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明光集家電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明光集家電

發布時間: 2021-03-05 04:48:44

⑴ 安徽明光的由來

秦漢時期,明光抄為盱眙、襲淮陵兩縣轄地,先後屬泗水郡、東海郡。

三國時期,屬魏國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國)(治古邳鎮),仍設淮陵縣(仍治故淮陵城)。後期淪為棄地。

東晉大興三年(320年),僑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鎮,原稱舊縣集),屬北徐州(治鍾離縣,今鳳陽縣),後廢。

南陳永定元年(557年)復名睢陵縣;明清時期,明光市境內無建置,仍為4個州、縣邊緣地區。

1992年12月20日,嘉山縣改屬省轄地級滁州市。1994年5月31日,撤銷嘉山縣,改設省直屬行政區縣級明光市,由省委委託滁州市代管。

(1)明光集家電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明光市轄4個街道13個鄉鎮,135個村、15個社區,韓山社區、女山路社區、龍山社區、交通路社區、中心路社區、市府社區、黃郢社區、花園社區及南大寺社區、濱湖社區。

地理位置

明光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邊緣,居江淮分水嶺北側,地處東經117°至119°,北緯32°至34°之間,與滁州市南譙區接壤;北臨淮河,與五河縣接壤;東與江蘇省盱眙、泗洪等縣相鄰;西鄰安徽省定遠、鳳陽兩縣。

⑵ 明光的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夏、商、周時期,明光分屬揚州、徐州、青州,周代後期為徐國等方國領地。
春秋時期,為吳國善道地,是吳、越、楚爭峙場所。戰國時期,越滅吳,屬越國;公元前306年楚滅越,屬楚國,居於「吳頭楚尾」。
秦漢時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天下,稱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廢分封,置郡縣,始有盱眙縣(治今盱眙縣城北)、淮陵縣(治今女山湖鎮邵崗境內),明光為盱眙、淮陵兩縣轄地,先後屬泗水郡、東海郡。
三國時期,屬魏國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國)(治古邳鎮),仍設淮陵縣(仍治故淮陵城)。後期淪為棄地。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晉代魏,仍之。淮陵縣(仍治故淮陵城)仍屬徐州(仍治彭城。元康年間,改治下邳,今古邳鎮)下邳國(都古邳鎮)。太康元年(280年),改屬徐州臨淮郡。元康初(約291年),分臨淮郡淮陵縣置淮陵郡(仍治淮陵,淮陵故城),設淮陵縣。永寧元年(301年),設臨淮國(仍治淮陵故城),仍屬徐州。永興元年(304年),又僑置堂邑郡(治淮陵故城),後廢。永嘉亂後,荒廢。
東晉大興三年(320年),僑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鎮,原稱舊縣集),屬北徐州(治鍾離縣,今鳳陽縣),後廢。南朝梁中興二年(502年)四月,蕭梁代南齊。初屬南兗州(治廣陵縣,今揚州市),後改屬淮州(治淮陰,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淮河南岸)淮陽郡(治淮陵僑縣,今明光市女山湖鎮,原舊縣集),設淮陵縣(僑治舊縣集);盱眙郡(治盱眙,今縣城東北)設陽城縣(今明光市故淮陵城)。又屬北徐州(治鍾離縣,今鳳陽縣),濟陽郡(治睢陵僑縣,今女山湖鎮),設睢陵縣。

南陳永定元年(557年)復名睢陵縣。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齊,逐漸恢復舊制。北徐州(治鍾離縣,今鳳陽縣)濟陰郡(治睢陵,由東魏濟陽郡改,縣由北齊池南改,今女山湖鎮)設睢陵縣。陽城縣(治淮陵城)仍屬南兗州(治廣陵縣,今揚州市)盱眙郡(仍治盱眙故城。太建五年九月戊子,改屬譙州。七年三月辛未,改屬南兗州)。北朝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十二月,地入北周。今市境設置有:西楚州(由徐州改。治鍾離縣,今鳳陽縣)濟陰郡(治昭義,今女山湖鎮。同時改陳睢陵縣為招義縣,又寫成「昭義」)。吳州(改陳東廣州為吳州,仍治廣陵,今揚州市)盱眙郡(治盱眙故城)設陽城縣(仍治故淮陵城)。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為隋取代。
隋唐時期,隋朝開皇元年(581年)仍沿襲舊制。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撤銷陽城縣,改昭義縣為招義縣(仍治女山湖鎮),改屬濠州(治鍾離縣,今鳳陽縣)。大業元年(605年),改招義縣為化明縣(《太平寰宇記》稱,開皇二年,以光德太子名昭,改招義縣為化明縣)。大業三年四月,改濠州為鍾離郡(治鍾離縣,今鳳陽縣),化明縣改屬揚州刺史部鍾離郡。隋末,縣民馬薄據縣,改置化州,分置濟陰縣,共設2個縣,屬之。大業十四年四月為唐取代。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析置睢陵縣(仍治淮陵故城),濟陰、睢陵、化明3個縣屬化州(仍治今女山湖鎮)。三年,撤銷濟陰、睢陵縣、化州,改化明縣為招義縣(仍治今女山湖鎮),改屬濠州(治鍾離,今鳳陽縣)。士人楊益曾於武德二年自據招義縣化州,四年歸國。貞觀元年(627年),濠州屬淮南道(地理區域)。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淮南道為一級政區(治揚州,今為市)。天寶元年(742年),濠州改為鍾離郡。乾元元年(758年),鍾離郡改為濠州。安史之亂後,濠州改屬武寧軍節度,又叫徐泗節度感化軍(治徐州)。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朝滅亡。

宋元時期,北宋時招義縣(仍治女山湖鎮)屬濠州(治鍾離縣,今鳳陽縣),初屬淮南道。乾德元年(963年),招義縣改屬泗州。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招義縣為招信縣,仍屬泗州(治盱眙,今同)。至道三年(997年),泗州改為淮南路(治揚州),屬之。熙寧五年(1072年),泗州改屬淮南東路(仍治揚州)。金天會五年(1127年)二月北宋滅亡,同年五月一日趙構在杭州建立南宋,置招信軍,屬淮南東路(仍治揚州)泗州。建炎四年(1130年),招信縣改屬淮南西路(治廬州,今合肥)濠州(仍治西古城)。紹興四年(1134年),招信縣改屬泗州。七年,泗州改屬淮南東路(仍治揚州)。十二年正月,升天長縣為天長軍,盱眙縣和招信縣改屬淮東路天長軍。五月,廢天長軍,復升盱眙縣為軍,隸淮南東路,轄招信、天長兩縣。年底,改屬招信軍(治盱眙,今同)。紹興二十一年,入金。後復,仍之。元朝初年,盱眙初為招信軍治。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招信路安撫司事,轄盱眙、天長、招信、五河四縣。至元十四年,在盱眙縣治立招信路總管府,招信縣(仍治女山湖鎮)改屬江淮行省(治揚州,後升為路)淮東道(治揚州路)昭信路,又稱招信路(仍治盱眙,今為縣)。十五年,招信縣所隸招信軍改屬臨淮府。二十年,撤銷招信縣,並入盱眙縣,同時在招信縣治設立百戶打捕所,後人稱這里為舊縣。從此,今明光市境內分屬滁州、來安、盱眙、定遠4個縣。至設縣前,今明光市境內無建置。盱眙縣改屬淮安路(治山陽,今江蘇淮安)泗州(治臨淮,故泗州城,清沒入洪澤湖)。二十七年,廢臨淮府,盱眙縣改屬泗州。二十八年十二月,今明光市境主屬河南江北行省(改治汴梁路,今開封市)江北淮東道(仍治揚州路)泗州(仍治故泗州城)盱眙縣等4個縣。至正十二年(1352年),盱眙縣改屬淮南江北行省江北淮東道(均治揚州路)淮安路(治山陽,今江蘇淮安楚州區)泗州(治泗州故城)。

明清時期,明光市境內無建置,仍為4個州、縣邊緣地區。洪武元年(1368年)盱眙縣屬臨濠府(治今鳳陽縣)泗州,次年盱眙縣直屬中書省,洪武五年改屬鳳陽府(治今鳳陽縣)泗州,清雍正年間升泗州為直隸州,並在今女山湖鎮設立「舊縣巡檢司」。清順治二年(1644年),盱眙屬江南省鳳陽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設江蘇、安徽兩省,盱眙屬安徽省鳳陽府。康熙十九年,泗州城沉沒水中,泗泗州州治移至盱眙。雍正二年(1724年)升泗州為安徽省直隸州,隸安徽布政使司,盱眙為屬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裁鳳陽府虹縣為泗州,州治由盱眙移至虹縣(今泗縣)。 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統治時代,定遠、來安、滁縣、盱眙4個縣均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五月,原盱眙縣三界士紳邵樹谷、吳敬業等人向安徽省政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請求變更行政區劃,設縣分治」,國民黨為加強當時盱、來、滁、定4個縣邊區統治,決定同意設立嘉山縣。11月15日,經國民政府內政部和安徽省政府批准,從滁縣劃出馬垣牆、樊山寺、江寧後、盈福寺、小岱山、三都六(張八嶺)6個保;從來安縣劃出嘉山集、尹家集、張鋪營3個保;從定遠縣劃出嘉山保、大北保、大南保(大橫山堡)、潘家營、三和集、槐墟院6個保;從盱眙縣西南部劃出自來橋、烏石山、黃寨、魯山、鳳賢集、羅家嶺、大越、管店、劉家集、石壩、明光集、許家河、馬家崗、紅廟集、查家埠、西永興、愛棠鎮17個保,計32個保組成新設的嘉山縣行政區域。
民國21年11月初,創嘉山縣(治三界鎮),屬安徽省第五專區(專員駐滁縣,今滁州市區)。民國27年7月,嘉山縣改屬第六專區(專員駐泗縣)。二十九年二月二日,撤銷皖北行署。民國二十九年四月,將仇集、澗溪、舊縣、潘村、古沛、泊崗一帶劃給嘉山縣。七月,將嘉山縣改屬第九專區,潘村、古沛等地於九月份劃歸盱鳳嘉縣。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二日,日軍再次攻陷嘉山縣城三界鎮,縱火燒毀整個縣城。於二月中旬,在明光鎮組建「維持會」漢奸政權。七月十二日,嘉山縣偽政權改屬「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安徽省」(駐蚌埠)。十月二十八日,「安徽省維新政府」正式成立。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安徽省維新政府」並入南京汪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九月二十日,汪偽「安徽省政府」(仍駐蚌埠)成立。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汪偽「嘉山縣政府」改屬「安徽省第三專區」(專員及縣政府均駐明光鎮)。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偽嘉山縣政府也草草收場。日偽政權控制明光、張公嶺、三界、管店、三和集等地被國民政府接收。

中國共產黨民主政權。抗日戰爭期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共產黨領導的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山鎮自來橋成立,汪道涵(海峽兩岸對話關系開創者,曾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市市長,中顧委委員,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擔任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隸屬於淮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津浦路東專員公署(駐盱眙縣時家集)。民國三十二年三月,與盱眙抗日民主政府合並為盱嘉辦事處,民國三十三年十月,又分設。另外,明光市境內還有盱鳳嘉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至1945年設)。這些抗日政權於三十四年十一月後並為嘉山縣,改屬蘇皖邊區第三行政區,直至三十五年九月北撤取消。解放戰爭期間,民國三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了江淮行署。六月四日後調整的嘉山縣屬第一專區。三十八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嘉山縣城明光鎮。二月,先後成立嘉山縣人民政府和明光市政府。四月,改明光市為明光區。四月十五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告,嘉山縣改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縣專區。 明光市礦產資源豐富,明光市地處著名的郯廬大斷裂帶,地質條件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素有山巒藏寶、阡陌流金之譽,目前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20餘種,如鐵礦、凹凸棒石粘土、石英石、浮石、玄武岩、花崗石、大理石、鉀長石、絹雲母、石油等,尤其是非金屬礦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凹凸棒石粘土是重要的稀有非金屬礦,具有良好的吸附、脫色、熱穩定、抗鹽、造漿及作為添加劑等功能,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建材、造紙、醫葯、食品等行業。我市已探明儲量達2220萬噸,居全國之冠,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目前海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
玄武岩礦是生產鑄石的主要原料,鑄石具有耐化學腐蝕、機械強度大等性能,廣泛應用於化工、冶金、煤炭、建材、紡織等工業,同時,玄武岩又是生產石灰、水泥、裝飾板材、人造纖維的原料。明光市的鑄石玄武岩儲量居全國第三位。
石英砂(硅石礦),具有耐熱、耐酸等性能,主要用途是生產石英玻璃、硅磚、耐火材料和冶煉各種金屬的熔劑,並應用於醫葯、化纖等行業。全市探明儲量達700多萬噸,屬於大型礦床。
絹雲母是一種主要用於造紙、保溫絕緣材料、建築陶瓷及磨擦材料等生產領域的原料,超細絹雲母還廣泛應用於油漆、橡膠、防水材料、醫葯、化妝品、顏料等。絹雲母主要產於以明光南大門著稱的張八嶺鎮,儲量大,品質優,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
花崗岩用於建築材料、鐵路道渣生產,優質花崗石是重要的裝飾板材原料。全市花崗岩儲量約1億立方米,主要分布於管店、橫山、自來橋等鄉鎮,開采利用前景較好。
另外,明光市的黃砂資源十分豐富,且質地優良,素以清水砂著稱,作為建築材料,行銷華東地區。其他如嘉山集的伊利石;司巷、古沛的鐵礦;澗溪、自來橋、招信等地礦泉水、膨潤土;女山的彩石、浮石;明光東北部一帶發現的石油等,都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歡迎社會各界、海內外人士前來投資開發。 水庫4個:林東、分水嶺、石壩、燕子灣。
湖泊3個:女山湖、七里湖、花園湖。
河流:淮河、池河、白沙河、南沙河、澗溪河、泊崗引河。淮河過境56.7公里,池河過境75公里。 土地面積構成:(1)淮河流域2099平方公里。其中:山區560平方公里,丘陵1160平方公里,平原232平方公里,湖泊12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89%(山區佔24%、丘陵佔50%、平原佔10%、湖泊佔5%)。(2)長江流域256平方公里為山區,占總面積11%。
耕地面積:省屬48557畝,佔17.5%(其中潘村湖32230畝、白米山16372畝),旱地4209畝含軍事用地;市屬耕地面積803352畝(其中水田380581畝,旱地422771畝)。

⑶ 安徽省明光市停電停到什麼時候

為響應復號召,全面完成「十一五」制節能降耗任務,從11月1日零時起,實行全限電和斷電措施。一是全部企業實行斷電;二是農村每天晚上18:00-20:00供電,其餘時段停止供電;三是城區每天上午飯11:30-12:30供電、下午17:00-19:30供電,其餘時段停止供電。希望全市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所有經營場所給予支持理解。由此給您生產、生活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安徽省明光市節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