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友家居河南清豐團購會有誰去過感覺怎麼樣是騙人的么會不會特別坑求指教!
首先表示我去過!也買過,質量還行!有入坑的感覺!感覺同一質量的低檔次專東西,就是高密度板一屬類,和市場上面的價格差不多,給人一種很親民的假象!然後就是坂木結合的,東西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所以價格也達到以真亂假的地步!然後就是實木一類,這一類產品水太深,不妄加評論,但以我了解的市場產品做比較的話,自我感覺還是比一些牌子要貴一些的!什麼團購,工廠價,全尼瑪是套路,所以沒遇到特別心意的東西,不要輕易下單,多看看幾個品牌的產品,多比較,心中自然就有定位!有些人說東西便宜不少,肯定了,不拿幾款沒人要的產品做做樣子,誰相信他們是在搞活動呢!總結,抵擋產品,做假象,聚人氣,搞銷量,中檔產品,做迷象,以假亂真,上兩點操作好了,就有人氣了,也就有品牌影響力了,高檔的產品本身銷量就不大,再不賺錢,企業就沒辦法生存了!所以呢,貨比三家,你自己就清楚了!我是感覺被坑了,希望你們下單多謹慎!
B. 清豐縣檯球桌
你好,濮陽的清豐縣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清豐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隸屬濮陽市。面積834平方公里,人口64.6萬,轄17個鄉(鎮),503個行政村。東部地勢平坦,西部分布一條南北向的沙崗。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616毫米,全年無霜期213天。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6031.7元。有國道106線穿過,全長26.1公里,省道2條,全長39.9公里,縣鄉專用道全長413公里。橋梁47座1433延米。名勝古跡有普照寺與大雄寶殿,明代所建,在朝陽路老縣委大院內。
基本情況
清豐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轄17個鄉鎮,503個政村,總人口66萬人,總面積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2萬畝,是全省47個擴權縣之一。[1]
清豐縣:濮陽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邊陲,濮陽市北郊。地理坐標:東經114°47′--115°23′;北緯35°45′--36°05′。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鄰,南與濮陽市接壤,西鄰安陽市內黃縣,北靠南樂,西北隔衛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總人口66萬人,轄5鎮12鄉,503個行政村。清豐縣版圖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25公里,總面積約8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2萬畝,人均耕地1.3l畝。是河南省47個擴權縣之一。
清豐城區風光
清豐城區風光(9張)
清豐縣美圖
清豐縣美圖(9張)
人口:建國之初,清豐縣總人口34.21萬人。2012年,清豐縣總人口66萬人,常住人口63.55萬人。出生率12.52‰;死亡率6.16‰;自然增長率6.36‰。生活著26個民族。
清豐區位得天獨厚,是開拓中西部市場的橋頭堡。清豐資源稟賦優越,是投資興業的優選之地。清豐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衛河、馬頰河、瀦瀧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黃工程。盛產小麥、玉米、花生,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油生產基地。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礦井鹽和煤等。清豐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清豐古稱頓丘,舜曾在此販米行商,《詩經》有「送子涉淇,至於頓丘」之句,一代梟雄曹操曾任頓丘令。因隋時境內出大孝子張清豐,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迄今全國唯一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第一兵工廠曾設在雙廟鄉單拐村,鄧小平、宋任窮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領導抗日戰爭。清豐被譽為孝道之鄉、中原紅都。
清豐發展環境優良,是開發開放的一方熱土。清豐產業集聚區是首批省級產業集聚區之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累計投資30多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實現了「六通一平」,公共服務體系健全,集聚平台效應明顯。清豐牢固樹立「產業第一、服務企業」的理念,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基本做到了項目建設「院牆內的事企業負責,院牆外的事政府負責」,實現了投資者在清豐無障礙創業興業,企業家在清豐無障礙自主發展,是全市唯一榮獲「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的縣(區)」稱號的縣。雨潤食品、大用食品、味博食品、雙虎家私、南方家私、好風景家私、申新泰富家居物流博覽中心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和一大批知名品牌相繼落戶、投產,宣告著清豐正蓄勢勁跑、撐桿起跳,一個投資創業的夢想之城正揚帆起航。
產業發展
慧眼識寶地,英才辨商機。未來五年,正是清豐跨越發展、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清豐將牢牢把握中原經濟區建設和濮清一體化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建設以馬庄橋鎮為支點的現代復合型新區、中部傢具製造商貿物流中心、豫北農副產品供應基地、濮陽北部生態屏障的「四個一」戰略定位,擴大開放,突出實施「工業強縣」和新型城鎮化引領,推動「三化協調」發展,著力推進「中國食品強縣」、「中國中部傢具之都」建設,朝著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清豐的目標闊步前進。
1、傢具產業:清豐縣素有「木工之鄉」的稱號,傢具產業是清豐縣的傳統產業,傢具生產在清豐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清豐縣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省唯一一個以傢具為主導產業的集聚區。通過出台優惠政策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友家私、雙虎家私、南方家私、好風景傢具、申新泰富中部家居物流博覽中心等18家億元以上傢具生產及配套項目落戶清豐,協議投資金額逾130億元,南方家私等部分招商引資項目已正式投產,清豐建設「中國中部傢具商貿之都」的目標正逐步變為現實。
2、食用菌產業:通過招商引資整合優勢資源,建基地、強龍頭、活市場,清豐食用菌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種植面積穩定在750萬平方米以上,年產鮮菇11.2萬噸,實現綜合產值11億元,主要有白靈菇、杏鮑菇、雙孢菇、雞腿菇、香菇、平菇等11個品種,已引進河南恆立佳泰、申氏菇業、河南省業豐、龍豐食品、興建菌業等10餘家工廠化種植及食用菌深加工龍頭企業,打造了「清豐白靈菇」、「濮豐」、「恆立佳泰」、「申氏」、「棗格強」、「林中鮮」六大品牌,產品包括烘乾品、鹽漬品、清水類、即食類等15個品種,年加工能力4.5萬噸。被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命名為「全國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被評為「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全省食用菌生產先進縣」。
3、辣椒產業:清豐縣大力發展三色農業,以辣椒為特色的「紅色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辣椒專業合作組織和深加工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成立科豐、清豐紅等辣椒種植合作社12個,建成千畝示範園2個,標准示範方44個,辣椒種植專業村27個,近3.4萬余農戶,常年種植面積30萬畝左右。主要有簇生子彈頭、益都紅、線辣椒三個系列十多個品種,年產辣椒10萬噸,產值近10億元,是豫北最大的優質辣椒生產基地。辣椒專業市場擁有經營門店365間,交易攤位118處,交易面積100萬平方米,年交易辣椒量15萬噸,是豫北地區最大的辣椒生產經營集散地。央視七套「致富經」欄目對清豐辣椒生產曾做專題報道,國家辣椒新技術研究推廣中心授予清豐「中國辣椒第一縣」榮譽稱號,並且具有「耗辣椒發源地」之稱。先後引進味德食品、龍鄉紅食品、科豐食品、桃園建民等辣椒深加工龍頭企業10餘家,主要生產辣椒醬、辣椒粉、剁辣椒、香辣酥等產品,年加工能力2萬噸,保鮮能力1萬噸,年吞吐辣椒總量在3萬噸左右。榮獲國家標准委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證書」,在國家商標局注冊的「澶都」牌干椒獲准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被河南省技術監督局認定為「無公害蔬菜標准化示範基地」。
4、建陶產業:清豐縣建築陶瓷產業起步於90年代中期,近幾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全縣現有建陶企業76家,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建陶企業2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10家,現有建陶生產線92條,年生產能力3000萬平米,從業人員近萬人,是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建築陶瓷壁畫生產基地。清豐建陶業在華北市場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市場佔有率,產品暢銷京津唐、河南、河北、山西、內蒙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
5、農業資源:清豐縣農產品資源豐富,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500家產糧大縣」之一、「油料生產百強縣」,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辣椒、花生。玉米種植面積80萬畝,總產量45萬噸以上;小麥種植面積120萬畝,年產55萬噸以上,其中90%以上是優質強筋小麥;辣椒種植30萬畝,年產辣椒10萬噸;花生種植面積26萬畝,年產量8.7萬噸。現有麵粉加工企業39家,年設計加工能力180萬噸,主要生產麵包、糕點、方便麵、水餃等高品質專用粉,是豫北最大的麵粉加工基地,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山西、東北等地。
農業資源
近幾年來,清豐縣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高效農業面積達6.6萬畝。其中日光溫室1.2萬畝;塑料大中棚1.8萬畝;小弓棚3.6萬畝。全縣設施(畜牧)農業園區125個,其中:食用菌園區25個,規模養殖廠38家,百畝以上設施農業園區62個,千畝設施農業示範園區17個。
6、林業資源:清豐縣西部有沙區土地面積30餘萬畝,是典型的黃河故道沙區,土壤主要為沙土、淤土、連化土及部分鹽鹼地,適合多種樹木生長。全縣林地面積20餘萬畝,林網控制率達92%,品種大多數為歐美系速生楊。其中千畝以上的片林達15萬畝,其餘5萬畝為路邊溝渠零散種植。近幾年來,部分林區還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間養殖等產業。以清豐縣為中心,周邊100公里以內縣市17個,蓄積量860萬立方米。
7、畜牧業資源:全縣生豬飼養量達100餘萬頭,蛋雞飼養量達600餘萬只,肉雞飼養量達1900萬只,肉類總產5.3萬噸,蛋類總產達6.8萬噸;奶類總產達1.38萬噸。全縣已有40家養殖企業通過了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3家養殖企業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的產品認證,位居濮陽市第一。1家規模豬場通過了國家農業部標准化示範場創建驗收,成為全市唯一家國家級的生豬標准化示範場。
8、岩鹽資源:清豐縣岩鹽礦區域構造屬於東濮凹陷中央隆起帶中北部,賦存鹽層達20層,一般單層厚度5-30米,最大單層厚度70米,單井累計鹽層厚度180米,概算儲量近100億噸。省國土資源部門在清豐共設置四個岩鹽礦權區塊,總面積15.6平方公里。在取得礦權的5.13平方公里勘查區塊內,初步探明岩鹽礦石儲量近10億噸,NaCL儲量6.5億噸以上,可采(回採率按35%計)NaCL儲量2.28億噸以上。試采結果表明,鹵水中的NaCL含量可達300-310克/升,Ca2+、Mg2+、SO42-等離子含量甚微,鹵水質量良好,極具工業開采價值。為做大做強鹽化產業,清豐縣正高標准規劃報批近3平方公里的鹽化產業園區,國內500強——河南煤化集團100萬噸工業鹽采鹵站項目於2011年6月正式投產,率先實現清豐岩鹽規模化工業生產。
清豐縣產業集聚區位於縣城東部,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食品加工、傢具製造,功能布局為「一區兩園」,即食品產業園和傢具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14.3億元,建設標准化廠房20.6萬平方米,建成區內道路13條,實現了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排污等配套設施同步覆蓋。累計入駐企業8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5家,固定資產投資34.7億元,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96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3800人。
按照「統籌推進、著眼需求、突出重點」的原則,持續擴大基礎設施范圍,產業承載能力明顯提升。2012年一季度,投資8300萬元,架設高壓線路8.6公里,安裝路燈640盞,道路綠化2.3萬平方米,700平方米的集聚區展覽館建成投用,5000平方米的職工公寓樓及餐廳基本竣工,400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樓正在建設。集聚區規劃由9.3平方公里調整到16.46平方公里,已通過省發改委、國土廳、住建廳、環保廳聯審,等待批復。啟動了寒煙路、110千伏輸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產業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
經濟現狀
經初步核算,2014年一季度,全縣生產總值(GDP)達到3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其中:第一產業7.2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25.2億元,同比增長15.9%。第三產業增加值5億元,同比增長4.4%,財政收入較快增長。1-3月份,全縣財政完成4.36億元,同比增長209.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18億元,同比增長29.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9018萬元,同比增長49%,稅收收入占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6.1%,同比提高10.2個百分點。初步核算,2013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64億元,同比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3.3億元,增長20.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3億元,增長42.6%;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1億元,增長2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2元,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9120元,增長13.5%。我縣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加快發展勢頭更加強勁。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147億元,年均增長1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6億元,年均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1.72億元,同比增長4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12億元,同比增長15.3%。2013上半年,省統計局對全省158個縣(市、區)五項主要經濟指標進行排序,排序結果顯示清豐縣四項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清豐縣稅收收入增速位居158個縣(市、區)第2位。較2012年上半年的52位提高50個位次;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位居第9位,較2012年上半年的145位提高136個位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位居第11位,較2012年上半年的24位提高13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居第9位,較2012年上半年的21位提高12個位次。
交通現狀: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全年交通貨運量227萬噸,貨物運輸周轉量59584萬噸公里,交通客運量209萬人,旅客周轉量12395萬人公里。
公路網發展迅速。境內公路總里程479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55.16公里。2009年,全縣國、省道公路線路年底到達數為104.237公里。其中,國道23.032公里,省道81.205公里。大廣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國道106線穿過。現有農村公路總里程1046.8公里,其中:縣級公路7條,全長144.4公里,鄉級公路55條,全長321.5公里,村級公路592條,全長569.4公里,油田專用公路2條,全長11.5公里。全縣在17個鄉鎮客運站全部投入運營,共有12條客運線路,187輛公交車輛,進一步滿足了群眾出行需要。橋梁47座1433延米。
郵電通信:郵電通信業業務總量平穩增長。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466萬元,通信業務總量49881萬元。電話機擁有量291590部,行動電話2009年末達到247066戶。
文化建設
名勝古跡:普照寺大雄寶殿位於清豐縣城朝陽路中段,建於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豐亭:位於清豐縣城東北隅。因亭內有隋張清豐孝子祠碑而得名。張清豐祠碑是濮陽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碑原豎立在縣城南關外張清豐孝子祠前,因祠早年毀廢,1989年遷移於此,並修建清豐亭。清豐亭雖然體量不大,卻是清豐縣標志性建築。2000年,張清豐祠碑被公布為濮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佔地186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是抗日戰爭後期、解放戰爭初期(1944.9—1946.10)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暨軍區第一兵工廠所在地,是一代偉人鄧小平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黃敬、宋任窮、王宏坤、楊勇、蘇振華等領導同志生活戰斗過的地方。這里成功製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蓋亮號」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現陳列在中國軍博)。先後被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二期)、濟南軍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05年和2008年先後兩次獲得省文物局頒發的優秀陳列獎。
清豐古槐
清豐古槐
清豐古槐:武強鎮古槐,位於清豐縣紙房鄉武強鎮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該樹胸圍4.8米,直徑1.53米,枝下高 2米,樹高12米,冠幅東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文革」中毀掉。主幹空,主枝乾枯,次枝茂盛,樹齡無可考。
老爺廟古槐:位於清豐縣城西老爺廟前,該樹胸圍2.95米,直徑0.95米,樹高14米,覆蓋面積172.8平方米,主幹稍空,主枝乾枯,次枝生機盎然。原樹已歿,此為後生。相傳曹操、趙匡胤曾在原樹拴過馬。
飲 食:人們習慣一日3餐,早喝粥,午吃干(饃饃或撈面),晚喝湯。舊時群眾主要以紅糧(高梁)和糠菜為食,吃窩窩頭,喝稀粥,即使地主、富家也並非全年吃小麥;窮、富均以柴草為炊。建國後,群眾生活日益提高,尤其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後,群眾糧食以小麥為主,輔以玉米、小米、大米和豆類;燃料使用燒煤炭、液化氣、天然氣。
衣 著:舊時,一般群眾均穿棉土布,富貴之家穿綢緞。上層著長袍,平民穿短衣;權貴戴禮帽,百姓戴帽盔兒、裹毛巾;腳穿圓口或湖口布鞋。服裝花色單調,男性多著黑色、灰色和土色(鄉間稱「紫花色」)女性多著白色、黑蘭和鏤印花色。建國後,只有老年農民穿中式衣褲,一般人多穿「中山服」、「學生服」等。幹部、職工、青年學生穿西裝者漸多;土布被取代,花色、樣式日趨多樣化。
居 住:農村習居「三合院」。舊時房屋為厚坯牆,格子窗,兩開厚板木門。貧家多草房,富家多瓦房。瓦房結構習慣於重梁起架,3路檁、方椽、笆磚或圓椽、葦芭等,上為小蘭瓦,有功名的人家,瓦屋脊上安有「獸頭」,有的是五脊六獸。草房已很少見,多為瓦房或水泥捶泥頂平房;磚木結構,裝板門,兩開窗,小蘭瓦漸為大紅瓦、小紅瓦取代。近幾年,前出廈瓦房、樓房大興。
行 走:舊時行走,一般人靠徒步、騎毛驢,富人靠騾馬拉的轅車、輦車。建國後,自行車逐漸成為普通交通工具,爾今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汽車幾乎家家皆有,私家汽車愈來愈多。遠途旅行,多乘從汽車。
辦九兒:嬰兒出生第九日,親朋持禮祝賀。事主置辦酒席招待。賀禮為小米、白面、雞蛋、紅糖、衣料、衣被,舊時有手鐲、鎖兒、項鏈等。
慶 壽:老人誕辰,兒孫設筵祝福,以表孝思,年歲愈高,生日過得愈隆重。80歲生日最隆重,俗稱「慶八十「。是日,親朋晚輩向老人祝福,有的磕頭拜賀,事主則大宴賓客。
待 客:清豐人素來好客。平時來客,要敬酒、敬茶、舉坐或留餐;節日更為講究,煙、茶不必說,吃飯要論碗、動盤,講炸、講溜,習慣擺有名堂的席面。
稱 呼:父、母呼「爹、娘」(解放後有的呼「爸、媽」),祖父、母呼「爺爺、奶奶」,曾祖父、母呼「老爺爺、老奶奶」,兒女呼名字,或呼「小兒、「妮兒」,父之兄弟呼「叔」,父之姐妹呼「姑」,母之兄、弟弟呼「舅」,舅妻呼「妗」,母之姐妹呼「姨」,姨之丈夫呼「姨父」。母之父,母呼「姥爺、姥娘」,父母之姑姑呼「姑奶奶、姑姥娘」,父母之姨呼「姨姥娘」。社會上,年長者呼「老大爺」、「老大娘」,一般人呼「大哥」、「大嫂」、「同志」等。舊時,女子婚後則隱其名,書面冠姓稱「氏」、如「張氏」、「李氏」,口頭按閨門排行稱「姐」,如「大姐」、「二姐」;解放後則呼姓道名。
李記豬蹄
主要分布於清豐縣周邊地區,系高堡王莊村李建立家祖傳,有一百年的歷史,特點是肉爛、脫骨、味香,美容養顏。此店位於清豐縣城朝陽路。具有特產:紅蒸豬蹄、五香豬蹄紅燒豬蹄。
紅薯泥
紅薯泥是一道久負盛名的中州名菜,選用紅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紅絲等原料。兌入香油烹飪而成。色澤晶瑩,甜香可口,營養豐富。
麥秸畫
麥秸畫
麥秸畫(6張)
產於河南清豐,麥秸畫是用普通的麥秸作原料,借鑒國畫、民間剪紙等表現手法,將麥秸剖開、燙平,剪刻結合,經染色、燙色、搶毛、撕毛等工藝製成。題材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田園山水、古今人物等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構圖、造型已由平面向 立體發展,製成各種圖案的麥秸盒,做工精巧,色澤鮮明,頗得中外人士好評。
辣椒
金秋送爽拂碩果,椒鄉椒紅迎嘉賓。2007年9月28日上午,在譽滿中原的孝道之鄉、中國辣椒第一縣---河南省清豐縣,2007中國·清豐辣椒文化節正式開幕。其主題是:立足清豐,面向全國,以椒為媒,廣交朋友;依託辣椒基地,弘揚辣椒文化,攜手各界精英,共譜辣椒產業發展新篇章,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社會發展
清豐歷史與現狀
清豐縣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春秋屬衛,古稱頓丘,東漢末年曹操曾任頓丘令。隋朝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歷七年(772年),欽定更名為清豐縣,2009年經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清豐為「中國孝道文化之鄉」。清豐也是一個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暨冀魯豫軍區第一兵工廠曾設在雙廟鄉單拐村,鄧小平、宋任窮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領導抗日,單拐革命舊址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原紅都」。
自然環境優越,生產條件良好。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全年無霜期215天,年平均氣溫13.4℃,年均降雨量700mm。境內地勢平坦,主要河流有衛河、馬頰河、瀦瀧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黃工程,地下水源充沛。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礦井鹽和煤等,儲量豐富,質量上乘。
清豐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中原經濟區對接環渤海經濟圈的最前
沿,鄭州、濟南、石家莊「2小時交通輻射圈」在此交匯。106國道縱貫南北,境內的大廣、安南、范輝與京珠、連霍、德商等高速公路聯網。近在咫尺的晉豫魯鐵路通道與京廣、京九鐵路等干線鐵路相連。周邊200公里以內,分布著鄭州、濟南、石家莊三座機場,交通極為便捷。以清豐為圓心,半徑500公里左右還有北京、天津、太原、西安、洛陽、青島等副省級以上城市,是一個連接沿海、服務中部、輻射西部不可多得的制高點。
農業基礎牢固,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屬典型的平原農業縣,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紅薯等,年糧食總產達49.8萬噸以上,曾被評為「全國500家產糧大縣之一」、「油料生產百強縣」、「全國夏糧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小麥生產示範縣」,被農業部確定為「黃淮優質專用玉米優勢區」。「紅(辣椒)、白(食用菌)、綠(速生林)」三色農業發展迅速。辣椒種植面積達30萬畝,是豫北最大的辣椒生產基地;食用菌種植達200萬平方米,被命名為「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被科技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速生豐產林達26萬畝,被命名為「全省速生豐產林基地示範縣」、「全省平原綠化高級標准先進縣」。畜牧業蓬勃發展,牛飼養量達到5.5萬頭,生豬75萬頭,山羊62萬頭,家禽1500萬只。被評為「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
清豐「三化協調」推進,是產業戰略布局的發展福地。已形成了以傢具、食品、機械、醫葯化工、陶瓷建材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是全省食品工業強縣,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大輸液生產基地、豫北最大的民用陶瓷集散地,甲基纖維素產能位列全國三甲。清豐白靈菇產量全國第一、辣椒面積30萬畝,被命名為中國辣椒第一縣、中國白靈菇之鄉。設施農業發展迅猛,畜牧養殖步入集群化發展的新時期,有機蔬菜直供京港澳地區,農業產業化走在全省前列。新修城市道路15條,城區擴至16.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17.4萬人。
C. 全友家居工廠團購是真是假,她們說旅遊購物,不要任何費用是真的嗎
工廠團購 主要以清豐團購為主 是全友近年以來一直保留的活動 是為了在某個階段提高銷售額度如3.15活動,如果是騙人完全沒必要為了幾百塊去砸幾百億的招牌。
D. 清豐縣產業集聚區的發展現狀
2012年,清豐縣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入74.2億元, 同比增長91%; 營業收入完專成81.5億元,同比增長54%;增加屬值實現24.5億元,同比增長43%。累計投資16.6億元,先後建設聚集區道路14條,路網框架進一步拉大。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排污等設施進一步完善。供水廠、垃圾處理場、職工宿舍樓、職工公寓樓、展覽館全部建成投用,污水處理廠在加快建設。總體規劃面積拓展到16.46平方公里,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招商落地企業15家,總投資37.6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的雙虎家居,投資12億元的全友家私正在抓緊施工;正式簽約儲備項目11個,總投資78億元;7個項目達成投資意向,總投資2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