加兼顧到比較廣泛的大眾市場。比較重要的設計師包括瑪麗·寬特、瑪里安·佛利(Marion Foale)、沙里·圖芬(Sally Turrin)、奧西·克拉克(ossie clack)等人。
時裝設計是「波普」文化最集中的體現。以上這些設計師通過他們的設計,賦予服裝以新的含義,無論從材料上、圖案上,都強烈地表現了他們希望強調的特徵,他們的服裝是這個時代的這批青少年的一個新的宣言,非常具有時代特徵。本書主要不是介紹時裝設計,因此就不進行有關的詳細討論了。
英國「波普」設計的傢具也非常具有特色。傢具設計界與時裝設計界相比,較難完全地擺脫傳統傢具式樣的影響或束縛,因為傢具兼有比較耐用的特點和比較多的與傳統風格相關聯,因而,完全的改革顯得比較不容易。長期以來,除了現代主義、國際主義傢具設計是全面的革命、對傳統的完全突破之外,其他傢具設計都依然具有很重的傳統的影響,50 年代的傢具,或者是現代主義的,或者是傳統折衷的,似乎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發展。
但是,到20 世紀60 年代中期,英國在傢具設計上終干出現了「波普」風格,完全打破了傳統,同時也打破了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的束縛。英國「波普」傢具主要是通過特倫斯· 科蘭(Terence conran)的傢具零售店「哈比塔特」( Habitat)推廣開來的。他的這個傢具店原來是在1964 年開設的,後來由於生意成功,逐漸發展成一個專門推銷廉價、色彩鮮艷、設計特殊的傢具與家庭用品專業中心,目標市場是青少年。這里的傢具和用品色彩非常簡單,但是絢麗多彩,造型也簡練。這里也出售廉價的陶瓷用品、首飾,不少是從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進口的,由於「波普」風格鮮明,非常受青少年喜愛,生意興隆。
除了「哈比塔特」之外,英國還有一些個體設計家從事「波普」風格的傢具設計探索。其中一個是彼得·穆多什,他設計以英文字母為表面圖案裝飾的紙椅子(其實是用纖維板做的,但是採用迭紙技術製作,看起來非常像紙製品), 具有廉價和表現性強烈的雙重「波普」特徵。其他的這類設計家還包括馬科斯· 克林登寧(Max Clendenning)和他設計的拼接傢具(jig-saw furniture)、羅傑·丁(Roger Dean)和他設計的吹塑椅子(blow-up) ,這些設計都具有游戲特色,色彩鮮明,造型特殊,並且常常有一種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點。它們傳達的信息是非常明確的:在大眾文化和用畢即棄的新物質文明中,功能主義不再是設計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了。設計家應該更多考慮市場細分要求,盡量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而不僅僅是創造耐用的、功能良好的經典功能主義傢具。這種「波普」文化的現象,在60 年代不但廣為英國和歐洲各國青年喜愛,同時,連正式的英國設計機構,比如英國的設計協會也不得不正視它,因為它已不僅僅是一個少數青年知識分子的個人表現探索,「波普」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商業、經濟現象。
但是,「波普」運動追求新穎、追求古怪、追求新奇的宗旨,卻缺乏社會文化的堅實依據,所以雖然來勢洶洶,卻消失的非常迅速。60 年代中期以來,「波普」設計從新奇中找尋設計動機的努力已經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單純追逐新奇,最後難於找到更加古怪的風格來維系這場運動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從歷史風格中找尋借鑒的情況。具體到英國設計界的設計參考來源,主要被用來借鑒的有兩個時期的風格:一是長期被設計界以庸俗、矯飾批評的維多利亞風格,另外一個就是19 世紀中期出現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風格。這是一個非常古怪的轉化,因為「波普」在開始時是以標榜否認傳統為基本立場的,到頭來,居然回到歷史中找尋風格借鑒,可以說有點諷刺意味。也可以說明:單純從形式上進行發展探索是多麼的單薄和不可靠。
最早出現這種復舊情況的是服裝設計,特別是服裝圖案,60 年代後期的不少「波普」服裝上開始採用維多利亞風格圖案,之後,維多利亞風格作為裝飾動機出現在傢具表面、窗簾、桌布等等物品上,隨著時間推移,英國「波普」設計不僅僅採用維多利亞、工藝美術兩種風格,愛德華時期風格(Edwardiana)、「新藝術」運動風格、「裝飾藝術」運動風格等等也一並出現了。一個以反對傳統為核心的運動,一個標榜青年風格的運動,最後成為一個歷史風格的大雜燴,可以說這場運動也就走到盡頭了。
英國「波普」設計運動中這個復古現象,比較集中體現在海報設計、唱片封套設計、商店設計、櫥窗設計和其他比較多運用平面設計的范疇里。其中,比較重要的設計家有馬丁· 夏柏( Martin Sharp)等人,他們乾脆採用「新藝術」運動裝飾風格,特別是「新藝術」運動的兩個主要畫家阿爾封索·穆卡(Alphonse Mucha)和奧柏利· 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iey)的插圖風格來作為自己設計的借鑒和參考。除此之外,他們也借用不少東方的、特別是東方宗教(如佛教)的裝飾動機作為參考。他們這個時期的平面設計具有一種非常奇怪的特點,一種在戰後不久、為青年一代的復古特徵。這種復舊的設計傾向,很快就傳人美國和法國。在法國,當這種從英國傳人的「波普」加復古風興起之後,法國人立即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稱「復舊風」。這種復舊風格在英國一直延續到70 年代,比早期正宗的「波普」的時間還要長。
除了在風格上復古之外,英國「波普」設計,以及後來受它影響的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波普」設計也都出現了對傳統手工藝的復興風氣。比如對斯堪的納維亞傢具的喜愛,無論是傢具、首飾、紡織品設計、服裝設計、金屬製品設計等等,都盡量採用手工或者仿效手工藝的方式設計生產,以達到手工藝的特徵這個目的。基本是把19 世紀中期以來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和歐美的「新藝術」運動做過的工作又重新重復了一次。這在一個宇航技術高度發展、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來說,顯得非常特別。也是對50 年代的早期「波普」的一個反動。
自從60 年代末期以來,英國的「波普」設計運動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使它的風格特徵變化無常,非常難於確定它的統一風格。可以說英國的「波普」設計具有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折衷特點,但是,它也具有一個統一的基點:那就是對干正統的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的反動,在這觀點和立場上,所有屬於這場運動的設計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波普」設計運動是一個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潮,它的產生背景與戰後日益形成的西方「豐裕社會」、青少年消費市場、反叛的立場,特別是對現代主義設計和國際主義設計的反感有密切關系。也正是因為這場運動基本是在形式主義的圈子中探索,並沒有更加深層的意識形態依據,所以,本身形式不斷改變,而始終沒有能夠成為一個統一的設計運動。
設計倫理觀念的提出
這個時期,在「波普」設計運動的一片喧囂的浪潮中,開始有人從設計理論的角度嚴肅提出「設計目的」問題。這對干現代設計的倫理、現代設計的目的性理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起點。正因為有這個起點,日後的設計理論才出現了更加深入的發展。
提出這個議題的人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 victor Papanek)。他在60 年代末出版了他的最著名的著作《為真實世界的設計》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通過這本著作提出自己對於設計目的性的新看法。這個理論家在這本當時頗具爭議的著作中明確提出了三個主要的問題:
l )設計應該為廣大人民服務,而不是為少數富裕國家服務。在這里,他特別強調設計應該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務;
2 )設計不但應該為健康人服務,同時還必須考慮為殘疾人服務;
3 )設計應該認真考慮地球的有限資源使用問題,設計應該為保護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資源服務。
他的這幾個理論觀點保護了自從現代設計出現以來,一直被忽視的重要因素。第一次提出設計必須從國際主義的立場來考慮,為第三世界國家人民服務;也是第一次明確提出為殘疾人設計的問題;更加重要是,他提出了設計上對於地球有限資源的考慮這個要點,對於這一點當時能夠了解的人井不多,但是,自從70 年代初期爆發的世界能源危機以來,巴巴納克的有限資源觀點得到普遍的認同。
這本著作出版以後,立即被翻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成為各國設計家、設計學生的讀物,在消費社會、豐裕社會、「波普」設計的高潮時,這本書非常冷靜地為人們敲響了警鍾:設計的目的性必須明確,設計必須為社會整體服務。巴巴納克這種理論被美國設計界視為異端,1991 年他本人在洛杉磯對本書作者提到:因為這本書,他在60 年代末被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開除,原因是他在設計理論上危言聳聽。當時美國設計界的本位主義和保守程度,令人無法想像。但是,這本書的重大影響已經是沒有辦法消除的了。
在巴巴納克之後,越來越多的設計家和設計理論家開始從這幾個嚴肅的角度重新審議設計本身,從而產生了許多非常有成效的結果。人們開始從另外一個不同的角度看待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發現這個設計體系中包含了許多以前並不太為人注意的合理因素。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家們早就考慮了自然資源的保護問題,他們的設計是為社會總體的,而不僅僅是為少數權貴的。瑞典的一個設計組-人體工學設計事務所(Ergonolu itoam)早在60 年代就已經著手為殘疾人設計餐具和刀叉具了。這些成果,在巴巴納克提出他的觀點之後被廣泛研究和學習,因此從總體是提高了設計的水準,設計也不僅僅是形式主義運動了。
巴巴納克的最重要貢獻,是他提出了設計倫理觀念,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眼前的功能、形式目的服務的,設計更主要的意義在於設計本身具有形成社會體系的因素,因此,設計的考慮,也必須包括對於社會短期和長期因素的內容。現代主義提出設計為大眾,而從當代設計倫理觀念來看,設計還必須考慮為第三世界、為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以及為生態平衡、為包含自然資源的目的。這種考慮,極大地深化了設計思考的層面,推動了設計觀念的發展。
B. 波普風格家居裝修是什麼 表現形式和運用
普風格是追求大眾化、通俗的趣味,主要體現在一些年輕人生活有關的用品方面,比如古怪的傢具,迷你裙等。在這個日漸追求獨特的社會下,越來越被大家所喜愛,也將這種流行引入到家居裝飾中了。
其實從風格上來說,波普風格並不是一種類似田園風格、地中海風格、歐式風格這么單純的家居裝修風格,而是各種風格的混合。在設計中注重強調新奇與獨特,大膽採用明艷的色彩,復雜的圖案,造就出獨樹一幟的風格。講解一下波普風格有哪些特點吧
1、明朗亮麗的藝術氣質
波普風格的家居裝修注重於明亮色彩的運用,力求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家居生活。在設計上大膽的採用艷麗的紅色,黑色,紫色等,這些明朗的色彩總是能帶給人一種快樂感。它還混合了時下多種裝修風格,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脫穎而出。
2、新奇的搭配圖案
各種奇形怪狀的造型、誇張特別的圖案設計和千奇百怪的質地是波普風格裝修中常用到的。濃烈的色彩烘托出歡快的氣氛,單色與拼接圖案的牆紙能帶來明快、熱烈的視覺感受。紅、黃、藍、黑等色彩的搭配帶來前衛而誇張的藝術形式,不僅讓人眼前一亮,還治癒了「審美疲勞」。
3、強烈的色彩對比
強烈的色彩對比是波普風格裝修的一大特色。白色的適當點綴平衡了空間的色彩關系,而柔和的面料讓硬朗的房間多了一份舒適感。鮮明的色彩、個性的搭配,打破了都市生活的緊張與嚴肅,波普風格的裝飾讓居住空間煥然一新。
4、絢麗誇張的色彩
明艷的拼接面料個性十足,純白色的棉質床品柔和了誇張的色彩,圓點、抽象圖案、濃烈的色彩在大面積留白中,平衡了繁復與簡約兩種氣質。絢麗的色彩、充滿想像力的趣味圖案、層次分明的各種色塊,就是波普風格中主要元素構成。
C. 什麼叫波普圖案
一.定義:
波普風格又稱流行風格,它代表著20世紀60年代工業設計追求形式上的異化及娛樂化的表現主義傾向。從設計上來說,波普風格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多種風格的混雜。
二.風格定義:
1它追求大眾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
2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奇特,並大膽採用艷俗的色彩,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
3「波普」是一場廣泛的藝術運動,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圖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三. 宗旨:
追求新穎、追求古怪、追求希奇,「波譜」設計風格的特徵變化無常難於確定統一的風格,可以說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折中主義的特點,它被認為是一個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
四.發展歷程:
波普風格的中心在英國。早在戰後初期,倫敦當代藝術學院的一些理論家就開始分析大眾文化,這種文化強調消費品的象徵意義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學上的質量。這些理論家認為,「優良設計」之類的概念太注重自我意識,而應該根據消費者的愛好和趣味進行設計,以適合於流行的象徵性要求。他們的文化定義是「生活方式的總和」,並把這一概念應用到了批量生產物品的設計之中。在尋求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產品的過程中,他們將目光轉向了美國,對20世紀50年代美國商業性設計,特別是汽車設計中體現出來的權利、性別、速度等象徵性特徵大加推崇。到20世紀60年代初,一些英國企業和設計師開始對公眾的需求直接作出反應,生產出了一些與新興的大眾價值觀相呼應的消費產品,以探索設計中的象徵性與趣味性,並開拓在年輕人中的市場。這些產品專注於形式的表現和純粹的表面裝飾,功能合理的生產一類現代主義的觀念被冷落了。波普設計十分強調靈活性與消費性,就是產品的壽命應該是短暫的,以適應多變的社會文化條件,就像此起彼伏不斷變化的流行歌曲一樣。
D. 波普風格裝修有何特色
波普風格又稱流行風格,它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多種回風格的混答雜。它追求大眾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奇特,並大膽採用艷俗的色彩,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
波普風格主要體現在於年青人有關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傢具、迷你裙、流行音樂會等,追求大眾化、通俗化的趣味,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採用強烈的色彩處理。這些設計都具有游戲色彩,有一種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點!
E. 什麼是波普風格衣服
波普風格衣服,即新寫實主義的衣服,它通過塑造那些誇張的、視覺感強的、比現實生活更典型的形象來表達一種實實在在的寫實主義。
波普風格主要體現在於年青人有關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傢具、迷你裙、流行音樂會等。簡單來說,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追求大眾化、通俗化的趣味,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採用強烈的色彩處理。
2、從設計上說,波普風格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各種風格的混合,他追求大眾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並大膽採用艷俗的色彩。
3、追求新穎、追求古怪、追求稀奇,「波譜」設計風格的特徵變化無常,難以確定統一的風格。可以說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折中主義的特點,它被認為是一個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
(5)波普風格傢具擴展閱讀:
波普風格的中心是英國。早在戰後初期,倫敦當代藝術學院的一些理論家就開始分析大眾文化,這種文化強調消費品的象徵意義而不是其形式上和美學上的質量。
這些理論家認為,「優良設計」之類的概念太注重自我意識,而應該根據消費者的愛好和趣味進行設計,以適合於流行的象徵性要求。
對這些理論家而言,消費產品與廣告通俗小說及科幻電影一樣,都是大眾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用同樣的標准來衡量。他們的文化定義是「生活方式的總和」,並把這一概念應用到了批量生產物品的設計之中。
F. 波普設計(名詞解釋
波普風格這個來詞來自源英語的Popular(大眾化),最早起源於英國。
波普風格是一種流行風格,它以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誕生於英國,又稱「新寫實主義」和「新達達主義」,它反對一切虛無主義思想,通過塑造那些誇張的、視覺感強的、比現實生活更典型的形象來表達一種實實在在的寫實主義。波普藝術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圖形。
(6)波普風格傢具擴展閱讀
波普風格主要體現在年輕人的相關日常生活用品上,如怪異的傢具、迷你裙、流行音樂會等。總之,它具有以下特點:
追求大眾化、大眾化的趣味,強調新穎性和獨特性,採用強烈的色彩處理。這些設計都具有游戲色彩,具有憤世嫉俗的青少年心理特徵,像流行歌曲一樣,以其靈活性和消費性走出英國,進而形成了一場世界性的設計運動。
從設計的角度看,流行風格不是簡單一致的風格,而是多種風格的混合體。他追求大眾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高雅,強調設計的新穎性和獨特性,大膽運用華而不實的色彩。
G. 波普藝術的三個特點
1、絢麗誇張的色彩
明艷的拼接面料個性十足,純白色的棉質床品柔和了誇張的色彩,圓點、抽象圖案、濃烈的色彩在大面積留白中,平衡了繁復與簡約兩種氣質。絢麗的色彩、充滿想像力的趣味圖案、牆面上層次分明的各種色塊,讓平靜的生活多了一份快樂的隨意性。
2、強烈的色彩對比
強烈的色彩對比中,白色的適當點綴平衡了空間的色彩關系,而柔和的面料讓硬朗的房間多了一份舒適感。超大比例的裝飾鏡、藍色漆光質感的邊櫃,成為整個房間的亮點,讓家透出一份感性和活力。
3、明朗亮眼的藝術氣息
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消費文化提供廣告、商標、影視圖像、封面女郎、歌星影星、快餐、卡通漫畫等等視覺資源,把這些圖像直接搬上畫面,就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波普藝術。
(7)波普風格傢具擴展閱讀:
波普藝術的發展:
波普設計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局限於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過於嚴肅、冷漠、單一的面貌,代之以詼諧、富於人性和多元化的設計,它是對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具有戲謔性的挑戰。
設計師在室內、日用品、傢具、服飾和平面設計等方面的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形式:誇張、奇異、富於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單純、鮮艷;材料多選用塑料或廉價的纖維板、陶瓷等。
其設計掙脫了一切傳統束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其市場目標是青少年群體,迎合了現代青年的桀驁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及其標新求異、用畢即棄的消費心態。
H. 波普風是什麼
波普風格又稱流行風格,這個詞(pop)來自英語的「大眾化」,最早起源於英國。版二戰以權後出生的新生一代對於風格單調、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十分反感,認為是陳舊的、過時的觀念的體現,他們希望有新的設計風格來體現新的消費觀念、新的文化認同立場、新的自我表現中心。 波普風格主要體現在於年青人有關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傢具、迷你裙、流行音樂會等,追求大眾化、通俗化的趣味,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採用強烈的色彩處理。這些設計都具有游戲色彩,有一種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點。 從設計上說波普風格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各種風格的混合,他追求大眾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並大膽採用艷俗的色彩。
波普設計風格的宗旨是追求新穎、追求古怪、追求希奇,其特徵變化無常,難於確定統一的風格,可以說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折中主義的特點,它被認為是一個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
I. 論述波普風格的特點
又稱流行風格,這個詞(pop)來自英語的「大眾化」,最早起源於英國。二戰以後出生的新生一代對於風格單調、冷漠缺乏人情味的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十分反感,認為是陳舊的、過時的觀念的體現,他們希望有新的設計風格來體現新的消費觀念、新的文化認同立場、新的自我表現中心,於是在英國青年設計家中出現了波普射擊運動。
波普運動產生的思想動機來源自美國的大眾文化,包括好萊塢電影、搖滾樂、消費文化等。英國的「波普」運動由於受藝術創作上的「波普」運動很快發展起來。
波普風格主要體現在於年青人有關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傢具、迷你裙、流行音樂會等,追求大眾化、通俗化的趣味,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採用強烈的色彩處理。這些設計都具有游戲色彩,有一種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點,好似流行歌曲一樣,以其靈活性與可消費性走出英國國門,進而形成為一場世界性的設計運動。
「波普」設計運動時一個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潮,由於違背了工業生產的經濟法則、人體工學原理等,很快就衰退了,但是它在形式上的探索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波譜風格代表20世紀60年代工業設計追求形式上的異化及娛樂化的表現主義傾向「波普」是一場廣泛的藝術運動,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圖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從設計上說波普風格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各種風格的混合,他追求大眾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並大膽採用艷俗的色彩。
宗旨:追求新穎、追求古怪、追求希奇,「波譜」設計風格的特徵變化無常難於確定統一的風格,可以說是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折中主義的特點,它被認為是一個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
J. 什麼是波普風格啊,波普風格的特點有哪些
波普風格來又稱流自行風格,它並不是一種單純的一致性的風格,而是多種風格的混雜。它追求大眾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對現代主義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設計中強調新奇與奇特,並大膽採用艷俗的色彩,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
波普風格主要體現在於年青人有關的生活用品等方面,如古怪傢具、迷你裙、流行音樂會等,追求大眾化、通俗化的趣味,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採用強烈的色彩處理。這些設計都具有游戲色彩,有一種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心理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