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家電行業的趨勢是什麼
根據工信部研究報告,2013上半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規模(含手機、平板電腦)達到530億元。其中,平板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四類大家電產品約佔25.8%,達到137億元;小家電產品為50億元;手機產品則達到300億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平板電視類產品網購銷量已佔國內市場彩電零售總量的8.3%,手機網購銷量占整體手機銷量的比例則由去年的9%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8%,冰空洗白電產品佔比也有很大提升,一些新興的家電品類,如空氣凈化器等更是自誕生之時起就在在線市場有較高的銷量和人氣。
家電企業的線上業務正面臨一個『天花板』,線上再怎麼發展也只有線下的10%。
從去年來看,國內廠商線上銷售額多在10億以下,佔比不超過整體銷售的5%。海爾2001年進軍電商,是家電企業中的前輩,去年線上銷售額約23億,約占整體銷售額1.7%;美的去年線上規模不到10億元,在整體銷售額佔比不到2%;2012年,創維在電商渠道上達到約10億元的規模,占總銷售額約3%。
不能盈利
盈利是國內所有電商面臨的老問題,家電企業也是一樣。「我們看到線上渠道盈利的基本沒有。」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彩雲表示,線上價格低、流行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廠商的利潤空間。
2. 國美電器的企業發展戰略
「國美現象」被一些學者稱為「商業資本的重新抬頭」。商業資本是連接生產廠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過去,這個橋梁的主動方主要是供應商。但是,現在這一過程發生了變化,商業資本作為零售終端的代表在推動市場拓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它代表著未來市場趨勢和需求方向生產廠家索取「消費者剩餘」。「國美現象」的真實意義就在於商業資本的抬頭。 一、「國美現象」的由來 國美電器從1987年一家100平方米的小門店開始起步。1990年,國美創建了一種新的供銷模式,為其日後稱雄國內家電零售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即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搞包銷制。在當時,國美的這種做法引起了業界的種種爭議,大家褒貶不一。 1991年,電器商品還處於求大於供的狀況,「國美電器」率先在《北京晚報》中縫做報價廣告,藉助廣告這一現代營銷手段引導了顧客消費和消費者與媒體的新型互動關系,走出了坐店經營的傳統模式。十幾年來,國美的中縫廣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資訊,同時也贏得了「中縫大王」的美譽。隨著國美走出北京、走向全國,報紙中縫已成為百姓選購家電時的指向標,買電器前翻閱中縫已成為一種各地消費者共同的習慣。 1993年,國美電器總公司在北京前門成立,所有店鋪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 1996年,以長虹為首的國產家電崛起,國美迅速調整主營結構,由先前單純經營進口商品轉向國產、合資品牌家電。 2000年,真正使得國美電器聞名全國的是在家電行業所爆發的價格戰。這一年的夏天,中國的彩電業再次爆發價格戰,而與以往降價不同的是:此次價格戰不是由彩電廠家挑起,而主要由大商家操作。其中,國美電器是風頭最勁的一家。國美把長虹彩電的價格降到了讓人吃驚的地步。於是,長虹的一個聲明出台了,措辭相當激烈,矛頭直指國美。然而,國美全無反應,降價仍然在繼續。於是,彩電降價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現象發生了。即一個大的零售終端能在降價過程中要挾廠家,而廠家沒有任何脾氣。價格戰過後的故事就更精彩了。國美在全國攻城掠地的步伐逐漸加快。同年10月,國美拿出價值數千萬元的大單來讓廠家提供合乎自己要求的產品。如此大的生意自然能引無數廠家競折腰。最終,廈華、索尼分別與國美簽訂了1800萬元、2564萬元的供貨合同,彩電采購總量達10850台。12月上旬,國美又開出億元采購訂單,分別與榮事達和TCL簽訂8000萬元和1.5億元的銷售合同。2003年4月,國美狂拋22億元空調訂單。成功的商業資本運作,使國美在家電行業價格戰中屢戰屢勝,使商家不再是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中的價格執行者,而成為價格的主宰者。 二、「國美現象」的啟示 在人們的印象中,國美的經濟神話主要是和價格戰相連的。低價是國美的戰略,也是國美受到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國美的低價理論是:進價越低銷量越大。在賣方市場時,國美靠薄利多銷迅速在京城站穩了腳跟。而今,在買方市場時,國美靠勤進快銷,大批量包銷、定製、招投標采購來降低進貨價格,再靠低價去不斷開拓市場。 近年來,國美主要運用低價戰略,征服了所到之處的大部分市場。所以,人稱國美是「價格屠夫」、「瘋狂殺手」。然而,「國美現象」給人們的啟示不僅僅是其成功的低價戰略,還涉及到中國市場經濟和零售企業營銷的方方面面。 首先,首先,「國美現象」是商業資本在經濟領域的重新抬頭。這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變和體制改革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商品流通是實現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剩餘價值的過程,離開流通,所有社會經濟生活的參與者都無法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來運轉。可以說,商業資本是市場經濟發展和體制轉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更是市場經濟鏈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在我國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商業資本卻在弱化,這也是我們面臨一些經濟難題的深層次原因。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起步於放開價格,是從流通領域,從活躍商業開始的。然而,這些年的經濟增長卻主要依靠生產領域的擴張實現,比如鋼鐵產量的大幅增長、特區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的崛起,商業資本受到弱化。在商業資本弱化的背景下,許多大企業被迫自辦流通,從批發一直到消費者,商家往往只被看成廠家的銷售部門。
3. 家用電器發展前景怎麼樣
家電發展前景
很快,一場以規模來支撐、創新來驅動、品牌來制勝、直擊用戶的多維的競爭大戰早就開始了。實際上,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打響了這場戰爭。當然,也不是規模化還有低價戰失效了,而是,相關的家電業的主導者出現了更迭了。不僅僅是在中國,即便是世界范圍裡面,家電產業也都是在持續的變化的。同時,根據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變化為相關的標志,倒逼很多家電的廠商的市場競爭、產品的創新還有供應鏈的整合,這些都在發生變化,才可以順應這個時代的變革。
無論是一些大規模、還是低成本的發展,都是依賴中國特有的人口方面的紅利、產業鏈集群等相關的地緣和環境的優勢。特別是一些勞動力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廉的,也會成就中國的家電的製造的優勢,同時,龐大又空白的家庭家電的擁有量也會成為本土的家電企業低價競爭的重要的沃土。同時,如果說還在彩電、空調、冰箱以及洗衣機、微波爐、電飯煲等相關的多個大小的家電領域,很快也會成就一批年銷量在1000萬台以上的專業型的巨頭企業。像低成本的大規模化的崛起,也成就了中國家電產業的第一個「黃金發展期」,也很快就成為了中國的家電企業突破外資的洋品牌、技術還有產品封鎖的重要的利器。像這一系列的現象都充分表明了,低價制勝以及規模的崛起早就不是主導的家電產業的競爭要素了。
當然了,不是規模化對於相關的中國的家電企業,也已經不再重要了。只是,目前,隨著產業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成熟的時期,整個的家電產業巨頭之間的競爭,也很快就從單一的規模化的擴張,升級到了多維度的技術化、品牌化還有品質化以及高端化的最新的戰役。像過去的中國家庭,對於家電的需求也僅僅是「從無到有」,追求的也是普及、快速的擁有;但是,當前的中國家庭對於相關的家電的需求變成了「從有到好」,追求的也就是享受和體驗生活;像這種需求心理的差異,帶來的就是整個的家電產業的相關的企業,競爭的手段以及商業的模式也必須要發生轉變。
目前,去低成本還有大規模化,都會關於整個的中國家電核心競爭力的再造和重構。同時,也會關繫到另一個發展的最新的選擇:也就是先做大,還是要先做強,這也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來,中國的家電企業一直在進行選擇的重要的出路。這樣的話,也是會帶來規模化做大的情況。
4. 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今後幾年家電業的發展將繼續面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業的雙重壓力,面臨嚴重的出口形勢,家電業的發展將更加依靠國內市場。隨著節能、環保、智能和安全成為家電發展的主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高端產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電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自主創新將成為家電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點。預計未來幾年家電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增長繼續趨穩。
1、家電產品出口形勢嚴重
歐盟25國重新修訂的技術標准、環保標准,對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吸塵器、熨斗、烤箱、照明設備、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等十幾類輕工產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壘,使企業發展及產品出口面臨嚴重挑戰。這兩個指令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電子電器領域,而中國每年出口到歐盟市場的該類產品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又以家電產品為主,由於這兩個指令都會明顯增加中國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嚴重影響我國317億美元家電出口歐盟,不少達不到指令要求的產品會被排斥出歐盟市場,因此2006年我國家電出口形勢比較嚴重。
同時,我國家電產品在出口上並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產品很多仍是貼牌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自有品牌建設上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另外,在產品核心技術上我國家電產品仍沒有取得本質的突破,仍以引進和仿製技術生產,要害部件仍需要從跨國壟斷企業購買,出口產品的自有技術含量不高,處於利潤鏈的低端環境,出口規模很大,但贏利能力不高。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家電產品盡管出口形勢表 現良好,但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障礙,出口市場的擴大存在較大困難。
另外,全球范圍內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石油和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回升的缺乏足夠的支持,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面臨適度調整,但仍會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將對未來家電產品出口形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國家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放緩,對行業增長的拉動力量也會因此減弱。
2、城鎮化進程加快為家電行業增長提供持續性的需求支撐
我國城市化進程步入出現快速發展階段。城鎮發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進了居民消費需求總量的提高,加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溫以及家裝市場的發展,將為家用電器產品提供穩定的需求擴張基礎,這些因素為家電行業的增長提供了長期支撐。從2005年空調市場的發展來看,家裝市場已成為中國空調業產能急劇擴張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國空調行業總產能突破了8600萬台,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23%。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中為新房裝修而購買空調的比例高達36.7。
3、農村家電市場會有所升溫
新一屆中心政府成立以來,一直對三農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並不斷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推動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由於國家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幾年農民收入將會出現較快的增長。這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家用電器將是農民收入增加後重要的消費支出領域,農村家電市場將會逐漸升溫,未來家電產品在一二級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向三四級市場滲透成為可能。
4、家電產品技術升級趨勢將加快
價格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已經促進了家電企業不斷增強技術研發,以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和產品技術結構的日益升級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家電產品結構的技術升級趨勢將不斷加快,為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提供動力。同時,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也需要家電行業提供更多新興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節能、環保、智能、安全等特點已經成為消費者對家電產品新的要求,消費升級和家電產品的結構升級將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家電行業不斷以結構升級獲得增長動力。
在電子電器領域,我國明年將發布關於數字電視產業的產業政策。目前數字電視技術的地面無線傳輸標准還未確定,收發端相關的系統型標准已經出台,產品標准將於春節前出台。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時間表,2006年中國將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滿足看不到有線電視的全國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間將正式推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區外,全國縣級城市基本完成向數字化的過渡,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2015年全面終止模擬電視廣播。這一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將極大的促進新的市場需求的擴張,為家用電子產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家用電子電器行業增長的動力源泉,家電產品的技術升級趨勢會得以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家電產品在使用功能上的、應用環境上的智能化、網路化、物聯網化將會得到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
5. 家電企業如何更好地發展
把握核心主線,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己任,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以完善產業鏈功能為要素支撐,以品牌年輕化為突破口,方得市場
6. 家電行業發展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家電行業電商發展模式與企業投資決策分析內報告》顯示:
容優勢:
1、 3年內不需要大的資本支出,僅依靠之前的產能已足夠滿足需求,產能調節靈活。
2、 國內市場局面基本確定,新近企業基本沒有,可以發力海外,逐漸提高自有品牌減少貼牌產品。
3、 手握大把現金,基本沒有有息負債,可以開始在合適的價格回購公司股票。(目前海爾和美的已經進行。)國內市場上真拿的出真金白銀回購股票的公司也屬很少了。
劣勢:
1、 除了空調以外其他需求接近飽和,如果市佔率不能持續提高,營收和利潤有下滑的風險,不過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替換需求可能比大家想想的大的多。
2、 人工成本上升會導致成本提高,可以看到三巨頭早就開始打造機器人生產線,比其他企業有了先發優勢。
3、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目前就我個人看全球的需求進入了疲軟時期,目前還沒有大的革命出現導致需求大幅增長,在未來的幾年原材料價格會比較平穩。
7. 未來家電行業發展趨勢
現在家電業基本已經是走下坡的時段,而且於利潤分配方面,進口的佔了大版多數.
隨著大多數家庭權收入的增加,國產品牌將會越來越難生存.
品種方面, 比較有利潤的將是無火煮食. 因能源和環保的觀念已經有大多數人的認同,其方便性更合現在的單身及夫妻喜好.
但國產品牌越來越生存這個觀點錯誤
應該以後是國產品牌的天下
國外品牌只能佔領高端市場 這由他們的價格決定的
環保,和低能耗將是趨勢。
國內的產品完全可以做到這點。
相信國貨,加油,加油!!
8. 現在的家電行業是怎樣的一個前景
前景不錯,參考《中國家電行業電商發展模式與企業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專國家電行業屬種類豐富,且市場表現不一,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小家電銷量增長較快,廚電次之,空調、冰箱、洗衣機等類別銷量下滑,對於經營者來說,還需要在經營上好好開發。
從15年開始,空調行業進入去庫存周期,而大多數業內經營者也受到了庫存效應的影響,認為家電行業的發展前景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從眼下來看,家電行業有了拐頭向上的勢頭。
9. 未來的家電會往什麼方向發展
原標題:年中國家電行業市場分析:AIoT技術將是競爭破局點,5G技術帶來顛覆式變革機遇
5G與AI已成家電業兩大熱詞
5G商用的加速落地和AIoT的不斷融合,使得新的技術變革、產業應用場景、商業機會,紛紛從試驗階段開始走向應用戰場,引領家電業走向更多的「無人區和深水區」。
1、家電企業聚焦人工智慧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不斷推進,彩電業在智能化和物聯網的道路上正加速狂奔。近日,老牌彩電企業康佳推出了人工智慧新品K1電視,用全時語音革新了傳統電視的交互體驗。作為康佳旗下最新的產品系列,K1電視最吸引市場關注的就是它獨特的語音和人臉識別技術。據了解,K1電視搭載了AI全程語音、AI畫質、AI音質、AI音箱、AI智能家居、AI情感交互六大技術,其擁有的智能識別功能已能實現模糊匹配,不需要指向性指令,從而徹底甩掉了遙控器。
同時,康佳K1電視支持電視控制、網路信息、影視搜索、O2O服務、智能家居等多項功能,涵蓋衣食住行和娛樂各個方面,實現全場景覆蓋和全生態語音操控。此外,藉助攝像頭,以人臉識別、手勢識別、聲紋識別等多種識別技術為基礎,康佳智能交互系統還大大提升了大屏展示的優勢,讓電視更智能,讓溝通更順暢。
康佳電子科技公司總裁常東表示,AI將成為康佳重回彩電第一陣營的重要契機。按照規劃,康佳2019年將圍繞語音和智能互聯,打造一個以電視為核心的家庭AIoT(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融合)控制和顯示中心。為了契合品牌年輕化的轉型,康佳甚至邀請了流量明星鹿晗擔任品牌代言人。
近年來,智能化已成為彩電業主推的方向之一,在這條新賽道上,眾多廠商已陸續就位。與康佳一樣,長虹也希望能通過AIoT戰略助其品牌實現復興。在今年的CES(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以及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兩大行業展會上,長虹均以電視為智能中心,展示了AIoT的生態應用;TCL也在今年的春季發布會上宣布全面進入AIoT賽道。
借AI浪潮煥發生命力的不止彩電業。前不久,海爾洗衣機發布了基於衣聯網的「纖合」洗衣機、「頤人」免清洗洗衣機、卡薩帝融合纖洗護理機、Leader2洗衣機等新品,集中展示了海爾洗衣機在不同洗護場景下的差異化智慧解決方案。
在海爾看來,新時代生活場景多變,用戶的需求也在變。為了讓消費者的洗護體驗更智慧更便捷,海爾洗衣機推出了衣聯網生態平台,構建了陽台、衛生間、玄關、廚房、兒童房、衣帽間等6大智慧洗護場景。
據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衣聯網生態平台,海爾不僅實現了智能化單品的互聯互通,還打破了產業邊界,讓用戶獲得了貫穿洗、護、存、搭、購全流程的智慧洗護體驗。
2、AI成產業競爭破局點
在積極加持人工智慧的同時,家電業卻是在焦慮中度過的。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家電市場全品類零售額3968億元,同比下跌3.2%,成為自2012年以來的新低點。從7月前兩周情況來看,大盤失速正在加快,預計下半年的市場情況不容樂觀,家電行業整體步入「寒冬」。
2019年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分品類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彩電為例,近年來,國內彩電市場趨近飽和,加上娛樂方式的多元化,手機等智能終端分流了原先電視的大部分用戶,盡管各企業仍在暗中較勁大打「價格戰」,但已很難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面對整體萎縮的市場,彩電企業絞盡腦汁想讓電視機重新成為「家庭娛樂中心」,其中智能化被彩電行業視為「救命稻草」。但一開始,彩電的智能化幾乎沒有應用場景,既不能與其它設備互聯互通,也無法實現人機交互。隨著AI技術的推進,智能電視在「認知」層面出現了進化,開始參與到家庭生活的全部場景中。
常東表示,現在的電視解析度越來越高、屏幕越來越大,HDR越來越精細,但這些進步都只是「錦上添花」,只有AI和以AI為基礎的IoT(物聯網)技術,才能讓電視變得更加聰明、更人性化,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家庭核心中樞,形成前所未有的新應用生態。
和彩電業一樣,洗衣機市場的增速也出現了停滯局面。根據奧維雲網發布的推總數據,今年前4個月,中國洗衣機市場零售額達215億元,同比下跌2.0%。不過,頭部品牌海爾線上和線下渠道的銷售額均獲增長,其中海爾洗衣機今年前5個月線下渠道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4.26%,而線上渠道的市場佔有率也達到了32.09%。
業界表示,海爾洗衣機之所以逆市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以及對AIoT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積極布局。
知名行業專家、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目前大部分洗衣機企業的焦點都停留在「洗」上,圍繞「洗」進行各式各樣的產品升級,而海爾卻通過鏈接服裝、家紡、洗滌等多個產業形成衣聯生態,洗衣機由洗滌設備變成了衣物管理平台,為用戶提供圍繞「衣」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解決方案。
在他看來,AIoT技術將是產業跳出同質化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和破局點。對洗衣機行業來說,未來的趨勢不是賣出了多少件產品,而是通過洗衣設備管理了多少件衣物,全生態的核心也會轉移到「衣物的流動」這一場景上來。
3、5G加速產業變局
如今,人工智慧儼然成為家電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而5G商用的加速落地,更是讓這一新賽道充滿了想像空間。
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預示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通俗地說,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與2G到4G呈現出的跨越發展不同,5G並不是一種獨立的、全新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對現有的無線接入技術的演進,以及一些新增的補充性無線接入技術集成後解決方案的總稱。
對普通用戶而言,5G網路帶來的最直觀的沖擊是網速的巨大提升。當前,4G網路的峰值傳輸速率可達到每秒100M,5G的峰值傳輸速率理論值則將達到每秒10G。
從技術角度看,除了高網速,5G還擁有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廣聯接等特點,這些優勢都為物聯網時代的萬物互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業界普遍認為,5G網路下無處不在的高速連接,使得智能終端設備的「去中心化」趨勢非常明顯,未來與用戶高頻交互的,是不同場景中現實存在甚至是虛擬存在的各種屏幕,而非再去用手指低效地觸屏單一設備和簡單遙控。與此同時,不斷優化革新的AI技術,可以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家電產品的語音交互、端與端間的相互協作等更高水平體驗的升級,進而重構用戶需求。
眼下,受制於時延、網速、連接數量等因素,智能家電產品多通過手機進行操控,尚不能完全實現語音控制,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在5G網路下,這些制約都將不復存在,而5G
與AIoT的聚合,則給整個家電業帶來了顛覆式的變革機遇。
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洋表示,5G不只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觀念革命,藉助5G和AI技術,家電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進化。雖然5G全面普及還需要時間,但人們會認為所有家電聯入網路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越來越高的聯網率和智能家電由此生成的海量數據,又會促使家電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好用,最終的結果就是家電智能化的水到渠成。
羅清啟則認為,在5G帶來的物聯網時代,產消關系會發生顛覆性變化,必須把用戶的需求信息持續大規模地向生產端廣播。更重要的是,5G屬於基礎設施建設,它最令人期待的地方,就是帶來了無數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新應用,引領產業走向更多的「無人區和深水區」。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