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傢具大全 » 映鴻山家紡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映鴻山家紡

發布時間: 2021-03-07 17:30:58

1. 南通到石獅怎麼走

石獅目錄[隱藏]

【辟邪的石獅】
【福建省石獅市】
歷史沿革
鄉鎮簡介
經濟社會
石獅三大工業區(集控區)
石獅公交路線

[編輯本段]【辟邪的石獅】
在宮殿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有辟邪的作用。又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所以有「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成對的石獅左雌右雄。另外還可以從獅子爪下的東西來辨別:如果爪下為球,象徵著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力,必為雄獅。爪下踩著幼獅,象徵著子孫綿延,是雌獅。今已從宮殿、衙門延伸到各級政府機關甚至民間住宅,門前都喜用石獅辟邪顯威風。
在中華大地上,還有南獅和北獅之分。北獅雄壯威武,南獅活潑有趣。還有所謂「三王獅」,那是因為獅子是獸中之王,而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鳳凰是鳥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有「三王獅」的稱謂。
[編輯本段]【福建省石獅市】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7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建市,地理范圍是從晉江縣析出一部分組成的,轄3鎮1鄉。
2003年,石獅市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5億元、財政總收入1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42億元,分別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第一。2008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增長16.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18.1%、16.6%,三次產業比重為4.9∶53.4∶41.7。農業總產值23.3億元,增長1%;水產品產量33.6萬噸,增長4.8%,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52萬噸,位居全省第二名。工業總產值427.9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6.61億元,增長29.6%,其中紡織服裝業產值193億元,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1.58億元。財政總收入22億元,增長2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增長23.1%。金融機構存貸比例提高到72%,石獅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4億元,增長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5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5元,保持全省第一,實際增長9.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59.99億元,比年初增長4.7%。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
全市總人口303120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100934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滿族、畲族等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石獅市是福建省的省轄市(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石獅市人民政府駐八七路。
海岸線長67.7千米,島礁54個。中部高,四周低。中間寶蓋山海拔209.6米,雙架山海拔206.9米,西部為低丘,南北東部均為由中部低丘逐漸過渡到台地、平源原。屬南亞熱岸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在20-21℃,年均降雨量911-1233mm。
石獅市是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籍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是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作為福建省確定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和軍民共建文明城試驗點,享有行使地級市經濟管理許可權等擴大對外開放的16條優惠政策;是全國著名的服裝名城、小商品集散地。石獅服裝,融中西文化於一體,以富有時代特色的個性、款式、美感和實用價值飲譽海內外。
石獅市先後榮獲了全國科技百強、文化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
城標
市政府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相傳隋代此處有一風穴,故名鳳里,後建鳳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對石獅,名為石獅亭,商旅往來,以石獅為標記,久之遂成慣稱。自唐朝以來,石獅是南安縣、晉江縣境地。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獅境內行政區域屬建州南安縣。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東南地置晉江縣,石獅境域屬泉州晉江縣。宋初,石獅境域屬平海軍晉江縣,後屬泉州晉江縣。元代,屬泉州路(一度改稱泉州府)晉江縣。明代,石獅境域屬泉州府晉江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設晉江縣石獅分縣。以晉江縣貼堂縣丞駐石獅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石獅縣丞移駐安海舊通判署,嗣後,改設安海分縣,石獅一帶事務仍歸晉江縣處理。清代,石獅境域屬泉州府晉江縣。
民國元年,石獅境域屬南路道晉江縣。民國三年,屬廈門道晉江縣。民國十六年,屬福建省晉江縣。民國廿三年7月,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晉江縣。民國廿四年10月,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晉江縣。1942年設石獅鎮,屬晉江縣。1949年9月,石獅境域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晉江縣。1949年9月2日石獅鎮解放。
1980年1月,屬晉江地區晉江縣。1986年1月,屬泉州市晉江縣。1987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析晉江縣石獅、蚶江、永寧3個鎮和祥芝鄉,置石獅市,由泉州市代管,為省轄縣級市,並作為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1988年9月30日石獅市正式成立。
1990年10月,撤銷石獅鎮建制,成立石獅街道。1991年10月,撤銷祥芝鄉建制,成立祥芝鎮。
1993年7月,石獅街道一分為四,成立寶蓋鎮、靈秀鎮、鳳里街道、湖濱街道。
1997年石獅市轄2個街道、5個鎮,15個居委會、100個行政村。
鳳里街道 面積3.98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東村、後花、寬仁、館頂、仁里、新華、華南、華侖;新華、五星、大侖。
湖濱街道 面積6.17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4個行政村:湖東、新湖、湖南、金林、仙跡、花園城;曾坑、新湖、長福、林邊。
蚶江鎮 面積34.38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石漁、錦里、蓮東、石壁、錦亭、石農、錦江、蓮中、東

2. 無錫鴻山鎮有好玩的嗎

無錫的建築都是古色古香的,秀麗雅緻,一梁一柱都彰顯江南的風韻,哪裡會如廣州上海那些鱗次櫛比的摩天建築,處處透著逼仄與功利。那些商務地帶,也有很多聳峙的高樓,也有很多通衢的大道,都市當然繁華。然而,無錫的簡朴,厚實,帶著江南書香之家的風范,一如生於此的錢鍾書的文采風流,於風景之間散漫。運河的支流在暮色中也是寧靜的絕響,尤其是那些依河而建的古老房子,走一段冷路,而後見到了繁華的鬧市,無錫的魅力便隱於其間。
無錫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高八十八米,比著名的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出17米,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高的巨型佛像。
大佛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是難得的佛國寶地。佛像下是重建了的古剎「祥符寺」,大佛前有堪稱「華夏第一壁」的大照壁、勝境門樓、天下第一掌、祥符三橋、放生池、鍾樓、鼓樓、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卧佛殿、伽藍殿、大雄寶殿、千年古銀杏、由二百十八級台階組成的登雲道以及「神州第一鼎」等景點。
門票:成人票(梵宮 九龍灌溉 五印壇城) 210元 家庭套票(2大1小) 525元 靈山大佛 過堂餐 270元 靈山大佛 麗星溫泉 368元
開放時間 7:30~17:30(冬季17:00)
黿頭渚
黿頭渚是無錫西南部太湖之濱的一個狀如黿頭的半島,這里至今仍保存著許多古代吳越史跡及吳越歷史人物的傳說。沿湖峭壁上有著名的「包孕吳越」題刻。「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一代大師的瑰麗詩句,更使黿渚風韻名揚境內海外。
黿頭風光,山清水秀,渾然天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巔高閣振翼,孤鶩落霞齊飛。遠眺湖光朦朧,鳥嶼沉浮;近覽山巒迭翠,亭台隱約。月晨日夕,景色幻變,情趣迥異。仲春四月,櫻妍春橋,天高秋日,蘭香小蘭亭,各具風采。
門票:成人票 105元 黿頭渚、錫惠公園、蠡園、梅園聯票 170元
開放時間 8:30~16:00
蠡園
蠡園,地處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國家重點名勝區「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它佔地123畝,其中水域面積約五分之二,以水景見長。
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於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民國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此建「青祁八景」。1952年,無錫市人民政府將兩園合並,以蠡園為名開放。1987年又建新區「層波疊影」。1996年,又以范蠡西施為題,布置了「吳越爭霸、西施浣紗、小榭沉魚、范蠡制陶」等小景。
門票:蠡園:成人票40元
黿頭渚、錫惠公園、蠡園、梅園聯票:成人票170元
開放時間 6:30~17:30
梅園
梅園橫山風景區南臨太湖,北倚龍山,距市中心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經過幾十年不斷的園林營造,風景區形成了「初春探梅、仲夏觀荷、金秋賞桂、隆冬踏雪」的四大特色。景區集自然景觀、人文古跡、名花異卉、園林建築及休閑健身於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景觀,給人一種回歸自然、超越自然的感受。現有三大主要景區:梅花景區、園林博覽園以及花溪景區。
門票 成人聯票60元
唐城
唐城位於無錫市西南郊大浮山麓,是中央電視台無錫外景基地,原是專為電視劇《唐明皇》以及電影《楊貴妃》攝制而建造的大型仿唐皇家園林景區,後又擴建,作為一個影視文化旅遊景點向社會開放。
目前,唐城已建有「唐宮」、「唐街」、「御花園」、「沉香亭」和「華清池」等五大景區,近百個景點,再現了大唐盛世的皇城氣派和市井民情。唐城不僅重現了盛唐長安風光,城內禮儀和服務小姐皆身穿唐裝,並有唐代的歌舞表演,使人恍若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門票 成人票32元
三國城
三國城坐落在蔥蘢蒼翠的山軍嶂山麓,風景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央電視台為拍攝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而興建的大型影視文化景區。「劉備招親」、「火燒赤壁」、「橫槊賦詩」、「草船借箭」、「借東風」、「諸葛弔孝」、「舌戰群儒」等十多集的重場戲均在此拍攝。它佔地35公頃,是中視股份繼唐城景區之後推出的又一座集影視拍攝、旅遊功能於一體的影視城。
門票:三國城成人票 90元聯票(三國城 水滸城) 150元
水滸城
水滸城位於無錫市的太湖之濱,南面與三國城相鄰。水滸城主體景觀可分為州縣區、京城區、梁山區三大部分。
水滸城依山傍水,陸地面積36公頃,並有廣闊的湖面拍攝埸景,城內建築風格統一而又形式多樣,上自皇宮相府,下至民宅草屋,衙門監牢、寺院宗廟、街市 店鋪、酒樓客棧以及水泊梁山大塞,從各個不同的階層,充分再現了宋代獨特的歷史和濃郁的風土人情。
門票:水滸城成人票 85元聯票(三國城 水滸城) 150元
無錫海底世界
無錫海底世界位於蠡湖新城蠡湖中央公園內,景區引進的各種魚類、海洋哺乳動物以及其他生物多達數百個品種近萬尾(只)。展覽部分分為熱帶雨林區、江湖河魚類區、標本館、人鯊共舞和美人魚表演區、海底遂道、海水魚區、大堡礁、海洋劇場等多個區域。
門票 成人聯票80元
無錫古運河
無錫古運河(清名橋古運河景區)位於無錫市中心南端、古運河與伯瀆河交匯處。以古運河為中軸、清名橋為核心,並行兩條沿河古街。街區北起跨塘橋,南至水仙道院,東起王元吉鍋廠舊址,西至定勝河沿線,總佔地面積44公頃。
古運河與伯瀆河距今已有二三千餘年的歷史,在此交匯碰撞產生了獨特的自然屬性和藝術性格;街區內保持著路河並行的雙棋盤城市格局,成為無錫現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區。「小橋、流水、人家」充分展現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宜興善卷洞
宜興善卷洞位於宜興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洞景巧奪天工,素有「萬古靈跡」、「欲界仙都」之美譽。整個洞府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由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遊人多以泛舟水洞為一樂事。
錫惠園林名勝區
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錫惠公園)地處無錫城西,倚錫山、惠山而築,集山麓園囿的清幽雅緻和休閑勝地的舒適自然為一體。景區以山景為主,泉水為輔,峰疊巒秀、翠拔藍天,山峰高低錯落,相映成趣。亭台樓閣,倚山臨水而立,山泉崢淙,飛禽啁啾,滿山遍野生長著奇花異卉、古樹名木,景色出奇的清幽秀麗。景區薈萃了無錫地區豐富的歷史文物景觀,以保存完好、時跨唐宋元明清千餘年歷史的眾多文物古跡而著稱於世,有無錫「露天博物館」之譽。
門票 成人聯票80元
宜興善卷洞
宜興善卷洞位於宜興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洞景巧奪天工,素有「萬古靈跡」、「欲界仙都」之美譽。整個洞府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由上中下後四洞組成,洞洞奇異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遊人多以泛舟水洞為一樂事。
門票 成人聯票130元
張公洞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
張公洞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遊程1000餘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因景色奇美,享有江南第一古跡之譽。
門票:成人票(溶洞 陶吧 漂流 水洞探險) 160元成人票 採摘 180元
靈谷洞
靈谷洞位於宜興市的陽羨茶場境內,東北與張公洞相近,西南與慕蠡洞、西施洞相距不遠。總長1200米,面積8100平方米。如果說善卷洞以洞中有河、水洞通舟稱著,張公洞以洞中有洞、一線通天占魁,那麼靈谷洞則以洞中有山、絢麗多姿、博大精深見長。
該洞洞身幽邃,景物奇妙,岩色豐富,遊人競相贊美,因而馳名遐邇,譽為「靈谷天府」或稱為「仙府神宮」。一進洞府,便覺得撲朔迷離,景色奇異。踏上天橋俯視,只見石崖陡峻,飄飄欲仙,橋下深黑幽幻,垂深約15米。穹頂還有一菱形乳石,光彩奪目,稱為「天府菱玉」。
門票:散客票(25人以下) 40元
團隊票(25人以上) 180元
兒童票、老人票 20元
宜興竹海風景區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興市區西南31公里的湖父鎮境內,。風景區橫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方圓幾十多萬畝的竹子,堪稱「竹的海洋」。景區總面積達1萬畝,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竹資源風景區,故有「華東第一竹海」之稱,由於竹海風景區的湖父山區離太湖最近,流域最明顯,因而,從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稱。
竹海風景區處於竹海洋中心,主要有「太湖第一源」、「蘇南第一峰」、「竹報平安」、「鏡湖秀色」、「索橋凌波」、「寂照禪寺」、「竹林飛瀑」、「翡翠長廊」、「懸空棧道」等景點,或氣勢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離,各具特色,奇趣天成。
門票 成人票80元
陶祖聖境
陶祖聖境風景區位於宜興市市區西南28公里湖父鎮境內,與著名的竹海風景區、西施洞、磐山寺等景區毗鄰。陶祖聖境風景區佔地20萬平方米,建築風格盡顯古漢韻味,整個景區以金塘山為主體;以慕蠡古洞為主景,並設有范蠡雕塑廣場、西施水景廣場、石林奇觀、范蠡古窯、竹林廊橋、范公草圃、皖紗清池、望妻亭、陶藝小吧、度假別墅等景點。
門票 成人票105元
華西村
「中國第一村」華西村位於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它是中外聞名的江南小村,江南農村田園旅遊中心,其村有名的景點有80多處,標志性建築華西金塔有十七層,高98米。
農村住宅是一色馬賽克裝飾的多層別墅樓。每個家庭都擁有三間三層別墅樓,水電氣俱全。內有客廳、卧室、餐室、浴室、車庫、庭院。30%農戶擁有轎車。宅區綠草成茵,花木似錦。遊人可隨導游進入農家作客。南苑賓館,如農家莊院,粉牆、青瓦、小橋、綠樹,都有長廊貫通,一派鄉土氣息。農民公園內還設有「鵲橋相會、三顧茅廬、桃園結義、劉備點將、十二生肖」等塑像景點。
門票 成人票150元
江陰嘉茂國際花鳥園
嘉茂國際花鳥園以「花、鳥、魚、禽」的現代化生產、培育、養殖為主要中心工作,分吊花廳、蓮花廳、如意島、鳥覽廳四大功能廳。進入花鳥園內,一番「百花齊放」、「百鳥齊鳴」、「百魚同游」、「百禽同嬉」的和諧自然場景立即映入眼簾,置身花海之中,聞著撲鼻的花香,忽聽《漁舟唱晚》自茶藝坊內裊裊飄來,品上一杯香茗,閉目遐想。友人相約,舉杯之間透出一飲而盡的豪情;情侶依偎,莞爾中透過濃香咖啡的潤滑;家人團聚,偕老撫幼里盡顯暖暖溫情;古木奇石,精緻質感里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
門票:成人票 50元 兒童、老人票 25元
江陰鵝鼻嘴公園
山環芙蓉城,私怪鵝鼻狀。美麗的江陰要塞景區(鵝鼻嘴公園)位於江陰長江大橋西北部,距市區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因形如鵝伸鼻江中而得名。
鵝鼻嘴公園因山而勢,將樓、亭、閣、廊等建築群落與山,水、橋、炮等人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雖由人作,卻宛若天成,是人們旅遊、度假、休閑的理想之地。公園由炮台博物館、濱江游覽區、森林休閑度假區等功能區組成。登江防城樓,憑欄遠眺,可飽江天一色、江橋一體的奇觀。踏上「海軍上將」豪華遊艇,能享盡食、住、行、游、購、娛的樂趣。
門票 成人票30元
泰伯景區
景區分為泰伯陵景區和吳文化廣場景區兩個部分。泰伯陵景區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以豐富的歷史資料、生動的人文典故以及珍貴的文物資料,集中展現了三千多年以來太湖流域歷史、人文、民俗風貌,猶如打開了一幅吳地文化的壯麗畫卷。吳文化廣場景區主要降福廣場、吳韻大道、吳文化廣場、尋根文化廣場四個部分組成,由南向北依次展開。
門票 成人票25元
軍事文化遺址公園
江陰軍事文化博物館記載了6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的重要歷史。博物館的院落內陳列著清軍的11門大炮,博物館四周還保存著修築於清康熙年間、分列於大小石灣一帶的12座黃山炮台。另外,觀眾還可以看到明清兩代所建的三合土炮堤、清代兩江總督張之洞所建的3座混凝土結構炮台,民國以來重建和改建的混凝土炮台,包括隧道,藏兵室、彈葯庫等戰爭遺跡。
門票 成人票20元
無錫雨後山林溫泉
雨後山林溫泉酒店位於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綠羊溫泉農場內,佔地面積30畝,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集溫泉、餐飲、SPA、溫泉別墅為一體,是一家多功能溫泉酒店。作為全省首批32個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之一的溫泉酒店,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距離各大主城區半小時車程。
雨後山林溫泉具備三大特徵、六大功效,分成八大區域、打造四大品牌浴池,經歷了數十億年地熱醞釀,真正形成了無錫首家真溫泉。
門票:成人門票 背部芳香SPA30分鍾 388元 情人特惠月(溫泉 紅酒池 紅酒) 552元
無錫櫻花溫泉
無錫櫻花溫泉坐落於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吳文化公園旁,華美達酒店廣場內。集溫泉、水療養生館、桑拿浴、兒童戲水池、游泳池、健身房等於一體。其中獨具溫泉特色的親親小魚池、鹽浴池、沙浴池、地熱廊、情侶池等讓遊客在體驗溫泉養身功效的同時,感受不同元素和風格的溫泉體驗。
門票:成人票(周五至周六) 158元 成人票(周日至周四) 138元 學生票(周五至周六) 108元 學生票(周日至周四) 88元
靈山元一麗星溫泉
靈山元一麗星溫泉景區面朝寬廣的太湖,蒼翠樹林環抱,陽光充沛。這里有著清新的空氣,富含天然礦物質的溫泉理療,以及別具一格的南亞風情主題建築。周到、細致、優質、人性化、健康、特色的服務理念,讓遊客在享受溫泉的時候,真正做到放鬆自己的心情。
門票:成人票(周一至周四) 158元 成人票(周五至周日) 198元
無錫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是國內一處有重大影響的著名歷史文化古跡。其建築功用主要分講學、藏書、及祭祀等部分。修復後整個書院建築基本保持明、清時期的風貌。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門票 成人票16元
鴻山遺址博物館
鴻山遺址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鴻山墓群為依託,在特大墓葬丘承墩原址上規劃建設的專題博物館,重點開展鴻山遺址出土文物的展示和研究,吳文化展示和研究,以及丘承墩的原址保護和展示。
門票 成人票50元
梁鴻濕地公園
梁鴻濕地位於無錫市旅遊景區中國吳文化博覽園境內,東與鴻山遺址公園農業生態展示區接壤,西邊瀕臨泰伯瀆,北起泰伯瀆瞻橋,南至自然村落橋頭巷,總規劃面積1333畝。梁鴻濕地以吳地文化為內涵,以江南農耕濕地為依託,融生態濕地、水文化和田園風光為一體,集聚濕地生態資源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展示、藝術創意和旅遊休閑度假等功能,擬建成長三角都市圈中最知名的文化生態濕地。
門票 成人票30元
徐霞客文化博覽園
徐霞客旅遊文化博覽園,總規劃面積約3.11平方公里,位於徐霞客文化旅遊區內,徐霞客故居正東側,主要包括中國徐霞客碑刻文化園、中國徐霞客旅遊博物館、徐霞客故居、仰聖園等項目。是一個集名人瞻仰、體驗觀光、休閑遊憩、藝術修學等多重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生態旅遊區。
門票 成人票30元
興望文化園
興望文化園位於宜興市西渚鎮,距天目湖12公里,善卷洞15公里,雲湖景區和大覺寺4公里。從寧杭高速出口12分鍾車程直達園區。文化園規劃面積15000畝,核心面積1200畝,園內小橋流水,綠蔭成行,瓜果飄香,四季如春,是休閑度假,鄉村旅遊的好去處。
門票 成人票50元

3. 無錫鴻山泰伯陵門票優惠嗎鴻山泰伯景區有什麼特色

在江蘇省無錫市東郊風景秀麗的鴻山,泰伯墓分為上下兩個區域。專下區為擴建部分,由屬香花橋、石碑樓、石人石獸、響碑亭、仰止閣、碑廊、宗會堂、懷德堂等仿古建築組合而成。上區由欞星門、享堂、丹陛甬道、拜台、月台、四棱碑、塋域羅城和墓墩構成。泰伯墓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為古今尋根訪祖,觀光旅遊之勝地。

4. 鴻山楊氏宗譜主編楊楫是什麼人物,有背景資料嗎

一、無錫鴻山楊氏概述
無錫鴻山楊氏與無錫錫山楊氏同是無錫知名的楊氏大家族。鴻山房始祖楊璿是杭州錢塘楊氏,與弟楊瑾生活在南宋初年。過了大約不到一百年,鴻山先祖又從杭州錢塘遷入無錫鴻山。但因之前幾次遠遷以及之後創譜太遲,始祖以上世代全部失考,鴻山續譜先輩曾為之困擾與糾結,卻無可奈何。明代1519年之後,尊江西吉水的南宋抗金英烈楊邦乂為「始祖」,卻成了鴻山譜的一個短板。解決真正源頭是當務之事,最近根據早已發現的兩譜都有楊璿、楊瑾、楊澤的同名現象(見題圖),楊維森專家首次得出無錫鴻山楊氏就是福建道南楊氏楊時派長房的一個分支,與同在無錫八百年之久的楊時派第二房--無錫錫山楊氏竟然同出一脈,這將是鴻山房自元末創譜674年以來的一起重大考證事件。
考證的事實說明,無錫《鴻山譜》的真正源頭既不是陝西的宰相《新昌譜》,也不是江西的吉水《廬陵譜》,而是福建的道南《楊時譜》。
二、無錫鴻山譜的嚴重問題
自明代1519年起,無錫《鴻山譜》以陝西《新昌譜》為源頭,以江西吉水的抗金先烈楊邦乂為鴻山始祖,已近五百年。鴻山譜記述楊邦乂為《新昌譜》第十五世,父為楊慶,楊邦乂與劉氏生五子:楊璿、楊瑾、楊理、楊再興、失名。族譜白紙黑字,這在保守的古代不會有任何懷疑。但在族譜開放的今天,一經比對,馬上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楊邦乂家鄉的江西《吉水廬陵譜》記載楊邦乂為第九世,其父為進士楊同,楊邦乂與曾氏生五子:振文、郁文、昭文、蔚文、月卿。廬陵譜關於楊邦乂的前後世代記述與鴻山譜完全不同,兩譜除了都含楊邦乂,卻沒有任何相同的其他世代,兩家族譜相隔千里看似毫不相干,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無錫鴻山房並未無動於衷,為破解族譜真相,「楊邦乂族譜討論群」於2013年初成立了。盡管走了不少彎路,時而出爾反爾,但兩年來一步一步的艱難探討最終迎來了真相大白,迷霧散盡。考證結論是:鴻山譜源頭「假得離奇」,這應驗了楊維森專家的話:「不能以譜代史,只能以史證譜」。
三、源頭失考而無奈虛構
無錫鴻山房的源頭一直是自古難解的問題。《鴻山楊氏宗譜》創譜於元末1341年,已近明初,相對較晚。創譜時距南宋初年的杭州錢塘始祖楊璿已七代人。歷經宋元戰亂,約210年過去了,足足兩個世紀,怎麼可能還記得宋朝的人和事呢。這才發現始祖兄弟兩人楊璿、楊瑾之前都已失考,之後明代三次續譜對失考問題仍無可奈何。之前既然斷代全部失考,可以斷定楊璿、楊瑾的生卒娶葬必定也是失考。逝人不會說話,其失考的程度一定比想像的要嚴重得多,我們從側面就能了解到鴻山譜創譜時所遇到的艱難困境。
從創譜起,始祖楊璿在譜序中一直被稱為「伯璿公」,現在發現這表字竟是創譜時虛構的。可以看到始祖兩代四人的表字:伯璿(楊璿)、仲瑾(楊瑾)、時澤(楊澤)、時潛(楊潛)齊刷刷地包含自已的名絕非尋常,創譜者實際對他們的真正生平幾乎一無所知。因失考不詳,除楊潛、楊澤被搞顛倒之外,疑鴻山創譜者還悄無聲息地虛構了四人的表字、娶氏等生平資料,這就是鴻山譜並不起眼的「第一次小虛構」。由於虛構了始祖條目,後果是嚴重的,之後跟原本一家的《錫山譜》就難以比對相認,失去了找到真正源頭的機會,現象說明正是如此。未能解決的源頭問題一直困擾著鴻山房,又經歷了一百七十八年,都未能跟近在咫尺的《錫山譜》比對上,緊接著鴻山譜「第二次大虛構」便悄然發生了。
明朝正德1519年,正是鴻山房知名的明長史澹成公楊文去世的第二年,時機有點微妙,其子如川公楊治宣稱「發現」杭州錢塘長房有新昌譜和「楊璿墓誌銘」。鴻山譜不但「解決」了源頭失考難題,「接上」了新昌宰相譜,而且還「發現」南宋抗金先烈楊邦乂是始祖之「父」。幾百來年,在保守的社會之下,之後鴻山歷代續譜先賢對前人所「發現」的一切只有相信不疑。
筆者經過仔細與《宋史》傳記比對,發覺「新昌譜」串接《宋史》楊紘後明顯穿幫,《鴻山譜》造假事件開始浮出水面,考證一下子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新昌譜不是鴻山譜源頭
到了五百年後的今天,已處在開放的信息化時代,面對鴻山譜暴露出的嚴重問題,經過兩年的考證,大跌眼鏡發現:所謂「新昌譜」系虛構拼接而成,明朝時採用三段拼接的手法:前面是來自史書史考的陝西「新昌宰相譜」,人物真實,條目缺少生卒娶葬,僅有十世左右,卻只能到北宋初年,太少不夠;其次再從《宋史》等史書中挑選出原本互不相乾的六位楊姓人物「楊偕、楊申、楊紘、楊慶、楊邦乂、楊再興」,大體年代符合,為以假亂真,篡改了條目,串接起來這才湊到了南宋初年;最後再接上錢塘始祖楊璿、楊瑾。如此手法所得到的《新昌譜》自然荒謬之極,這一忽悠就是五百年。
無論是偽托的「楊璿墓誌銘」,還是拼接的新昌世系,都發現串接了《宋史》傳記中的多位人物。新昌世系連續串接六位宋史楊姓人物證據明顯:《宋史》中的楊紘本屬福建浦城楊氏,字望之,知鄞縣;而新昌譜「楊紘」,字勉之,鄞縣令。兩者比對可以看出,出現了兩楊紘同期在鄞縣做知縣和縣令的穿幫,顯而易見新昌譜「楊紘」是宋史楊紘的改頭換面。新昌譜「楊慶」就是串接了宋史中的「孝子楊慶」。同樣,新昌譜「楊偕」,字敷文,官職顯要但史料上卻無此人,實際串接了宋史中的楊偕(字次公),族譜中將他塑造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新昌創譜人。
所串接的六位《宋史》人物中,有江西宋代名人楊申(字宣卿),有岳飛手下抗金名將楊再興(實為湖南楊再思後裔),還有著名的南宋抗金英烈楊邦乂,詳下。
五、楊邦乂並不屬鴻山譜
楊邦乂,《宋史》有傳記,1086-1129年,南宋抗金先烈,江西廬陵州吉水縣楊家莊人。他的身世家世在楊萬里所作的《楊邦乂行狀》中交代得很清楚。其後代四大分支在江蘇溧陽和湖南湘潭西沖。楊邦乂實為楊輅後裔,本屬《吉水廬陵譜》第九世,卻被明代虛構者人為地拼接到《新昌譜》中,令人大惑不解。因為宋史傳記中並沒有介紹先烈家屬,所以虛構策劃者對已過世四百年的楊邦乂實際家庭情況一無所知,造假者為楊邦乂安排的所謂「高祖」楊偕、「曾祖」楊申、「祖父」楊紘、「父親」楊慶、「兒子」楊再興等純屬胡拼亂搭,荒唐可笑。穿幫的明顯現象是,新昌譜和鴻山譜上隻字沒有楊邦乂的真正吉水親屬,顯然楊邦乂與鴻山房並無關系。
由於五百年來的一直認同,鴻山房對邦乂公無限愛戴、一片深情,沒起半點疑心,歷史似乎已經弄假成真。曾經與我一同參加考證的宗親們面對族譜許多穿幫的事實,難以接受的殘酷真相是:無錫鴻山房並不是楊邦乂後裔,這已不再是爭議。
也有資料受鴻山譜虛構的影響以訛傳訛,誤認為無錫鴻山房就是楊邦乂長子楊振文的後裔。楊振文,楊邦乂長子,字文發,南宋1120-約1170年,蔭補朝請郎,提點坑治鑄錢局主管文字,知靖州,贈至中奉大夫。與馬氏生一女和一子楊相(字魏翁);楊相二子天麟、天鳳,其後代在江蘇溧陽新溪和瀨江,族譜名為《新溪楊氏顯承錄》,不為外界所熟知。顯然,楊邦乂長子楊振文與鴻山房始祖楊璿是完全不同且毫不相乾的兩個人,無錫鴻山房並不是楊振文的後裔。
明代偽托的「楊璿墓誌銘」文字水平雖然很高,經典的情節創意,絕妙的細節策劃,煞有介事,但因缺少楊邦乂的族譜資料而漏洞百出。自忠襄公楊邦乂進入鴻山譜的那一刻起,讓人心酸的是,鴻山譜歷代續譜者就一直未能明白楊邦乂的父母、兄弟、子女真正是誰。當然前人虛構族譜實是無奈之舉,考證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要解決真正源頭問題。
六、福建楊時譜有同名線索
從鴻山譜本身已無法解決更早的考證難題,若要突破須另闢捷徑。很早從《弘農楊氏族史》書中(P379)就發現福建楊時族譜中也有鴻山房一樣的「楊璿、楊瑾」,是龜山公楊時的曾孫,居然下一代還有「楊澤」同名,但父子是交叉的:楊澤是楊瑾之子而不是楊璿之子。當時認為只是同名巧合,也無「需要」,一直熟視無睹,但引起了我們的留意。
比對楊時曾孫楊璿、楊瑾,推算其生活年代居然也是南宋初年,楊璿條目空白而楊瑾資料較詳細,但其「字德輝」與鴻山譜楊瑾「字仲瑾」等條目內容完全不同,感覺比對上的可能性太小,不敢認同。之所以望而卻步,顯然受到鴻山譜「第一次虛構」的束縛,直到楊維森專家排除虛構干擾果斷地下了認定結論,否則不知要拖延到何年哪月。
鴻山譜始祖兩代四人原虛構條目及分支關系:
楊璿 字伯璿,號杖庵,居杭州錢塘,南宋宣和甲辰五月始生(1124年)於昌化里,紹熙三年(1192年)八月辛卯以疾卒,年六十九。娶吳氏,子一:楊澤。
楊瑾 字仲瑾,亦居錢塘,為華亭縣尹。娶陶氏,子一:楊潛。// 本篇註:史載南宋紹熙元年(1190)華亭縣令是楊潛,而其後任中,雖也有楊瑾但籍貫年份明顯對不上。
楊澤 字時澤,隨父居錢塘。娶錢氏,子二:燿,燧。
楊潛 字時潛,娶沈氏,子一:熠。

失考----+----楊璿—→楊澤—→ 杭州錢塘慶一支/江蘇太倉婁城楊氏/無錫鴻山房
|----楊瑾—→楊潛—→ 浙江天台楊瑾支
針對兩譜都有楊璿、楊瑾、楊澤的同名現象,維森仔細進行查對核實,三天之後得出結論:「年代一致,相似太多,可以認定」並做了判斷解釋。這認定的一刻,楊璿、楊瑾、楊澤三位名字已在道南楊氏族譜內默默地等待了九百年,今後鴻山房不會再次忘記:鴻山始祖楊璿之父就是志猷公楊雲,楊璿的曾祖就是龜山公楊時。

楊維森獨具慧眼,欲知認定詳情,請見下節。
七、楊時譜才是鴻山譜源頭

楊時,1053-1135年,字中立,號龜山,謚文靖,是宋代理學家,拜師而程門立雪的成語就是說他,福建將樂人,屬福建道南楊氏,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交界戰亂時期,他與江西先烈楊邦乂是同時代的人。

再說楊時譜,《宏農楊氏族譜》創立於1113年之後,老人家剛六十多,從杭州蕭山回鄉親自主持修譜,較鴻山譜至少要早約210年,正是其第四代的曾孫楊璿出生前後,對宋代的早期世代情況要比鴻山譜詳細得多且可靠。經比對無錫《錫山楊氏宗譜》等道南楊氏多家族譜,看楊時長房曾孫楊璿、楊瑾的情況:
楊雲 楊迪長子,字志猷,1098年正月生,登進士,任浙江建德的嚴州通判、福建路安撫司參議。娶游氏,子三:琳,璿,瑾。

楊璿 楊雲次子,未仕,生歿失考。
娶周氏,未歸而逝(本文猜測,隨父外遷失詳,子二:潛,應)。
楊瑾 楊雲三子,字德輝,登進士,官湖南沅陵縣尉,升江西司理。
娶李氏,子五:淮,浚,澤,滋,泳。
楊澤 楊瑾三子,字安欽,遷延平餘杭里,後裔一支遷松溪,(失詳)。

楊維森認為,楊璿/楊瑾/楊澤兩代能有三位名字與鴻山房能對上並非碰巧,唯缺「楊潛」,疑修譜時其父楊璿尚未成年或父外遷後出生而失記。楊時譜上楊璿堂兄弟中就標有出生在南宋1120年,這與鴻山房楊璿正處於關鍵性的同一時代。這么苛刻的吻合如果還嫌不夠的話,維森說,鴻山房第二代「澤/潛」與楊時譜楊瑾五子「淮/浚/澤/滋/泳」偏旁同是「水」字,兩代人名都相同偏旁就是明證了。由此判斷,鴻山房的楊璿/楊瑾正是楊時之曾孫。楊時從1106年到杭州的餘杭做知縣,1112年四月,楊時到杭州的蕭山任縣令,前後長達十年左右,各地的學生無數,楊時後代到楊時上任的杭州附近遷徙生活的情況是存在的。而楊璿的父親楊雲也在浙江境內為官,這與鴻山房楊璿/楊瑾/楊澤生活在浙江杭州錢塘的地點是合理一致的。「兩代同名同偏旁、同時代、地點也合理」,楊維森認為可以直接認定,無錫鴻山房正是「道南楊氏楊時派的長房」中的一個大分支。具體可參閱楊維森的新作《鴻山楊氏宗譜上世承接考證》一文。
八、結束語
族譜考證取得成果恢復歷史原貌來之不易,現已初步整理出接入楊時譜之後的無錫鴻山譜世表,網路可以搜到。1129年起,杭州事實上已經成為南宋的經濟文化中心,人口驟增,「直把杭州作汴州」,1138年正式成為京都改稱臨安。鴻山房先祖們於南宋初開始,從福建將樂楊時故里數次遷徙,最終到達杭州錢塘。生活了大約一百年後再次遷出。這次考證將鴻山房的歷史突破性地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前面的世系不再是浮雲。從今起鴻山房將傳承楊時家風,繼續弘揚四知精神。
本篇獻給執著求真、追求真相的宗親!

二O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5. 鴻山遺址的歷史價值

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是繼浙江紹興印山越王陵之後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不僅填補了春戰時期越國考古資料的空白,同時為重新審視越國的歷史,為全面而系統地進行越國埋葬制度、禮樂制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新的研究方向。
邱承墩為僅次於紹興印山越王陵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第二大墓,其出土的大量青瓷禮器、樂器和玉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越王勾踐時期的強盛和輝煌,為越國史乃至百越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考古資料。
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的埋葬制度和等級制度,首次揭示了越國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社會性質;而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的完整性和隨葬禮器、樂器的完整性,尤其是禮樂文化中和諧地融入中原禮制,對於越國禮樂制度與中原禮樂制度的相互關系的研究,乃至先秦史的綜合研究,均有著積極的意義。
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的發現是江浙地區在戰國時期越國考古上的重要突破,其考古發掘的重要意義可歸納為:
一. 鴻山貴族墓地的埋葬制度、等級制度和出土的成組成套的越國隨葬器物,可以系統地對越國的埋葬禮制、埋葬習俗、禮樂制度及與中原禮樂制度的相互關系進行科學地綜合研究;
二. 墓地出土的大批精美的越國玉器,為更加深入地進行越國佩玉制度和對玉器的製作工藝尤其是玉器的微雕工藝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三. 鴻山越國貴族墓地青瓷器和的出土,更是研究和探討我國瓷器的起源和發展的珍貴資料;首次發現的戰國早期的低溫琉璃釉陶器對於研究我國陶瓷史更是彌足珍貴;
四. 鴻山越國貴族墓地出土的組合完整的打擊樂器,為研究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樂器的特徵和組合,乃至全面地研究中國音樂史,開辟了新的領域和新的空間;
五. 鴻山越國貴族墓地出土的大量禮器,還出現在西漢時期的閩越國和南越國。因此鴻山越國貴族墓地的發現與發掘,不僅對於於越文化的研究,而且對於百越文化的研究也同樣起著積極的作用和產生深遠的影響。

6. 游鴻山遺址博物館作文

開場白:
鴻山遺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新區鴻山鎮,是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游地區吳越文化的墓葬類遺址,分布范圍7.5平方公里,已探明有108個土墩。該遺址自2003年發掘以來,已搶救性發掘7個土墩墓,共出土成組成套、器類齊全的高等級青瓷禮器、樂器和玉器等珍貴文物2000餘件。其中尤以「玉飛鳳」、「琉璃釉盤蛇玲瓏球形器」和首次發現確定的樂器缶為代表。因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被評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十一五」期間全國100個重點大遺址保護項目之一。
鴻山遺址博物館是為鴻山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展示而專門興建的。博物館總建築面積9139平方米,主要包括鴻山遺址出土文物展廳、吳文化主題展廳和邱承墩貴族墓原址展示大棚三個區域。其建築設計理念是在突出遺址本體形象的同時,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採用泥牆、坡頂、草面等簡朴造型,使博物館與環境融為一體,同時整個設計平面像一把弓箭,象徵著吳越爭霸歷史、吳地人文所具有的獨特的力量和進取心。吳文化主題展廳主要包括序廳、先吳文化、吳國崛起、吳地華彩等四個部分,主要展示太湖流域無錫地區的新石器時代考古文化序列、以吳國歷史為主線的春秋爭霸史以及吳越地區在青銅冶煉、水利農桑、玉器工藝、青瓷起源等方面的物質文明和文字、吳歌、舞蹈、娛樂活動等非物質文明。鴻山遺址出土文物展廳主要包括序廳、古墓驚現、等級之尊、奢華生活、貴族禮玉、樂庫華章、千古之謎等七個部分,全面展示了吳越地區青瓷製造技藝、玉器微雕工藝、墓葬等級制度和禮樂文化制度,尤其是反映精緻奢華的宴飲享樂生活的內容令人嘆為觀止。

結尾: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吳地先民以其獨特的人文精神和優秀的文化傳統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後人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遺產。鴻山遺址博物館以大量珍貴出土文物,為您展示春秋戰國時期吳地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生活等方面的歷史信息;中國吳文化博物館以大量翔實的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向您講述自公元前十二世紀,周太王古公亶父長子太伯奔吳,建立句吳國、開創吳文化之後的吳國600多年興衰史,以及吳地先民獨領風騷的物質成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邱承墩越國貴族墓展廳以考古發掘原址,讓您感受到古代貴族奢華生活和等級森嚴的墓葬制度……
參考資料:www.hsyzbwg.cn

7. 鴻山參觀記250字的作文,點面結合,有詳有略,列數字作比較,有特點。有順序。有感想。

周一,老師帶我們去了鴻山遺址公園,它位於江蘇無錫的鴻山,遠遠望去,它真像一把版弓箭,這象徵著無越權爭霸歷史和吳越人民積極的上取心。鴻山遺址造型美觀大方,十分好看。一看外表,我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進去參觀。

第一站:鴻山遺址博物館。裡面有許多的玉器、禮器、樂器、即說總共有3200餘件,真是令我驚訝。我最喜歡玉器,特別是玉飛鳳。它整體像鳳凰,全身用玉打造的,上面刻著美麗的花紋,非常精美。這玉飛鳳已經成為市區的標志,還成為了鴻山遺址的鎮館之寶。不僅是玉器,樂器也不賴,其中我有一個很喜歡,叫三足卯,它奇特的地方在於他有三個像腳一樣的東西,真是有趣極了!

看完了博物館,我們又來到了第二站:丘承墩原址展廳。這里有108個墩,其中有51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墩,真是壯觀。

終於,我們到了最後一站:吳文化展館。這裡面全是雕像,而且都質地細膩、造型奇巧、紋飾精緻、有一些特別精美,比如有一群人在捕魚的那個,它既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還告訴我們食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這個鴻山遺址,雖然很小,總面積只有1193平方米比起我們學過的秦兵馬俑,真是小巫見大巫,但裡面全都是精品,我為中國有這么個鴻山遺址感到驕傲。

8. 鴻山鎮的旅遊資源

鴻出十八景,文化內涵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為古今尋根訪祖、觀光旅遊之勝地。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AA級景區和無錫市旅遊十八景之一。 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於風景秀麗的鴻山。泰伯,乃公元前十二世紀周太王之長子,他三讓王位,從陝西來到南方荊蠻之地,建句吳國,創吳文化,江南社會從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開化江南的始祖,吳文化的創始人。「西有黃帝陵,東有泰伯墓」足見泰伯的歷史地位。
由平台和石階將各個地面建築連成整體,四周築以圍牆。順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級登上最高處,便是泰伯墓冢。墓冢呈平面圓形,直徑約4米,系青石護圍,頂部以土覆蓋,高約2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對,柱頂各雕石獅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攢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長形雙鉤「泰伯墓」三個篆體大字,邊刻火珠、雲龍浮雕圖飾。該碑兩側有泰伯墓碑記兩塊:東側刻以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楊文所書《重修泰伯墓記》;北側為明天啟三年(1623年),由東林黨首領高攀龍所撰寫「泰伯墓再次重修記」。
據東漢永興二年(154年)吳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記》載:朝廷授命於他,改宅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歷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廟祠致祭。原墓地東南里許,還有駐房數千間,現只見地面散落的大量殘磚碎瓦。1949年時,這里已滿目瘡痍,破敗不堪了。之後,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屢加修繕。特別是1984年以後的二年,經省、縣兩級政府撥專款重建,使這座歷經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護。2000年經上級政府批准,在國內外吳氏宗親的支持下,再度修葺了該墓,增建擴建了香花橋、戟門、前宮、仰止閣、泰伯銅像、懷仁堂、宗會堂等景緻。修葺後的泰伯陵區已成為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該墓地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遊人到墓地祭掃、憑吊、瞻仰的,逐年漸多。 鴻山遺址博物館功能包括展覽、文物庫房、考古研究、遊客服務、遺址管理與辦公等內容。博物館總建築面積8697平方米,其功能布局體現為「一體兩館」、「三個展示主體」、「四個輔助功能」。即一個建築群體,掛設「鴻山遺址博物館」和「中國(無錫)吳文化博物館」,突出「鴻山遺址出土文物展示」、「丘承墩原址展示」、「吳越文化展示」三個主題,附設四個輔助區。博物館景區,除博物館之外,還配套有一些旅遊休閑的功能項目。為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博物館將採用泥牆、坡頂、草面等簡朴造型,使博物館與環境融為一體。同時,為了突出遺址的平面形象,整個設計就像一把弓箭,用以象徵吳越爭霸歷史、吳地人文所具有的獨特力量和進取心。預計博物館主體建築已經完成,已正式向社會開放,無錫邀請了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崔愷先生等一批國內著名專家負責博物館的設計和文物展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