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建材 » 蘇秦建材
擴展閱讀
邁諾詩凈水器濾芯怎麼換 2021-03-16 21:54:39
家裝強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蘇秦建材

發布時間: 2021-03-06 04:46:38

㈠ 德州禹城怎麼樣

禹城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全市轄7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1007個行政村,總面積990平方公里,耕地99000公頃,人口49.8萬人。
禹城歷史悠久。夏商時屬九州之兗州,周朝封為祝國,春秋戰國時,改稱祝阿。唐朝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設禹城縣,意在紀念大禹曾在此率眾治水。城西現有禹王亭遺址。1993年9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禹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南依省會濟南5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400公里,東離沿海開放城市青島460公里。京滬鐵路、濟邯鐵路、京福高速公路、308國道、1001、1009省道都在境內穿過,是魯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禹城水資源豐富,地下水總儲量11.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量4.7億立方米;電力供應充足,處於德州華魯電廠120萬KW電網之中,自有裝機容量1.8萬KW熱電廠,新擴建的2.5萬KW熱電機組也已投入使用,市區已實現集中供熱;郵電通訊發展快捷,現有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7.5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國際傳真構成了覆蓋全國、伸向世界的現代化信息網。
禹城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盛產糧食、棉花、大豆、花生、果品、蔬菜、肉牛、肉雞、肉兔等,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和聯合國棉花技術研究基地,是華北地區第一批農業引用外資項目市、全國黃淮平原農業開發先期試點市、示範市。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聯合國組織前來考察,並給予了高度評價。目前,禹城先後同100多個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禹城工業發展迅速,有限額以上的企業64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1000萬元的30家,形成了以輕紡、機電、化工、電力、建材、食品、造紙、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導行業,30多個門類、1000多個品種的工業生產體系。DHA「忘不了」膠丸、低聚糖、木糖醇、豆沙餡、機引耙片等多種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禹城商業流通繁榮活躍,外向型經濟初具規模。擁有56個大中型商業網點和13個專業批發市場。遠見劃面積31萬平方米的禹城商城和6.5萬平方米的老城商貿街正在建設之中。建立有濟南海關禹城監管倉庫、國際貨物運輸公司,擁有中外合資企業21家、三資企業45家,13家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投資國別和地區涉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奧地利、馬來西亞、台灣、香港等。高檔牛肉、脫水蔬菜、木糖醇、豆沙餡等遠銷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已達10大類、20個系列、126個品種。
禹城市將把工業帶動、個體私營非公有制經濟、農業產業化、市場流通作為工作重點,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業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格局,走上高產、優質、高效的路子;使工業形成輕紡、化工、機電、醫葯、食品加工等支柱企業和拳頭產品,培植起以生物化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使第三產業更加繁榮,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成為區域性商貿中心;使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把禹城建成富強、文明、開放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擴大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國內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是禹城市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為此,禹城市從優化投資環境入手,先後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技術、資金和項目的優惠政策,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新世紀工業園和禹西生態與觀光農業園,加強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為擴大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創造了寬松的環境。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禹城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徒駭河中游,地理位置:東經116°22′11″~ 116°45′00″,北緯36°41′36″~ 37°12′13″,南北長58公里,東西寬33公里,總面積990.7平方公里。自東北部順時針依次與臨邑、齊河、茌平、高唐、平原五縣接壤。該市地形自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海拔最高處26.1米,最低處17.5米,降比為1/8000~1/10000,屬典型的沖積平原地質區。
禹城境內有主幹河道、溝渠20餘條,徒駭河、趙牛河、趙牛新河、葦河等縱貫全市,其中主河流徒駭河境內全長37.9公里,潘庄引黃總乾渠流經全市36公里。
禹城地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3.1℃,降雨量582mm,太陽輻射總量5225MJ/m-2,日照時數2640h,≥0℃積溫為4951℃·d,≥10℃積溫為4441℃·d,無霜期200d,光熱資源豐富,雨熱同期,利於農業生產。地下水資源豐富,引黃灌溉條件良好。該地區歷史上乾旱、漬澇、鹽鹼、風沙等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脆弱,但生產潛力很大。
水利資源
禹城市境內主幹河道26條,全長398公里,年均引用黃河水2億立方米,年可開采淺層地下水1.47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全市共有80萬畝耕地,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瓜菜、瘦肉型豬和魯西黃牛生產出口基地。
礦產資源
禹城市地下貯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並已初步開發利用。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禹城歷史悠久,是大禹治水之域,「龍山文化」發源地之一。夏商時屬九州之兗州,唐朝天寶元年設禹城縣,意在紀念大禹曾在此率眾治水,城西現有禹王亭遺址。
1993年9月撤縣設市。 1993年9月9日,撤銷禹城縣,以原禹城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禹城市(縣級)。
1995年9月27日,撤銷禹城市安仁鄉,設立安仁鎮。
1996年5月3日,撤銷禹城市召屯鄉,設立石屯鎮(魯政函民字[1996]20號)批復。
1997年12月26日,撤銷禹城市前油坊鄉,設立前油坊鎮(魯政函民字[1997]49號)批復。
1998年12月23日,撤銷禹城市袁營鄉,設立袁營鎮(魯政函民字[1998]37號)批復。
1999年,禹城市轄8個鎮、11個鄉:禹城鎮、倫鎮鎮、房寺鎮、張庄鎮、辛店鎮、石屯鎮、安仁鎮、前油坊鎮、十里望鄉、廿 里鋪鄉、袁營鄉、莒鎮鄉、李屯鄉、辛寨鄉、善集鄉、大程鄉、梁庄鄉、來風鄉、張集鄉。
2000年5月8日,禹城市撤銷張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辛店鎮;撤銷大程鄉、善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房寺鎮;撤銷來鳳鄉、梁家鄉,以原來鳳鄉、梁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梁家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梁家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袁營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倫鎮;撤銷前油坊鎮、辛寨鄉,以原前油坊鎮、辛寨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辛寨鎮,鎮人民政府駐原辛寨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廿里堡鄉、禹城鎮,以原廿里堡鄉、禹城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市中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禹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石屯鎮,以原石屯鎮的行政區域設立禹石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石屯鎮人民政府駐地。
2000年,禹城市轄2個街道、7個鎮、3個鄉。總人口494301人,各鄉鎮人口: 市中街道 123395 禹石街道 18212 倫鎮 38427 房寺鎮 67002 張庄鎮 23126 辛店鎮 34727 安仁鎮 29430 辛寨鎮 40993 梁家鎮 40220 李屯鄉 22579 十里望回族鄉 32427 莒鎮鄉 2376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花鼓是一種乞討演唱形式,有一定表演程式。每個動作既獨立成章.又可銜接為一體。唱詞曲多屬民間小曲。擊鼓動作有15種;「蘇秦背劍」、「一郎擔山、「武二娘打水、『金雞獨立」、」夜叉探海」、「金雞三點頭」、『古樹盤根」、「黑狗掏襠」、「張飛騙馬」。「前後隍步擊鼓」、「燕飛山」、「獅子滾綉球」等。
傳說堯舜統治時期天下洪水為害,堯命有崇氏首領鯀治水。鯀用堵塞的方法,結果失敗,被舜殛死。舜又命鯀之子禹治水。禹接受了父親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方法。禹治水期間,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治平了洪水。禹的聲望日隆,舜死後禹被擁戴為部落聯盟的首領,由於賓士了水土,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這也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近年來,欣欣向榮的開放型經濟使禹城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以生物制葯、高檔紡織、精密機械、木材加工、食品、化工為主導的工業群體不斷壯大;商貿流通繁榮 活躍,是魯西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禹城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全國農業引用外資項目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市完成GDP 8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57元。
工業
禹城市突出發展「三大一高一名一外一群體」(建設大項目,培植大企業,膨脹大產業,發展高新技術,培育知名品牌,強化外經外貿,壯大民營群體)戰略重點,膨脹「三糖一葯一機一木一『黃金』」(生物技術與制葯、機械製造、人造板深加工、羊絨深加工)和「三糧一棉一電一化一飲品」(糧食深度開發、棉花深加工、熱電、化工、飲料)特色產業,工業經濟呈現出規模總量持續擴張、傳統產業技術進步、高新產業蓬勃發展的可喜局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62家,擁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9家,其中國家級5家;培育出山東名牌產品6種、山東省著名商標7件。
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1億元、銷售收入104億元、利稅13億元,分別增長41%、40%和30%。工業用電量8億千瓦時。出口創匯7480萬美元,始終居德州各縣市區首位。賀友、保齡寶躋身全國製造業500強。光大電力集團、賀友集團、恆特重工、禹王公司、通裕集團、環宇集團、潤田化工公司、禹王亭集團、龍力公司、亞紡公司、德州六合飼料公司10家企業列入德州市百強企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經濟總量、產業素質、經營水平躍上新台階,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繳稅金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均超過80%。規劃建設鄉鎮民營育雛園,形成一批興鄉富民產業。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民營經濟信用擔保體系比較完善。
2005年9月29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發酵工業協會正式授予禹城「中國功能糖城」榮譽稱號,成為德州市「三大城市品牌」之一。保齡寶公司、龍力公司、福田公司等企業的功能糖產品在亞洲乃至世界都處於行業領先位置,是全國最大的「功能性糖源生產基地」。
農業
堅持「反彈琵琶」抓「農業」,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形成了玉米、畜禽、木材、大豆、蔬菜、棉花六大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體系。著力發展畜牧業,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3%。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35%。「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體系日趨完善,擁有農業龍頭企業近30家。不斷加大投入,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95%的村用上了黃河水。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禹城市地處山東省西北部,徒駭河中游,地理位置:東經116°22′11″~ 116°45′00″,北緯36°41′36″~ 37°12′13″,南北長58公里,東西寬33公里,總面積990.7平方公里。自東北部順時針依次與臨邑、齊河、茌平、高唐、平原五縣接壤。
Yucheng Shi
0534
371482
251200
禹城市人民政府駐市中街道。
禹城市轄2個街道、7個鎮、3個鄉。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漢槐冢為1800多年前東漢一王侯的墓葬。墓內呈「サ」字形,兩門13室,拱券式和覆斗式相結合的墓葬。出土器物40餘件,其中12蓮燈為稀有文物,現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存展。另有五銖錢22枚和銀鏈一段等文物。因冢上有一株千年古漢槐而得名。
禹王亭博物館位於禹城市區西北3公里處,佔地136.5畝,於1997年建成對外開放。該公園由一個坐北朝南的大院落(內有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鍾鼓樓等)、具丘遺跡、禹王亭和人工湖組成。其結構新穎、緊湊、氣勢恢弘,古樸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門,門上方為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禹王亭」手跡。
拾階進入山門,有寬6米,兩旁栽種著松柏的南北甬道,甬道南端東側矗立著一石碑,上面刻著重修禹王亭記碑文;甬道南端西側,立有兩塊石碑,刻記著重修禹王公園捐款單位名稱和捐款個人姓名。院落北部東西兩側,各建有11間古式配殿;甬道北端即是一座明清建築模式的禹王大殿。大殿佔地300餘平方米,西闊為5開間、重檐、歇山、九脊頂,總高度為16.7米,長25.4米,進深15米。
大殿正門上方、兩檐之間設「禹王殿」鎏金匾額,門兩側立柱有楹聯一幅,琉璃瓦頂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殿內正中塑禹王坐像一尊,高約6米,背後塑玉女手持風扇侍立兩旁。大院落北門外系「具丘山」(南北長45米,東西寬50米,高8米)。據舊志記載:「大禹治水時曾築此丘,以觀察水勢」。明、清時於土丘上建禹王亭。後年久失修毀之,土丘上建築物盪然無存。土丘之上現長滿雜草樹叢。1974年山東省、德州市考古人員,曾來此考察,發現有灰土層,並揀到單孔石鏟、蛋殼殘片、石斧、陶彈丸、陶紡輪等古代文物。經山東省博物館鑒定,這些文物為龍山文化遺物,具丘屬「龍山文化遺址」。
1995年,市委、市政府投巨資修建禹王公園時,在緊臨「具丘山」的東北側,用土堆成高15米的大土丘,周圍用水泥框架塊穩固,在土丘南側用條石修築了64層台階到達其頂部,在土丘頂部建築了高8米,呈八角形的古式亭閣,曰為「禹王亭」。該亭由16根朱紅立柱擎頂,木製頂壁四周,繪畫著大禹治水的故事,整個「禹王亭」恢弘壯觀。人們立於亭內,一可觸景生情,緬懷禹王治水功績。二可眺望禹城市容,目睹四周農村田園秀景。禹王亭東南側,開挖有水面面積25畝的「禹王湖」,水深2米,清澈見底,四周垂柳點綴著湖景秀色。2000年
禹城人民公園地處禹市新老城區結合部,公園東臨貫穿老城南北的主要交通幹道——通衢路,南臨文化街和洛北沿河綠色長廊,安居小區與公園南側正門遙相對應,公園周圍地勢開闊、環境優雅,其位置優勢得天獨厚。公園總計佔地17公頃,其中水面佔55%,其性質為以水上游賞型的自然風景園林為主,並適當開發其它文化娛樂活動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組景按照遠眺近賞、主次有序、水陸兩便的要求規劃設計了24處景點,重點突出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公園正門採取了仿古牌坊樣式,「人民公園」四個字由山東省省長王玉璽同志題寫。園內總計種植各類苗木28000餘株,搭配曲尺狀的大型湖面,風光怡麗。園內還建設了兒童樂園,恢復了一步兩眼井的歷史遺跡等,是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禹城名特土產1、禹城枸杞 歷史悠久,清康熙《禹城縣志》有種枸杞的記載,至60年代張庄鎮鹽池崔庄在鹽鹼地里種了60畝枸杞,三年後畝產枸杞子200多斤。1973年這個村向國家交售枸杞子14474斤,收入23290元。當時全縣種植1200畝,有的畝產達150斤。1976年全縣枸杞子總產達到79500斤。
2、禹城鴨梨 在清康熙《禹城縣志》中記載的比較詳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至民國20年(1932年)《山東省各縣農林報告》記載,禹城的鴨梨最著名。至80年,全縣每年外調300至400萬斤,主要銷往福建、黑龍江、上海、天津等6省3市。還供濟南市罐頭廠製成梨罐頭出口,每年50至70萬斤。
3、辣椒干 是本縣的傳統特產。1953年首屆廣州交易會上贏得外商「禹城辣」的美稱。70至80年代,每年全縣種植1萬多畝,最高出口量達129噸,主要銷往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
4、紅麻 1980年山東省農委、計委、財委定禹城為紅麻生產基地。因為紅麻適宜鹽鹼窪地,年年收益喜人,年最高出口量1189噸,主要銷往泰國。
5、紫花苜蓿 在禹城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它是飼養家畜的優質飼料,還能改良土埌。建國後,特別是70年代,全縣種植面積最高達44439畝,年收購量在1000噸左右,1980年收購2845噸,主要銷往日本。
6、周瓜 以其個大、皮簿、質地細嫩、脆甜,具有解渴、解汗、健胃、舒腸的功能而著稱。當地流傳有「章丘大蔥、蒼山大蒜、還有禹城大周瓜蛋」的說法。
7、五香脫骨扒雞 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從以製作獨特、香味濃郁、肉爛脫骨、營養豐富等特點而著稱。早在1919年就載入了《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後在「新華社新聞稿」、「人民日報」、「大公報」、「大眾日報」等7家新聞報刊、電台刊登和廣播,都給予很高的評價,現在已擴大到北京、濟南10多個城市。目前,禹城扒雞生產廠就有11家、100多戶,規模較大的有金帥、傻小二、屠家等,其中金帥扒雞廠年產量達500萬斤,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
8、烏棗 本縣幾部舊志都有烏棗記載。民國二十年前後,一般村莊年產紅棗萬斤以上,大村達幾萬斤,並設有熏坊。建國後全縣年產烏棗在100萬斤左右,大量運往江南幾省市銷售。
9、葡萄酒 禹城葡萄酒廠生產的干白、干紅等6個品種葡萄酒都得到稱贊,評酒會上評定,可以同歐洲幾個國家同類產品媲美,曾遠銷河南、山西、天津等10多個省市,受到消費者的贊賞。
10、「禹王亭特釀」 是禹城縣釀酒廠採用傳統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長期發酵精釀而成,榮獲全省優質產品稱號。
該廠生產的華佳特酒獲得了「頗似茅台」之譽。「華佳特酒」屬濃香型高檔白酒,為54度,具有獨特品味,自1980年9月始銷以來供不應求,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一致稱為「頗似茅台」。現在所生產的「禹王亭」、「大禹龍神」系列的酒,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名酒。
11、草、柳製品 ①草製品主要是以玉米皮為原料製作地毯。②柳製品,主要原料為伏天採集曬乾的柳條,中伏條最好,用前置水中浸泡,柳條一般粗0.5厘米,制有提籃、果盒、紙簍等70種之多。禹城草、柳工藝製品從1969年開始出口,銷售美國、法國、日本等20個國家和地區。
12、山羊板皮 是禹城傳統特產,特點是毛短、有光澤、纖維組織緊密細致,皮板厚薄均勻柔潤、拉力強,有彈性和油性。70至80年代全縣年存欄量達10萬多隻,每年出板皮近10萬張。1982年出口板皮達86244張,主要銷往義大利、法國、美國、荷蘭、西班牙、日本等國。
13、火硝 幾部縣志均有記載「火硝城區出產特佳,遠方多重視之」。民國初期這個街360戶人家,有300戶生產火硝,最高年產7萬斤。50年代年產10萬多斤,1955年城裡供銷社采購站收購南街火硝109749斤,群眾收入42908元。60至70年代,每年10萬斤左右。
14、泡子糕 是用米粉(江米或黃米)、糖稀、生油配製而成。製作時先炸泡子糕。即是將米放入30度溫水中,泡至用手捻碎而不粘為宜,撈出晾乾,粉碎成面團,入鍋加熱攪拌,熬成稠糊狀和糖稀一並倒入合面機,再加麵粉合成面團,用軸擀成厚約5毫米的長方形,用刀切成多層面片,炸呈杏黃色為止。第二道工序是鋪糕。鋪糕即是用糖稀熬好漿子,再加適量香精、桂花醬,後將糕泡子入鍋攪拌,隨澆漿子調勻倒入熟面,再把攪好的糕泡子倒在案子上攤勻,上面鋪一層白糖皮,撒上青紅絲,蓋紙軋實,切成塊即成。人們常說:禹城泡子糕有名,食用香甜酥口皆備,實為待客饋贈之佳品。
15、大蜂蜜 製作精細講究,主要以面、油、糖稀、蜜、桂花醬做原料。食用香甜可口,綿軟細潤。製作時先將面與油、稀用溫水合作軟面團,放入撒上面醭的盤內,塗上油發酵,取出後用軸擀成布形,折疊10餘層厚,切成長7厘米、寬2.5厘米,中間切一刀,將一端從中間刀口掏出,炸成杏黃色,撈出稍晾,再過漿子即成。如今,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全縣製作大蜂蜜的加工廠普及各鄉鎮,而且質量越來越高。
上述土特產品中,前13種已載入山東土特產大全。

㈡ 算下。。。。。。。。

丙寅 己亥 己卯 甲戌 ,1火3土0金1水4木,缺金。忌金水木,喜火土。生活中多穿多回用紅色類答、黃色類(金黃色除外)衣服用品。在自己住地的南面、城市中心地帶多活動娛樂。事業到自己出生地、住地的南面、中原地帶、家鄉、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去發展;在電子、電力、信息、城建、土建、房地產、建築建材、採掘等方面多尋找機會。是很穩定性工作,不適合業務行。多聽母親的的話,母親是自己的貴人。夫妻關系一般,有些怕老婆,婚姻對自己是也沒有太大的幫助。今年很不順利,事情繁雜多端,明年也差不多少。

㈢ 淄川建材城的歷史

沿革民國初為孝義鄉,因楊寨村內有唐代磚砌七級八角閣樓式古塔一座,亦稱寶塔鄉(鎮)。1930年改稱淄川縣第八區,1945年9月改為商河區。1955年4月淄川縣建制撤銷劃屬楊寨區,建立楊寨辦事處。1956年2月劃歸淄川區, 10月設立楊寨鄉。1958年9月成立楊寨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稱楊寨鄉。1992年12月改為楊寨鎮。
地理位置 楊寨鎮位於淄川區北部,鎮機關駐地距區政府所在地8公里。東臨雙溝鎮,西接周村區萌水鎮,南靠黃家鋪鎮,北與張店區傅家鎮交界。
自然狀況該鎮地處丘陵和平原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西最大距離7.3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2公里。全鎮佔地面積320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016公頃。主要山脈有王母山、眉陵、竇家山。其中眉陵最高,海拔85米。河流有孝婦河、范陽河,境內流長13.3公里。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及各類蔬菜。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花生等。全鎮植被面積750公頃,覆蓋率23%。
全鎮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3745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計劃生育率、晚婚率、 晚育率和綜合措施落實率達到100%。全鎮有高、張、劉、袁、殷、楊、李等45個姓氏,其中高姓最多。
主要經濟狀況建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20萬元, 1978年1020萬元,2000年14.2億元。 第一、 二、 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86∶10。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80萬元, 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余額3.6億元。該鎮以工業發達著稱,被譽為建材之鄉。自1993年以來,該鎮主攻建陶企業,先後建成皇冠、常鑫、華鑫、強冠、瑰寶、園林陶瓷等大中型企業65個,主要生產牆地磚和琉璃瓦。以上企業促進了全鎮各項事業的發展。
強鎮由來 該鎮地方財政總收入名列全市鄉鎮第七名。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土地「三無」模範鎮、山東省第二屆百鄉百鎮雙文明競賽明星鄉鎮、山東省經濟強鎮、淄博市十佳衛生鄉鎮、淄博市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淄博市普法先進單位、淄博市星火示範鄉鎮、淄博市基層黨組織先進單位、淄博市安全文明鄉鎮、淄博市個體私營經濟專業強鎮、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集體、淄博市文明鄉鎮、山東省小康鎮、淄博市教育強鄉鎮、淄博市紀律監察系統先進集體等。2000年,被淄博市委、市政府列為市級中心鎮。
淄川區雙楊鎮由楊寨、雙溝兩鎮合並而成。鎮域面積52.02平方公里,下轄36個村,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5.5萬人。近年來,先後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重點鎮、淄博市中心鎮、淄博市產業鎮等20多個市級以上榮譽稱號,2002年11月被國務院體改辦確定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在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中列第136位。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雙楊鎮被譽為「江北建陶第一鎮」。全鎮現有企業300餘家,其中建陶企業143家,擁有大型建陶生產線273條,年產各類建陶產品4億平方米。在發展建陶的同時,開發建設雙鳳科技工業園,先後建設了核苷酸深加工、氯化亞碸擴產、華龍制葯Vc擴產、4A沸石、山水水泥、高純度乙醛酸鈉和苯海因生產項目、華理化工項目和豐晶電子項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大項目、好項目,豐富了全鎮產業結構,增強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形成以建陶、醫葯化工為支柱,型材、電力、機械為依託的產業體系。雙楊鎮通過搭建建陶工業園和雙鳳科技工業園兩大發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截至目前,全鎮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81個,累計引進外資39.71億元。創牌工作和技術創新取得進展。特別是皇冠建陶和松竹鋁材同時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全鎮擁有2個「中國馳名商標」, 7個「山東省著名商標」,7個「山東名牌」,9個全國免檢產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全鎮已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
市場建設取得突破,第三產業繁榮發展。雙楊鎮投資6.5億元開發建設了全國最大的建陶專業批發市場——淄川建材城。截至目前,淄川建材城共擁有經營業戶2700戶,從業人員2萬餘人,經營面積達33萬平方米,經營產品涉及建築陶瓷、日用陶瓷、衛生潔具、工業陶瓷、園林陶瓷等30多個系列、3000多個品種,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年市場交易額達88億元。為適應形勢發展,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建設中國財富陶瓷城,並承辦了2004中國(淄博)國際建築衛生陶瓷交易會和2005、2006中國(淄博)國際陶瓷經銷商峰會。在市場開發中,對「兩城」實行錯位經營,互利共贏,使雙楊成為江北建陶物流和信息流中心。旅遊產業取得突破。投資3000餘萬元,開發建設了被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譽為「鬼谷仙境」的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該風景區總面積1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作為鬼谷文化的發源地,這里有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學派創始人鬼穀子先生和北宋大孝子王樵遺址。據考,縱橫家鬼穀子培養造就了孫臏、龐涓、蘇秦和張儀四位高徒,並總結道家、墨家、兵家之精華,獨創了縱橫學派,在梓橦山寫下了傳世名篇《鬼穀子》。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生活環境逐漸改善。按照「村莊向鎮中心集中、居民向小區集中」的發展思路,加快以雙鳳小區、寶塔小區為核心的中心鎮建設。截至目前,中心鎮建設投入資金19.7億元,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里,居民住宅樓面積達102萬平方米,並且配套建設了學校、醫院、金融、電信、郵政、水、電、暖及閉路監控等公共設施。全面實施「生態立鎮」戰略,全鎮新增公共綠地21.8萬平方米,栽植速生楊面積達332.5萬平方米,高標准道路綠化帶65.7萬平方米。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突出抓好投資1280萬元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徹底解決工業廢水污染問題。在建陶企業普及水幕除塵,推行原料密閉存放,粉塵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對工業垃圾實行回收利用和定點傾倒,亂倒亂放現象逐步得以解決。集中取締22家對大氣和水源存在污染的土小企業,全鎮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展望未來,雙楊鎮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三園兩城七區為載體,以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和諧雙楊為目標,求真務實,扎實苦幹,努力爭創全省第一鎮。

㈣ 河北邯鄲魏縣的縣城是那裡

魏縣簡介:
魏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北與廣平縣接壤,西與成安縣、臨漳縣毗鄰,東與大名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內黃縣、清豐縣、南樂縣相接。總面積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萬畝,轄21個鄉,450個自然村,55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83萬人,是河北省第三人口大縣,隸屬邯鄲市。有中國鴨梨之鄉的美稱。
魏縣轄7個鎮、14個鄉:魏城鎮、德政鎮、北皋鎮、雙井鎮、牙里鎮、車往鎮、回隆鎮、東代固鄉、棘針寨鄉、沙口集鄉、野胡拐鄉、仕望集鄉、前大磨鄉、院堡鄉、南雙廟鄉、大辛庄鄉、大馬村鄉、邊馬鄉、張二庄鄉、北台頭鄉、泊口鄉。 縣政府駐魏城鎮魏州路。
魏城鎮 鎮政府駐魏集村。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9.49萬。轄19個社區、29個行政村:魏集、杜疃、東關、南關、西關、三田、崗井、謝疃、東小門、西小門、河裡東、河裡西、常小庄、馮小庄、皇小庄、石辛寨、吳辛寨、馮辛寨;北羅營、白仕望、小北關、王辛寨、栗辛寨、南辛寨、范辛寨、李辛寨、西南溫、東南溫、南溫店、董河下、朱河下、梁河下、劉河下、高劉庄、後王、前王、常於、魏於、孟於、馬於、邢於、靳於、康疃、龐庄、疃上、趙寨、王營。
德政鎮 鎮政府駐德二村。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2.28萬。轄17個行政村:德一、德二、德三、德四、劉庄、大寨、安上、王莊、西馬庄、後小寨、前小寨、生熟疃、青華里、前西營、後西營、柏二庄。
北皋鎮 鎮政府駐北街村。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6.12萬。轄51個行政村:北街、東街、南街、西街、苗村、栗村、陳崗、小凹、大凹、沙窩、屯北、屯南、屯中、屯西、邵崗、王崗、焦崗、孟崗、江崗、關崗、孫庄、陳村、蒲潭營西、蒲潭營東、蒲潭營南、舊魏東北、舊魏西北、西坡頭、南坡頭、北坡頭、東坡頭、李謝庄、姜謝庄、王謝庄、東張崗、西張崗、舊魏後、西李崗、東李崗、南劉崗、北劉崗、前石崗、後石崗、西上前、西上後、六座樓、西康疃、東康疃、張柴曲、楊柴曲。
雙井鎮 鎮政府駐雙井西村。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4.25萬。轄32個行政村:雙井西、雙井東、雙井南、雙井北、張照河、北照河、姬照河、李照河、東北庄、前文義、後文義、付夾河、後王圈、前王圈、木南、木東、木西、東圈、茜圈、董圈、陳圈、樊圈、賈圈、野庄、永東、永西、東寨、西寨、更化、河南、劉深。
牙里鎮 鎮政府駐牙里北街村。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5.06萬。轄33個行政村:牙北、牙東、牙西、牙南、侯東、侯西、小侯、西侯、西呂、靳庄、曹庄、牛庄、安庄、趙庄、任村、母街、馮屯、蘇庄、卞村、胡村店、長興東、長興西、南長興、西長興、前大堡、後大堡、北楊庄、南楊庄、西南庄、後馬庄、西劉庄、西樓底東、西樓底西。
車往鎮 鎮政府駐車往東村。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3.94萬。轄26個行政村:車往東、車往西、郝村南、郝村東、郝村北、郝村中、前倉口、西倉口、東倉口、北倉口、大倉口、王小屯、霍小屯、郭小屯、保定庄、黃甘固、楊甘固、舊魏東、舊魏西、秦庄、口頭、小營、東尚、栗庄、南尚西、南尚東。
回隆鎮 鎮政府駐北街村。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4.75萬。轄29個行政村:北街、東街、西街、六上、西趙、東趙、後趙、步庄、馮庄、南營、南街東、南街西、孔大汪、李大汪、常大汪、崔大汪、前朋固、後朋固、後張庄、前張庄、南栗庄、劉庄營、東韓小汪、西韓小汪、南韓小汪、東梁小汪、西梁小汪。
東代固鄉 鄉政府駐東代固村。面積29平方千米,人口3.06萬。轄15個行政村:東代固、北代固、西代固、房小庄、翟小庄、前閻庄、後閻庄、前羅庄、後羅庄、北張庄、張固、邵東、邵西、邵中、邵後。
棘針寨鄉 鄉政府駐棘針寨村。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2.23萬。轄15個行政村:棘針寨、南寺庄、北寺庄、鄧二庄、馬胡寨、里八庄、老君堂、相公庄、徐小庄、前屯、後屯、王橫、侯庄、義井。
張二庄鄉 鄉政府駐張二庄村。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5.19萬。轄34個行政村:張二庄東、張二庄西、張二庄北、南英封西、南英封東、第六店一、第六店二、第六店三、張庄前、張庄屯、後普安、東普安、西普安、北英封、韓田教、北辛庄、南辛庄、東中煙、劉田教、大嚴屯、曹田教、北留固、南留固、南劉庄、軍寨、平村、禮教、閻庄、中煙、西煙、宋屯、路庄、北善。
沙口集鄉 鄉政府駐沙口集村。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29萬。轄26個行政村:集東、集西、斗門、南沙口、鄭二庄、陳小屯、大楊庄、小楊庄、南北拐、北辛庄、段家莊、東張庄、李家口、沙圪塔、陸十疃、小斜街、大斜街、牛馮庄、杜二庄、河溝、崗上、劉屯、大庄、馬頭、漳河、大屯。
仕望集鄉 鄉政府駐仕望集村。面積24平方千米,人口2.07萬。轄17個行政村:仕北、仕南、仕中、陳庄、胡庄、磚井、張街、崔閣、何庄、淺疃、前連街、後連街、賢孝門、郭家堂、劉家拐、張仕望、郭仕望。
野胡拐鄉 鄉政府駐野胡拐西村。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2.00萬。轄16個行政村:野胡拐西、野胡拐東、高八庄、連路固、前紅廟、東紅廟、西紅廟、馮紅廟、霍家莊、大路固、合義、大王、蔡中、蔡東、蔡西、岸上。
北台頭鄉 鄉政府駐台西村。面積27平方千米,人口2.37萬。轄13個行政村:台西、台東、台前、台後、西湯、喬小庄東、喬小庄西、西野馬、方里集、杜甘固、小王莊、南台頭、尹甘固。
前大磨鄉 鄉政府駐前大磨村。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83萬。轄29個行政村:前大磨、郭棗林、李棗林、連棗林、白棗林、西王莊、李才曲、連才曲、任才曲、韓才曲、栗才曲、後才曲、後大磨、恩善會、和順會、公議會、東善會、後寺、前寺、張庄、破井、任戶、連戶、南戶、魏戶、東薛、後崔、前崔。
院堡鄉 鄉政府駐院堡中村。面積21平方千米,人口2.01萬。轄18個行政村:院堡中、院堡西、院堡東、東來庄、西來庄、馬豐頭、楊三家、連三家、陶三家、司三家、中三家中、中三家西、中三家東前、中三家東後、西薛、岳庄、況庄、磨庄。
泊口鄉 鄉政府駐泊口村。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4.03萬。轄29個行政村:泊口、申庄、耿庄、井南、井北、河北、馬一、馬二、馬三、閻庄、生庄、華東、華南、華西、華北、井頭西、蔣村東、蔣村西、趙野沖、後野沖、王野沖、崔野沖、郭野沖、後佃坡、前佃坡、西李庄、張庄東、張庄西。
南雙廟鄉 鄉政府駐南雙廟村。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3.70萬。轄27個行政村:雙廟南、雙廟北、雙廟中、獅子口、曹野馬、尹野馬、西照河、集村西、集村東、河岸上、大李、郭街、申鋪、申村、呂街、聶街、馬街、馬村、湯村、朱村、王村、簡庄、董庄、薛庄、小姜、青華、安樂。
大辛庄鄉 鄉政府駐大辛庄村。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95萬。轄32個行政村:大辛庄東、大辛庄西、西馬神廟、東馬神廟、張辛庄、曹辛庄、李辛庄、小辛庄、苗辛庄、王辛庄、辛江庄、王夾河、曹夾河、馬擺渡、東劉庄、南秦固、北秦固、梁庄、呂庄、勃庄、牛庄、馬庄、鄧村、范村、申橋、馬河、東郭、西郭、前高、中高、高高、侯高。
邊馬鄉 鄉政府駐邊馬村。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4.72萬。轄36個行政村:邊中、邊南、邊北、李庄、寺里、效化、袁駢、董駢、馮駢、南駢、尚駢、東呂、張村、於村、朱村、羅屯、高堤、張庄、任庄、王井、二教、江庄、寺南、東樓底西、東樓底東、東石固、邊小屯、西楊善、東楊善、南馮堤、北馮堤、三教堂、東田教、南王莊。
大馬村鄉 鄉政府駐三馬村。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1.76萬。轄18個行政村:三馬、二馬、東馬、西北、西南、東北、東南、董庄、康南、康北、曹堤、西疃、北旦疃、南旦疃、東八里、中八里、西八里、樓寺頭。xzqhorg
2003年底,魏縣轄7個鎮(魏城、德政、北皋、雙井、牙里、車往、回隆)、14個鄉(東代固、棘針寨、張二庄、沙口集、仕望集、野胡拐、北台頭、前大磨、院堡、泊口、南雙廟、大辛庄、邊馬、大馬村)。 魏縣地處漳河和黃河水系改道沖淤而成的平原上,屬黑龍港流域,海拔48~51米,全年無霜期205天,日照2553小時,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地表平坦,土質肥沃,物產豐富,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穀子、大豆、油料、蔬菜等,是國家糧棉生產大縣和優質棉基地縣。魏縣素以盛產鴨梨而著稱,並以果型端正、個大皮薄、肉細汁多、渣少核小、酸甜適度、香酥可口而馳名中外,1985年在河北省果品鑒定會上被評為鴨梨系列第一名,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
魏縣交通便利。邯(鄲)大(名)二汽專用線橫穿縣境北部,安(陽)聊(城)路穿越縣境南端,寧魏路縱貫南北,縣級公路四通八達,鄉村公路相互連接,形成了"三縱三橫"交通框架,魏縣已發展成為冀魯豫三省重要的交通樞紐。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魏縣縣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1998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4.71億元,是1978年的12倍,財政收入8021萬元,是1978年的11.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715元,是1978年的27倍。
魏縣經濟以農業為主。1998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28萬畝,總產達到39.6萬噸。產業化發展日趨完善。鴨梨上,全縣果樹面積15萬畝,其中掛果面積8.5萬畝,年總產10萬噸,建成了美康飲品有限公司,產品濃縮果汁遠銷俄羅斯、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加工能力達到3萬噸;建成了105座冷庫,年貯藏能力達5萬噸。鴨梨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造紙、運輸、飲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蔬菜上,建成了出口菜、設施萊與常規菜相結合,高效蔬菜生產基地10萬畝,建成蔬菜果品批發市場1個,組建了龍騰速凍果菜集團公司,年出口能力1.8萬噸,其產品銷往俄羅斯、亞塞拜然、阿聯酋等國外大城市。養殖上,建成了大磨鄉養殖小區,萬頭豬廠、良種豬繁育中心、屠宰加工廠等一大批養殖龍頭企業。形成了豬、雞、羊常規品種為主,規模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的畜牧生產格局。鴨梨、蔬菜、養殖三大產業,1998年產值分別達5億元、1.2億元、2億元,已經成為魏縣農村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
魏縣工業基礎雄厚。截止1998年底,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71億元,其中入統企業完成2億元。投資2500萬美元的隆生隆集團公司,年產各類精密螺絲2.5萬噸,是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成為生產微型螺絲的基地。投資2.8億元的邯鄲冀南化工有限公司,年生產尿素5.5萬噸。魏縣化肥廠年產碳銨10萬噸,1995年晉升為中型一檔企業。邯鄲神農國葯廠、太行農葯廠等支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構成了工業經濟"兩肥兩葯一螺釘"的基本框架。
鄉鎮企業及小城鎮建設健康發展。把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措施,放在了突出位置去抓。目前,已初步形成冷庫、果品加工、腸衣、油漆化工、糧油加工、廢品收購加工、建材加工、機械製造等八大優勢行業和一批規模企業,涌現出了張二庄廢品收購加工、魏城鎮冷藏、大磨養殖、回隆製糖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鄉鎮企業群體,建設了回隆、張二庄兩個民營經濟開發區。全縣個體私營企業攤點已達到14664家,實現總產值20.74億元,利潤1.6億元,稅金2005萬元,鄉鎮企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吸收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了分散開發向聚集開發轉移,促進和帶動了小城鎮建設。魏城鎮、雙井、回隆、張二庄、車往等5個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小城鎮規模。
科教文化等各項事業快速發展。1998年,引進推廣新技術11項,開發新產品4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2個,全縣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24家,技工貿總收入5600萬元,增長51%,其中千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以1998年順利通過國家"普九"達標為標志,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新的突破。全縣建有中小學494所,其中,普通中學34所,省重點中學1所,職業學校1個,小學458所,在校學生15.68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1998年,全縣中高考上線1129人,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明顯提高。建有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站及中心衛生院4個、鄉鎮衛生院34個、村級衛生所527個,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衛生保健系統。文化娛樂等項事業發展較快,全縣建有電視台、圖書館、新華書店,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21個鄉鎮的86個村、2600餘戶。
近幾年來,魏縣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80萬梨鄉人民圍繞「富農強工興商貿,激活民營建強縣」這一主題,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項目的理念抓經濟,鼎力實施了以「培育十強企業、建好十大項目、強壯十大龍頭、繁榮十大市場、辦好十件實事」為主要內容的「五個十」工程,大力推進「開放興縣、民營強縣、工業立縣、『三農』穩縣、商貿活縣」,致力打造「誠信魏縣、開放魏縣、文明魏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創近年來最好水平,突出表現在全縣新上和竣工項目最多;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最高;全縣財稅增收歷史水平最好;農民得實惠最多、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最大;全縣公路建設投資最多、里程最長;勞務輸出規模最大。信訪穩定,民政、扶貧、農業開發等諸多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
2005年,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對外開放和項目建設統攬經濟工作全局,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大力開展「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著力實施「四大工程」和對外開放戰略。一是實施工業「65588工程」(抓好6個投資超5000萬元的重點項目,培育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點企業,新增就業崗位5000個,工商稅收增長800萬元,外貿出口突破800萬美元);二是實施農業「46118工程」(壯大鴨梨、蔬菜、養殖、食用菌4大主導產業,抓好6大農業示範園,全縣新建蔬菜大棚1000個,新增沼氣池10000個,新增文明生態村80個);三是實施商貿「1216工程」(縣十大專業市場新增商戶1000戶,建成生產加工基地20個,建成加工專業村100個,市場交易額突破60億元)。四是實施民心工程10件實事(辦好農電擴容、勞務輸出、公共衛生設施建設等10件實事),提高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全面加快建設民營經濟強縣進程,努力構建和諧魏縣。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魏縣位於河北省南端,東臨大名,北接廣平,西連成安和臨漳,南與河南省安陽、內黃、南樂相鄰,漳河、衛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總面積八百六十二平方公里,轄七鎮十四鄉,五百六十一個行政村。人口七十八萬,居全省第三,密度河北之最。
魏縣歷史悠久,地靈人傑。周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春秋初為衛國,後為晉國;戰國時,蘇秦定六國之縱於魏域,投尺書號令天下,天下諸侯莫不知「魏」名。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一九五年)設魏郡,置魏縣,其後建置立廢,隸屬更迭,區劃多變,一九六一年五月魏(縣)大(名)合而分之,建置恢復至今。歷史上,魏縣域內土壤肥沃、商賈雲集、富甲一方,又是兵家戰略要地,春秋時被稱為「中國之要樞,漢為都尉府,隋為許國都城」,向有「三魏重鎮」、「晉齊咽喉」、「燕趙吳楚孔道」之稱。顯要的歷史地位,豐厚的歷史積淀,造就了底蘊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青史垂名的歷史人物。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層出不窮。「蛟龍下凡」、「神龜馱城」兩大神話流傳甚廣,歷千世而不衰。前清崔述(號東壁)赴任羅源、上杭知縣,聽決勤明,斷案有方,為人稱頌,又專攻考古和辯偽,著述頗豐,終成大家,其著作傳至東瀛,影響甚深。還出現了西漢剛正不阿、位列三公、德比屈原的司隸校尉蓋寬饒,盛唐屢建奇功的郯國公張公瑾,宋開國名將潘美,抗日民族英雄、路南支隊司令員裴香齋等一大批歷史人物,為魏縣歷史譜寫了光輝篇章。
魏縣經濟以農業為主,是國家確定的「糧棉生產基地縣」和優種豬繁育基地縣,鴨梨種植歷史悠久,品質上乘,為縣域經濟一大特色產業,一九九五年被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
魏縣兩個文明建設,縱比成績顯著,橫比差距拉大。一九八六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數次影響頗大的事件和治安頑症等,被外界視為多事之地。一九九九年二月,縣委主要領導更迭,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自我激勵,自加壓力,以營造奮發向上氣勢為基礎,以重塑魏縣形象,迅速改變面貌為己任,確立「形象興縣,加速發展」指導思想,發揚「自尊自強,敢為人先、克難攻堅、跳躍發展」之精神,決定用世紀之交的兩年時間,實施「形象建設年」活動,集中打好財政增收和農民脫貧增收、社會治安、優化經濟環境、文明機關和幹部作風建設、縣城建設和交通建設五大翻身仗,實現社會大穩定、經濟大發展、城鄉大建設、形象大改善。
為秉承歷史,昭示後人,凝聚人心,展示形象,縣委、縣政府決定建設造型美觀、內涵深厚、特色鮮明、體現大縣風范堪稱魏縣一景之縣標,主題立意「走向未來」。面向社會徵集設計,共集眾家方案一百三十二件,其中中央美院、清華大學美院、上海大學美院、浙江美院等國內知名設計單位十一家之 眾。經多次篩選,上海華東電器集團公司、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聯合推出的設計方案被採用。
縣標基座底起高二十五點八八米,廣場直徑一百八十米,中心美化直徑八十米,主標設計風格為抽象式立體結構,四條巨龍的騰躍姿態,猶如撥地而起,直沖雲霄,又如從天而降,灑露人間。充分展示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團結實干、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中心貼金球體閃閃發光,既象徵豐收果實,又富含凝聚力、向心力。球體還象徵紅日,周圍九顆金球與之互為一體,似太陽系八大行星,寓意魏縣已進入新的宇宙,跨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縣標底座為拱型龜背狀,喻為「神龜駝城」;基座浮雕為東西兩面,西為兩 條玉龍,精誠團結,雙攬聚寶盆,引頸高歌、騰空欲飛。意指龍的故鄉兩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比翼齊飛。東面為梨鄉兒女,齊心協力,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奔向豐收和富裕。羅裳輕颺,星漢燦爛,宇宙的背景充分展示了該縣鴨梨產業的美好前景,主標與浮雕在「走向未來」主題統領下,渾然一體,相映成輝,用藝術語言表達出「團結、奮進、騰飛、向上」之心理感受,集中體現了魏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上大台階,求大發展,滿懷信心開創未來之精神風貌。
魏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漢高祖12年(公元前195年)設魏郡置魏縣。蓋寬饒、張公瑾、崔述、裴香齋等一大批歷史人物,在魏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鴨梨是魏縣的傳統特色產業,早在北宋就有大面積栽培,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北朝著名科學家賈思勰在其《齊民要術》中對魏縣鴨梨種植情況作過詳細描述。魏縣鴨梨素以個大皮薄、核小渣少、酸甜適度、香酥可口而享譽海內外,出口東南亞、歐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2001年兩次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近幾年開發生產的「魏州」牌天仙精品鴨梨,果面潔凈,無污染,品質優良,成為廣大消費者喜愛的綠色食品。2001年魏縣被省確定為優質梨生產基地縣。2004年全縣鴨梨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量2億公斤,其中通過省無公害認證的2萬畝。
[編輯本段]鴨梨傳說
相傳上古時代,玉帝派嬌兒天龍下凡體察民情。古黃河當時流經魏縣,天龍沿河來到魏縣泊兒村,化作長工,濟世扶貧,懲惡揚善,匡扶正義。
沿河附近村,有一男子叫杜郎,與雙目失明的母親相依為命。杜郎生來為人正派,和睦鄉鄰,並以孝敬母親而聞名鄉里。杜郎整日早出晚歸,苦於耕作,換取薄銀給母親四處請醫抓葯,醫治雙目。天龍聞聽後,為探虛實,決心親自試探一下。一天,杜郎從田裡忙完回家。路上,天龍化作一位老人,病倒在路旁。杜郎見後,急忙上前詢問,並把天龍背回家中,抓葯煎葯喂葯,照顧倍至,天龍深受感動。有一天,天龍把杜郎叫到身旁,問其有何要求。杜郎說,我什麼也不求,只求一治眼良方。天龍隨即為他母親開了一劑葯方,並交待說:葯好抓,但葯引子難求。杜郎一聽能治母親眼病,急忙說,不管什麼葯引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找到。天龍說,葯引子就是人肉。杜郎說,這好辦,為了母親雙眼早日重見天日,從身上割下一塊肉何難?就這樣,在杜郎的精心照料下,經過天龍葯方的醫治,杜郎母親的雙眼很快重見光明。
天龍回到天庭後,和各位天仙講在人間的所聞所見。妹妹天女被杜郎人品所打動,產生了愛慕之情,決心下凡到人間見一見杜郎。但天庭有規,仙人不得下凡。天女一次次求哥哥天龍相助,天龍被妹妹的痴情所動,就設法讓妹妹私自下凡,並在下凡前到百果園為天女摘了一束梨枝。交待說杜郎的村附近有一片杜梨樹,你下去把梨枝嫁接到杜梨樹上,結出果實後,一可以食用,二可以賣些銀兩度日。天女下凡後,見杜郎一表人才,愛意更濃,決心與杜郎結為夫婦,並把帶來的梨枝讓杜郎嫁接到了杜梨樹上。經過杜郎的精心培植,代代相傳,演變成了今天的鴨梨。夫妻倆男耕女織,生兒育女,其樂融融。玉帝得知後,大發雷庭,派天兵天將把天女抓回天宮,但天女帶下來的梨枝培植出的鴨梨樹卻留在了人間。天女回宮後一直思念著杜郎和自己的孩子,日漸憔悴。玉帝不得已同意天女每年梨花盛開之時下凡與杜郎見上一面。後人為感謝天女給魏縣帶來鴨梨之恩,在每個梨園最大的梨樹下建廟供奉「梨花仙子」(即天女)。同時,每逢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把最大最香的梨擺上祭桌,以謝天恩。
[編輯本段]龍鄉傳說——神龜馱城
在上古時代,古黃河流經魏縣。這塊美麗富饒的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安居樂業。不料,美麗富饒的景象卻引來修煉萬年的鱉精。鱉精帶領蝦兵鱉將強占魏縣後,餐食童男童女,危害百姓,而且大旱三年,使莊稼顆粒無收。老百姓終日祈禱,驚動天庭。玉皇大帝派他最寵愛的嬌兒——天龍下凡魏縣泊兒村白龍潭捉拿鱉精,鱉精把仇記恨於老百姓,使動魔法,水淹魏縣城,天龍聞訊,即令其九弟神龜下凡助陣,神龜鑽進魏縣城下,馱起了縣城。於是水漲城漲,保住了全城百姓,直至鱉精魔法使盡,被天龍抓回天庭。此後,魏縣又恢復了原來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盛世景象。至今,魏縣還流傳著「北京到南京,魏縣兩座城。每逢發洪水,水漲城牆升。」的民謠。
此後幾千年,據說,由於天龍和神龜佑護和賜福,魏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像西漢司隸校尉蓋寬饒、北宋開國名將潘美、唐剡國公張公瑾等等。尤其到明代,在朝做官的人更多,有「魏半朝」之稱,意在朝廷做官有一半是魏縣人。南方才子屢試不第,做不了官,又嫉妒又氣憤,就讓風水先生到北方看個究竟。當風水先生看到神龜馱城的魏縣這塊寶地爭奪了他們的風水,阻塞了仕途,就暗搞破壞,下黑心設法毀掉它。他以保魏縣城免遭水災為由,游說縣令楊琪,在城四角鑽了四口大井,而這四口大井恰好釘在了神龜的四爪上。到了清朝中朝,漳河發大水,由於神龜被瑣,四爪動彈不得,馱不起城,致使魏縣縣城被洪水淹沒。魏縣從此廢置,並入大名。1940年6月恢復建制。但這一美好而神奇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編輯本段]魏縣特產
冀南牛介紹:
產於河北魏縣。體軀強壯,肌腱發達,耐粗飼料。體格中等,結構緊湊勻稱,骨骼堅實粗大,肌肉發育良好,皮膚薄而富彈性。頭端正,鼻孔大,口方平。公牛頭稍寬,眼大有神,頸粗短,垂皮發達。成年公母牛均有角,對稱,毛色以黃、紅為多。四肢粗壯,運步較快。其體長大於體高,為役用牛的良好體型,產肉性能亦高,肉多脂少,色紅新鮮,為烹制菜餚的上好原料,牛皮可製革,用於加工皮鞋、皮箱等
魏縣鴨梨介紹:
魏縣鴨梨早在北宋就開始種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朝知縣毛天麒曾留下「長風響梨葉,秋光遍原埠」的詩句。適宜的水土條件和先進的栽培技術,造就了魏縣鴨梨優良的品質。其果型端正、個大皮薄、汁多肉細、渣少核小、酸甜適度、香酥可口,並有消渴潤肺、滋養皮膚之功效。古今馳名、享譽中外的魏縣鴨梨在清朝曾作為貢品供達官貴人之享用。1985年在河北省果品質量鑒定會上,魏縣鴨梨榮獲鴨梨系列第一名。1995年魏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目前全縣種植鴨梨15萬畝,年產量8.3萬噸。

㈤ 陝西蘇秦宜家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陝西蘇秦宜家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是2013-10-10在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注冊成立的有限版責任公司(自然人權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長安南路196號長延居2幢2單元28層22801室。

陝西蘇秦宜家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000078629925L,企業法人王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陝西蘇秦宜家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室內外裝飾裝修、園林綠化、幕牆、公路、市政公用、消防、鋼結構、土方、路橋、水電暖、給排水、機電安裝工程設計、施工、技術服務;建材、裝飾材料的銷售、加工、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陝西蘇秦宜家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㈥ 上海蘇秦裝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上海蘇秦裝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04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室內裝潢、裝飾服務版、裝潢材料、衛生潔權具、木材、建材、小五金、日用百貨、日用雜品批兼零、代購代銷等。
法定代表人:成迎發
成立時間:2001-04-20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1300034882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寶山區逸仙路2816號1幢1層A0090室

㈦ 陝西蘇秦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陝西蘇秦實業有限公司是2014-04-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版地址位於陝西省西咸新區權秦漢新城雙照街道辦龐南劉村口。

陝西蘇秦實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1103305478945Y,企業法人聶超,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陝西蘇秦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包裝裝潢印刷品的印刷;復合包裝袋、塑料製品、機電產品(不含汽車)、化工原料(不含危險品)、日用百貨、化肥、農葯(不含危險品)、建材、機械設備及配件、體育器材、教學器材、文化用品的生產、銷售;倉儲物流;農副產品深加工;計算機軟硬體開發;計算機技術服務;計算機系統集成及網路的設計、安裝;機械設備安裝、調試。(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陝西蘇秦實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