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傢具大全 » 中世紀傢具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中世紀傢具

發布時間: 2021-03-08 02:02:30

A. 哥特式傢具的特點都有哪些

特點:哥特式風格傢具受建築風格影響很大,表現了大量的建築構造式樣和裝飾圖案,有著精美的雕刻、挺拔的尖頂、密集的細柱。

哥特式風格傢具是四者之中唯一的歐洲中世紀傢具。與之相關的哥特式文化藝術名聲顯赫。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典型哥特式建築,恐怕要數法國的巴黎聖母院了。

(1)中世紀傢具擴展閱讀;

哥特式藝術出現在公元12世紀至15世紀。隨著貿易的復興、中產階級的出現以及行業組織的發展,12世紀後半葉起,西歐逐漸流行起哥特式風格。「哥特式(Gothic)」一詞的來源頗難說清,因為「哥特」本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野蠻游牧部落的名稱。

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在其給教皇利奧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詞,藉以批評繼羅馬式後興起的新的建築樣式,即把「哥特式」一詞作為「野蠻」的同義詞。

此後,16世紀的義大利藝術評論家瓦薩里把介於歐洲古代與文藝復興之間的所有藝術都貶稱為「哥特人的創作」,從此哥特式便在藝術史上沿用至今。其實哥特式藝術與哥特人並無任何聯系。它出現的時候,哥特人也早已融化在西歐其他民族之中了。

哥特式風格起源於法國,隨後很快擴散至歐洲各國(尤其是北部地區)信奉基督教的地區。最充分體現哥特式藝術獨特風格的還是教堂建築,哥特式教堂使宗教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英國的坎特伯雷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教堂和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等。

B. 中世紀歐洲的裝修風格

1、巴洛克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 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奇異古怪,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2、哥特式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位。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3、洛可可
洛可可建築風格是法國古典注意建築發展到最後出現的一種風格,但是它走向了相反的方向,開始追求新奇,在建築裝飾中採用了貝殼、卷草等裝飾,打破了古典以柱式為基礎的設計手法。洛可可建築重視色彩的視覺效果,常用嫩綠、粉紅、金黃等看起來比較嬌嫩的色彩,並且追求輕松、快樂、的氣氛。所以很受到貴婦人的歡迎。但是它的布局構思很巧妙。
4、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
自公元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侵,使歐洲興起宗教的熱潮,封建主對宗教的狂熱達到如醉如痴境地,他們全力為自己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而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裝飾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
羅馬式建築外觀巨大、繁復,但裝飾簡單大方。最特別的是建築的屋頂,羅馬式風格建築的設計都是一拱頂為主,以石頭的曲線結構來覆蓋空間,在羅馬式繁華的教堂藝術風格之中又有最典型的兩種:倫巴第(Lombarda)和諾曼底(Normanna)
義大利米蘭的sant'ambrogio大教堂,它是典型倫巴第風格。它是第一個使用拱肋來加強交叉拱頂的教堂。倫巴第風格的建築給人很強的節奏感
而諾曼底風格的教堂又要比倫巴第風格的教堂顯得更加精緻優雅,最著名的就是英國Durham的Cathedral大教堂
說到羅馬式建築不得不提到雕塑。教堂雕塑也是十分典型的,其在教堂建築中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認為藝術不應該獨立存在,每種藝術都得以自身的手段和方式為建築所創造。在這樣的觀念下。雕塑、繪畫都是臣服建築這個主體。常常運用杏型結構
既然是宗教建築,怎麼能少了著名的耶穌受難象呢?
在羅馬式風格影響下,雕塑家把作品創作得緊湊、復雜、色彩豐富。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風格。

C. 中古傢具店的傢具設計上帶有一定的風格和特色,你喜歡這種風格嗎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傢具在幾千年的文明中也不斷改善進化。傳統的中古傢具承載的是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也代表著一種傳統文化,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種傢具風格,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其中的三大流派:即廣作、京作、蘇作。

廣作:廣作傢具、廣式傢具,具有用料粗大、雕工、西式、鑲嵌等特點。

相傳,廣式傢具起源於宋朝,由宋太傅將宮廷木刻木雕技藝帶到廣東新會成熟於明清時期。它融合了中國傳統和西方的風格,讓生活回歸到質朴、淳厚、從容的氣韻中。下圖就是典型的一種廣作傢具,我們可以看到它採用的多為大塊木材,雕工精美卻又不失淳樸,椅背上繪有山水樓宇圖案,為整體提供了一種大氣的感覺。

我非常喜歡中古傢具,它是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物質文明的水平以及歷史文化特徵。今天就討論到這里,歡迎大家評論探討。

D. 中世紀時期在傢具上的兩項重大的改進是什麼

1、注重色彩的燦爛與裝飾的華麗,常用雕刻、鑲嵌、繪畫方式。

其中,拜占庭的象牙雕刻、金屬雕刻與衫錦技術等在豪華的拜占庭文化中佔有重麥地位。象牙雕刻的板面常用於椅子、箱子、門等重要的裝飾部位。傢具使用時表面總是覆蓋上各種織錦。

裝飾紋樣以阿拉伯蔓藤花紋、象徵基督教的十字架、花環、花冠以及獅身鷲首的怪獸、獅子、毒蛇等動植物紋飾結合為基本特徵。

2、框架鑲板式結構代替了用厚木板釘接箱櫃的老方法。

14世紀後,哥特式建築上的裝飾紋樣開始被應用於傢具,框架鑲板式結構代替了用厚木板釘接箱櫃的老方法。出現了諸如高腳餐具櫃和箱形座椅等新的品種。哥特式傢具的主要特徵在於層次豐富和精巧細致的雕刻裝飾,最常見的有火焰形飾、尖拱、三葉形和四葉形飾等圖案。

哥特式傢具是人類徹底地、自發地對結構美追求的結果,它是一個完整、偉大而又原始的藝術體系。



(4)中世紀傢具擴展閱讀:

中世紀傢具背景:

中世紀期間,藝術完全被宗教所壟斷,成為服務於宗教的宣傳工具。一些古板笨重的傢具大部分被司祭、主教等佔有。這些人以能代表神或接近神而自居,為了顯示他們的尊嚴和高貴,他們創造了居高臨下的環境和氣氛來進行宗教活動,於是形成了教會中使用的高坐位傢具。

除教會傢具之外,封建領主們使用的傢具幾乎都是非常原始的傢具,這些粗糙的傢具反映了當時社會落後、保守和愚昧的面貌。

E. 國外古典傢具古代有哪些,主要風格和流派

國外古典傢具

1.埃及、希臘、羅馬傢具 首次記載製造傢具的是埃及人。古埃及人較矮(人均約1.52m),並有蹲坐的習慣,因此座椅較低。
(1)古埃及(公元前3100~前311年)傢具特徵:由直線組成,直線占優勢;動物腿腳(雙腿靜止時的自然姿勢,放在圓柱形支座上)椅和床(延長的椅子),矮的方形或長方形靠背和寬低的座面,側面成內凹或曲線形;採用幾何或螺旋形植物圖案裝飾,用貴重的塗層和各種材料鑲嵌;用色鮮明、富有象徵性;凳和椅是傢具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為數眾多的櫃於用作儲藏衣被、亞麻織物。 埃及傢具對英國攝政時期和維多利亞時期及法國帝國時期影響顯著。
(2)古希臘(公元前650~前30年)人生活節儉,傢具簡單樸素,比例優美,裝飾簡朴,但已有豐富的織物裝飾,其中著名的「克利奈」椅(Klisn1os),是最早的形式,有曲面靠背,前後腿呈「八」字形彎曲,凳子是普通的,長方形三腿桌是典型的,床長而直,通常較高,且需要腳凳。
在古希臘書中已提到在木材上打蠟,關於木材的乾燥和表面裝飾等情況,和埃及有同樣高的質量。 19世紀未,希臘文藝復興運動十分活躍,一些古典的裝飾圖案,可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例子中看到。
(3)我們對古羅馬(公元前753~公元365年)的傢具知識來自壁畫、雕刻和拉丁文中偶然有關傢具的記載、而羅馬家庭的傢具片段,保存在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中。
古羅馬傢具設計是希臘式樣的變體,傢具厚重,裝飾復雜、精細,採用鑲嵌與雕刻,旋車盤腿腳、動物足、獅身人面及帶有翅膀的鷹頭獅身的怪獸,桌於作為陳列或用餐,腿腳有小的支撐,椅背為凹面板;在傢具中結合了建築特徵,採用了建築處理手法,三腿桌和基座很普遍,使用珍貴的織物和墊層。
2.中世紀(1~15世紀)高直和文藝復興時期(800~1150年)的傢具在中世紀,西歐處於動亂時期,羅馬帝國崩潰後,古代社會的傢具也隨之消失。中世紀富人住在裝飾貧乏的城堡中,傢具不足,在騷亂時期少有倖存者。拜占庭時期(323~1453年),除富有者精心製作的嵌金和象牙的椅子外,傢具類型也不多。
(1)高直時期(l150~1500年)傢具特徵:採用哥特式建築形式和厚牆的細部設計,採用建築的裝飾主題,如拱、花窗格、四葉式(建築)、布卷褶皺、雕刻品和鏤雕,櫃子和座位部件為鑲板結構,櫃子既作儲藏又用作座位。
(2)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傢具靠牆布置,並沿牆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牆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的特徵是:普遍採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徵,許多傢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傢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3)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傢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徵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傢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採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採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4)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傢具的特徵: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製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麵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傢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綉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傢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3.巴洛克時期(1643~1700年)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4.洛可可時期(1730~1760年)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喬治後期,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5.新古典主義(1760~1789年)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6.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
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F. 外國古典傢具古代、中世紀、近世紀有哪些風格和流派

法國 西歐 哥特式風格 12世紀-16 世紀 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法國(路易六世-路易十二回世)
義大利答 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巴洛克傢具 洛可可風格
拜占庭風格以精緻的象牙浮雕著名。
羅馬式」是指像羅馬,也 叫羅曼式、羅馬風 、仿羅馬式風格.
這個我真心的不太清楚。。。

G. 西方傢具發展史分幾個時期

1、古埃及時期(約公元前14世紀-前5世紀)
傢具的起源追溯至古埃及第三王朝時期。在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王圖坦卡蒙的陵墓中,已有了十分精緻的床、椅和寶石箱等傢具。造型嚴謹工整,腳部採用模仿牛蹄、獅爪等獸腿形式的雕刻裝飾,傢具表面經過油漆和彩繪,或用彩釉陶片、石片、螺鈿和象牙作鑲嵌裝飾,紋樣以植物和幾何圖案為主。
古埃及傢具的用料多為硬木,座面用皮革和亞麻繩等材料,結構方式有燕尾榫和竹釘。古埃及時期金木製作技術已很高,有槌打和熔鑄術、裝飾加上工術、金箔製造術、包金術、著色法、鑲嵌法六種加工技術。最擅長貼金箔技術,先塗動物油和絲柏灰泥,再塗動物膠和樹脂膠,最後貼金。
2、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約公元前5世紀-公元5世紀)
公元前五世紀後,希臘的傢具形成了更加完美和協調的風格。這個時期,古希臘傢具出現了新的形式,有坐具類、床榻、箱、櫃及桌類,典型的是被稱為「克里斯莫斯」的椅子,採用優美的曲線形椅背和椅腿,結構簡單、輕巧舒適。
古希臘傢具裝飾風格的起源多受三個柱式的影響,即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及科林斯式。腿部一般雕刻有玫瑰花結和一對棕葉飾,棕葉周圍被切掉,呈現出 C形漩渦狀切痕,傢具的表面多施以精美的油漆。
古羅馬傢具多由古希臘傢具演化而來,木傢具常用名貴的木材或金屬作貼面和鑲嵌裝飾。除木製傢具外,羅馬的銅質和大理石傢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些傢具多數雕刻著獅首、人像和葉形等裝飾紋樣,具有堅厚凝重的特徵,顯示了一種男性化的風格,也是當時羅馬帝國強盛的一種預示。
3、中世紀時期(約公元5世紀-14世紀)
中世紀前期的傢具風格以拜占庭帝國式和仿羅馬式為主流。至十四世紀,哥特式傢具風靡整個歐洲大陸。
拜占庭式傢具即拜占庭帝國傢具,融合了羅馬和東方藝術。雕刻和鑲嵌裝飾十分精細,常用象牙雕刻來裝飾。裝飾圖案主要是花葉藤蔓,夾雜著基督教的聖徒、天使和動物紋樣。
仿羅馬式傢具是公元九至十三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傢具的式樣。特徵是椅和凳的腿多由旋木製成,箱和櫃採用簡單的板狀結構,表面塗以明快的色漆,並以金屬鑄件作加固和裝飾。偶爾略施一點簡潔的淺浮雕,顯出質朴無華的風格。
十四世紀後,哥特式建築上的裝飾紋樣開始被應用於傢具,框架鑲板式結構代替了用厚木板釘接箱櫃的老方法。出現了諸如高腳餐具櫃和箱形座椅等新的品種。哥特式傢具的主要特徵在於層次豐富和精巧細致的雕刻裝飾,最常見的有火焰形飾、尖拱、三葉形和四葉形飾等圖案。常用的木材是橡木。
4、文藝復興時期(14世紀-17世紀)
從十五世紀後期開始,文藝復興式建築取代了哥特式建築,由此產生的文藝復興式傢具便在整個歐洲大陸盛行。直至十七世紀初,又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出巴洛克式傢具。
文藝復興式傢具的主要特徵為:外形厚重端莊,線條簡潔嚴謹,立面比例和諧,採用古典建築裝飾等。文藝復興式傢具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個世紀。總的說來,早期裝飾比較簡練單純,後期漸趨華麗優美。此外,不同的國家也都有各自特點。如法國採用繁復雕刻裝飾,顯得富麗豪華;英國把文藝復興風格與自己傳統的單純剛勁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樸素嚴謹的風格;北歐文藝復興式傢具發展緩慢,實際上是將哥特式後期的結構方式與文藝復興式裝飾融為一體。
巴洛克風格脫胎於文藝復興風格,但與後者的理智的古典主義相反,而是一種熱情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巴洛克式傢具主要特徵是強調整體裝飾的和諧,採用誇張的曲線,應用中國式的漆繪裝飾等。巴洛克式傢具傳入法國後,發展成一種既豪華又獨特的法國巴洛克傢具,稱為路易十四式傢具。常用材料為胡桃木和橡木,並鑲嵌龜甲和銅片,在傢具的邊角上採用包銅處理。最常見的裝飾圖案是神話人物、螺紋和花葉飾等。
5、十八世紀(洛可可,新古典)
十八世紀初,洛可可風格建築和傢具已發展成熟並流行於歐洲。十八世紀後半葉,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文藝思潮的反映,新古典風格興起並取代了洛可可。十八世紀也是英國傢具發展黃金時期,產生了許多著名設計師。
洛可可傢具是在刻意修飾巴洛克式傢具的基礎上形成的浪漫主義風格新傢具。由於這種風格的傢具形成並流行於法國路易十五時期,故又名路易十五式傢具。主要特徵是優美彎曲的線條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相結合,所有傢具的腳都是彎曲形的,洛可可式的彩漆傢具也很具特色,其中以黑白漆為多,飾以華麗的貼金浮雕和鑲銅裝飾,具有異常纖秀典雅的藝術效果。
新古典風格傢具成熟於路易十六時期,又稱為路易十六式傢具。它很快被傳播到意、德、西等國。新古典傢具的特徵是以削瘦的直線為造型的基調,追求整體比例諧調,不作過分的細部雕飾,表現出了注重理性、講究節制、結構清晰和脈絡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多採用由上而下、逐漸收縮的方形或圓形的腳,櫃體邊框部分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作菱形或錐形的鑲嵌貼面裝飾。
6、十九世紀(帝國式,拜德米亞式)
帝國式和拜德米亞式都是繼新古典主義之後流行於歐洲的復古主義的傢具風格。十九世紀後期,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歐洲的設計界興起了一些反傳統的運動。1888年,工藝美術協會在英國成立,進而展開了反傳統的手工藝運動。這個手工藝運動主張結合藝術家和技師的力量,強調個人的手工藝技能,並且企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形式。他們雖然完全忽略了甚至排斥機器的作用,但還是創始出一種簡單朴實而且充滿鄉村氣息的新的傢具形式,這使傢具設計脫離了對傳統的模仿而進入一個新時期。
帝國式傢具產生於法國大革命後,於1804--1815年拿破崙稱帝期間發展成熟。帝國式傢具以忠實的考古態度去模仿古代的藝術形式,在造型上模仿古代建築的輪廓,裝飾上採用古代的神像、花環、古瓶和皇冠等圖案。裝飾手法除雕刻、鑲木和彩繪貼金外,銅制鍍金飾件應用也很普遍。
拜德米亞式傢具是古典裝飾傢具史上的最後一種傢具風格,流行於1815--1848年間的歐洲。源於歐洲鄉土傢具的拜德米亞風格,具有簡單朴實而拘謹沉重的特徵,並多採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作貼面裝飾。19世紀中葉這種風格逐漸傾向於曲線造型和華麗裝飾,並在德國發展為新洛可可風格;在法國形成路易·菲利普風格;在英國則發展成早期維多利亞風格。這些風格實際上都是模仿和拼湊歷史上各種風格而成的傢具式樣。
7、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時期
二十世紀初,首先在歐洲各國出現了一些現代主義運動。較有影響的是荷蘭的風格派和德國的包豪斯,並由此奠定了現代傢具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現代傢具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美國形成了美國國際風格傢具。

H. 西方傢具設計在中世紀以後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幾個時期

西方傢具設計在中世紀(1~15世紀)的發展經歷了兩個時期:
1、高直時期(尤其:哥特式——古羅馬的遺風高潮)
2、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特徵:雕琢輪廓為直線、矩形、方正等):
①義大利②西班牙③法國
在中世紀以後,經歷了五個時期
一、巴洛克時期(1643~1700):
1、法國路易十四(主要特徵:雄偉、誇張,也具有一些人性,如出現了坐墊現象)
2、英國安妮皇後(主要特徵:細膩、多運用曲線,人本的回歸)
二、洛可可(1730~1760):
1、法國路易十五(主要特徵:傢具的木質結構連接非常牢固)
2、英國喬治時期(主要特徵:從誇張的手法到精緻繁復,此時藝術手法轉變表現在精緻繁復多集中在手能接觸到的地方或部位,精神人本的回歸,體現了女性化的柔和美)
三、新古典主義(1760~1789):
1、法國路易十六(主要特徵:輕巧女性化的回歸)
2、法國帝政時期(主要特徵:雄偉、貴重,如銅材的加用)
3、英國攝政時期(主要特徵:矩形、紅黑為主)
4、維多利亞時期(主要特徵:混亂,之前各時期風格的混用)
截止到這段時期為止,發展趨勢成波浪形的曲線形式,各高峰頂期分別出現在高直時期(主
要指哥特式時期)、巴洛克時期(不要指路易十四時期)、洛可可時期(主要指喬治時期)、
帝政時期。這些過程中不斷出現對先前風格的叛逆、回歸的顛覆現象,工藝、思想、文化等的不斷改進和成熟,為之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近現代=現代主義(1918~1929):工藝、思想、文化的成熟,充分考慮人本、材料、科技等的嘗試,但缺少歷史文化的藝術表現。
如傢具設計例子:1、里特維爾德:三色椅
2、賴特:金屬辦公椅
3、柯布西耶:「豪華舒適」的沙發椅、巴斯庫蘭椅
4、密斯:「先生椅」、巴塞羅那椅
5、阿爾托:帕米奧椅、疊摞式圓凳、懸挑椅
五、後現代主義(1934~60年代):科技與歷史文化的結合,採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同時利用先前的風格形式。
如實例:一堵青磚鋪置的牆上(體現了一種歷史文化)抽出幾塊青磚用不銹鋼來代替(充分體現科技與歷史文化的結合)。

I. 西方傢具的發展有哪幾個階段

外國古典傢具可分三個歷史階段:古代傢具、中世紀傢具和文藝復興後的近代傢具。 把分給我吧~還有什麼不懂可以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