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遲小秋的生活軼事
自幼學習肯吃苦
少年時的小秋,生長在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一個偏僻山村的農家,從小受喜歡文藝的父母影響,能歌善舞的她自幼便是村裡的「小文藝骨幹」。11歲時,以前只聽過「樣板戲」的她背著爹媽考進了正在招生的阜新戲校,從此踏上了這條充滿鮮花也包含艱辛的藝術道路。
在戲校時,遲小秋是全班嗓子最好的,校長老師都把她重點培養。「當時對我實行雙軌政策,讓我文戲武戲同時發展,上午下午都要練。就連別人放假回家,老師也把我留下來連吃兩三個月的小灶。那個時候歲數小,想家想我媽我弟,心裡很煎熬,也會掉眼淚。但是農村孩子自小立事早,我就像個小大人一樣懂事兒,知道努力,咬著牙堅持,再怎麼苦,也從來沒後悔過。」遲小秋從小練功就比別人勤奮,常年如一日堅持每天比別人早起半小時,早晨五點就起來吊嗓子練功;練倒立拿大頂時,她和其他人較勁兒,比誰時間長,等到站起來時,眼睛裡全是血絲。「現在我們在排《荒山淚》的時候,年輕演員驚訝我的水袖和圓場怎麼這么好,我跟他們說,是因為我小時候跑圓場的基本功就特別扎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練就四十分鍾,全身都濕透了。這樣艱苦的過程,如今就全是身上的本事了。」
遲小秋還記得,自己上戲校時,每次回家父母給十元、十五元生活費,她幾乎都沒花,等到畢業時攢了200多元。「我後來到上海學習程派,花了124元買了一個磚頭大的小錄音機,天天用它聽錄音帶學戲,後來都聽爛了。」
恩師賜名遲小秋
1981年,遲小秋戲校畢業,重視戲曲的地方領導看重她的勤奮刻苦和氣質條件,送她到上海跟著程派嫡傳弟子王吟秋學戲。遲小秋回憶道:「那時候粉碎四人幫後恢復傳統戲,師傅在上海火得不得了,他正在教4個徒弟,顧不上教我,我就每天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看他手把手教別人,我自己拿個小本子記師傅教的內容。有一天師傅突然說:那小孩,你走走。我就走了一遍《鎖麟囊》中的怕流水。師傅一看,非常高興,對一旁的弟子誇我:這個旁聽的孩子比你們學得還好還准確。於是他便開始教我三出大戲:《鎖麟囊》、《荒山淚》和《竇娥冤》。」
遲小秋說:「一般來說,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老師不會一上來就教這樣的大戲,應該先讓學一些打基礎的戲。但後來我才知道,我讓王老師出乎意料了。他其實幾乎從來沒當著我面誇過我,只是有時用微笑表示對我的認可。但後來我得知,他私下說:小秋是這塊料兒,將來能成角兒。我也覺得機會特別難得,特別用心學。在上海那麼多天,沒逛過一次商場,連外灘也沒去過,把時間都用到了跟師傅學戲上。」
1983年,原名遲淑新的遲小秋正式拜王吟秋為師,「遲小秋」這個藝名也是恩師所贈。程硯秋、王吟秋、遲小秋,名字中都含有一個「秋」字,寄託著王吟秋對愛徒的無限希望。「這是師傅認可我是程門弟子,是他的傳人,也飽含著他對我傳承程派藝術的期待。」當時的拜師儀式上,著名戲劇家翁偶虹也到場了。他在看過遲小秋的幾場演出後,贈與她一本書,書上寫著:「遲小秋唱做俱佳,許為程派標准傳人。」
遲小秋說自己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老師的培養。「沒有王老師,就沒有我。他的藝術和個性都對我一生有很大的影響,他是我最崇敬的人。」遲小秋說,「王老師總是給我們講他當年住在程硯秋先生家中,程先生如何練功,如何教育他。師傅對師爺的感情極深,有時候說起師爺待他的好,說著說著就哭成了淚人。他說他對程先生、對程派藝術負有責任。他老跟我說一句話:師傅怎麼教我,我怎麼教你們。程先生和程派藝術都在他心裡生了根。」
學藝更是學做人
遲小秋19歲時迎來了藝術生涯中第一個重大轉折點。她第一次登上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了《鎖麟囊》,她的表演讓評委和觀眾們對這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刮目相看,遲小秋也一舉奪得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榮獲此項殊榮的最年輕的演員。「那個時候,我便裝走在大街上,都有觀眾認出我來,找我簽名合影。我到哈爾濱演出,連演12場爆滿,下雨天排隊買票的觀眾讓路上都堵車了。」
遲小秋也經歷過戲曲不景氣的時期,很多同行改了行,「我們劇團不景氣到連電都沒有了,我每天點著蠟去劇團排練。那個時候我也很失落。周圍很多人談戀愛成家,王老師跟我說:你三十歲之前不要著急成家。於是每天練毛筆字修身養性,沒有浪費自己的時間。雖然周圍沒有藝術氛圍,但我從沒動搖過繼續從事京劇藝術的信念。後來調到沈陽,我和朱強又排了《梁祝》好幾出戲。希望讓程派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不惑之年時,已為人妻母的遲小秋來到北京,藝術又上了一個台階。「很多人覺得我扮相都比以前好看了,還以為我整容了。其實我就是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每天回去對著錄像糾正自己的毛病,提高自己的藝術。」如今,程派藝術再次廣受歡迎,遲小秋也一直活躍在舞台。「每年都會有好幾十場演出,就《鎖麟囊》這個戲,我都演了一千多場了。」遲小秋說,「到今天,我可以對著良心說,這么多年,無論是在大劇院的舞台上,還是在鄉下戶外的野檯子上,我從來沒有一場演出偷過懶。演員,要有自己的品德和境界。這也都是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師傅跟我提過兩點要求:一是有了成績不許驕傲;二是要平易近人,別擺明星架子,要對得起觀眾,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么些年,我一直記著他老人家的話,也一直按著他老人家的教誨在做,以後還要繼續做下去。」
最怕吃面條
見到遲小秋,感覺她有些疲憊,但是倦容也難掩其眼睛裡露出的神采。她人很朴實,連聲表示歉意。我知道,她是主角,缺她不可,已經夠不容易的了,哪有什麼歉意可言。此時已到飯口,她又忙著招呼人要訂盒飯,想讓我和他們一起吃。她說:「吃什麼都行,我就怕吃面條。我在師傅家凈吃面條了。」遲小秋給我講了這樣一件往事。那是她和她的恩師王吟秋的故事。記得在她的師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王吟秋家裡學藝的時候,那時學唱《武家坡》和《朱痕跡》,每天中午都在老師家裡吃飯。練功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遲小秋說:「我就把師傅提前買好兩斤並分成八份的切面,拿出一份下到鍋里煮,煮好後撈到碗里按照師傅的習慣倒上點醬油,其他什麼東西都不放,然後拌拌就吃了。」據遲小秋講,那醬油拌面,和師傅學戲兩個月,天天就吃它,整整吃了兩個月的時間。為什麼天天吃面,後來遲小秋弄明白了,師傅是為了節省時間,抓緊練功。遲小秋說:「雖然醬油拌面我吃傷了,但師傅教的功夫我卻學到了。」
師傅教會我做兩道菜和師傅的記憶不光都是醬油拌面,也有美好的回憶。遲小秋說:「師傅多才多藝,不僅告訴我如何做人做事學藝術,還在閑暇時教會我做了兩道拿手菜呢。」據她講,這兩道菜,特別好吃。一個是雞蛋炒西紅柿,一個是紅燒魚。做雞蛋炒西紅柿,先將西紅柿用開水燙過,然後把皮剝去,再將西紅柿里籽和汁兒擠出來放到一起,然後在鍋里放點油,將西紅柿的籽和汁兒放在油鍋里煸炒。之後,再刷鍋,倒油,放入四個打碎的雞蛋,用鏟子切成方塊,西紅柿也切成方塊,一同下鍋炒,再放些糖和鹽。遲小秋說:「這樣做的西紅柿炒雞蛋,特別入味,而且顏色也很好看。這是師傅自己琢磨出來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人教她。在師傅身邊,我發現師傅做什麼事都喜歡琢磨,每句唱腔,每個動作,她都和我反復揣摩,直到滿意為止,絲毫不將就。」
烤煳的麵包別扔上午11點後,我從小涼亭到了和遲小秋事先約好的她的辦公室,繼續等候采訪。因為放暑假,遲小秋上初一的孩子洪祺森也和媽媽一起來到班上,在辦公室里等候。小祺森特別有禮貌,在我們等候的那段時間里,這個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時不時地和我說句話,生怕冷落了我。我采訪他媽媽時,說起吃飯的話題,小傢伙也在一旁插話:「我媽媽吃飯很簡單,經常吃快餐和盒飯。她原來上台前喜歡吃兩個松花蛋,有人說含鉛多,後來就改吃雞蛋了。」小祺森還和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幾天前,家裡吃早餐,阿姨把麵包片給烤煳了,小祺森就說,「烤煳了,這怎麼吃啊,把它扔了吧。」結果媽媽在一旁聽到了馬上說:「別扔,我吃,多可惜呀。」遲小秋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所以,不能浪費啊。有時我看見有人剩菜剩飯,真是心疼!」
Ⅱ 深圳市旭祺森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旭祺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7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電子產品、專數碼產品、通訊產品、智屬能產品的研發與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易招連
成立時間:2013-07-24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766585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松崗街道紅星社區西坊別墅區140號五樓5D
Ⅲ 祺蚨森機械設備(天津)有限公司怎麼樣
祺蚨森機械設備(天津)有限公司是2011-04-07在天津市津南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回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天津雙答港工業區麗港園12號1門205室。
祺蚨森機械設備(天津)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201125723145669,企業法人趙秀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祺蚨森機械設備(天津)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機械設備、暖通空調配件、過濾器、層流罩、噴淋室風口、五金工具、吊索具批發兼零售;空調清洗保養服務;水凈化工程;凈化設備、風機、空氣過濾器批發兼零售;無塵凈化工程。(以上經營范圍涉及行業許可的憑許可證件,在有效期限內經營,國家有專營規定的按規定辦理)。在天津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8999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47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祺蚨森機械設備(天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桑葉茶哪一個牌子好
四川這邊找桑葉茶的話就看看桑果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