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具大全 » 映鸿山家纺
扩展阅读
迈诺诗净水器滤芯怎么换 2021-03-16 21:54:39
家装强化地板 2021-03-16 21:51:45

映鸿山家纺

发布时间: 2021-03-07 17:30:58

1. 南通到石狮怎么走

石狮目录[隐藏]

【辟邪的石狮】
【福建省石狮市】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
经济社会
石狮三大工业区(集控区)
石狮公交路线

[编辑本段]【辟邪的石狮】
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所以有“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成对的石狮左雌右雄。另外还可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来辨别:如果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今已从宫殿、衙门延伸到各级政府机关甚至民间住宅,门前都喜用石狮辟邪显威风。
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北狮雄壮威武,南狮活泼有趣。还有所谓“三王狮”,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凤凰是鸟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有“三王狮”的称谓。
[编辑本段]【福建省石狮市】
石狮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轻城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处文化历史名城泉州与经济特区厦门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地理范围是从晋江县析出一部分组成的,辖3镇1乡。
2003年,石狮市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0万,外来流动人口40万。建市以来,石狮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机遇、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机制,充分发挥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0.5亿元、财政总收入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9.42亿元,分别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一。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0.2亿元,增长16.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18.1%、16.6%,三次产业比重为4.9∶53.4∶41.7。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增长1%;水产品产量33.6万吨,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52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名。工业总产值427.9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6.61亿元,增长29.6%,其中纺织服装业产值193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58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23.1%。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提高到72%,石狮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亿元,增长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5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保持全省第一,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9.99亿元,比年初增长4.7%。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强县(市)第2位。
全市总人口303120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100934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满族、畲族等少数民族,通闽南方言。
石狮市是福建省的省辖市(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石狮市人民政府驻八七路。
海岸线长67.7千米,岛礁54个。中部高,四周低。中间宝盖山海拔209.6米,双架山海拔206.9米,西部为低丘,南北东部均为由中部低丘逐渐过渡到台地、平源原。属南亚热岸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20-21℃,年均降雨量911-1233mm。
石狮市是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籍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是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福建省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军民共建文明城试验点,享有行使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等扩大对外开放的16条优惠政策;是全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小商品集散地。石狮服装,融中西文化于一体,以富有时代特色的个性、款式、美感和实用价值饮誉海内外。
石狮市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百强、文化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城标
市政府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相传隋代此处有一风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自唐朝以来,石狮是南安县、晋江县境地。
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狮境内行政区域属建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石狮境域属泉州晋江县。宋初,石狮境域属平海军晋江县,后属泉州晋江县。元代,属泉州路(一度改称泉州府)晋江县。明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以晋江县贴堂县丞驻石狮街,代管安海。乾隆三十五年,石狮县丞移驻安海旧通判署,嗣后,改设安海分县,石狮一带事务仍归晋江县处理。清代,石狮境域属泉州府晋江县。
民国元年,石狮境域属南路道晋江县。民国三年,属厦门道晋江县。民国十六年,属福建省晋江县。民国廿三年7月,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晋江县。民国廿四年10月,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晋江县。1942年设石狮镇,属晋江县。1949年9月,石狮境域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县。1949年9月2日石狮镇解放。
1980年1月,属晋江地区晋江县。1986年1月,属泉州市晋江县。1987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析晋江县石狮、蚶江、永宁3个镇和祥芝乡,置石狮市,由泉州市代管,为省辖县级市,并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正式成立。
1990年10月,撤销石狮镇建制,成立石狮街道。1991年10月,撤销祥芝乡建制,成立祥芝镇。
1993年7月,石狮街道一分为四,成立宝盖镇、灵秀镇、凤里街道、湖滨街道。
1997年石狮市辖2个街道、5个镇,15个居委会、100个行政村。
凤里街道 面积3.98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3个行政村:东村、后花、宽仁、馆顶、仁里、新华、华南、华仑;新华、五星、大仑。
湖滨街道 面积6.17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湖东、新湖、湖南、金林、仙迹、花园城;曾坑、新湖、长福、林边。
蚶江镇 面积34.38平方千米,辖19个行政村:石渔、锦里、莲东、石壁、锦亭、石农、锦江、莲中、东

2. 无锡鸿山镇有好玩的吗

无锡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秀丽雅致,一梁一柱都彰显江南的风韵,哪里会如广州上海那些鳞次栉比的摩天建筑,处处透着逼仄与功利。那些商务地带,也有很多耸峙的高楼,也有很多通衢的大道,都市当然繁华。然而,无锡的简朴,厚实,带着江南书香之家的风范,一如生于此的钱钟书的文采风流,于风景之间散漫。运河的支流在暮色中也是宁静的绝响,尤其是那些依河而建的古老房子,走一段冷路,而后见到了繁华的闹市,无锡的魅力便隐于其间。
无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八十八米,比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出17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的巨型佛像。
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是难得的佛国宝地。佛像下是重建了的古刹“祥符寺”,大佛前有堪称“华夏第一壁”的大照壁、胜境门楼、天下第一掌、祥符三桥、放生池、钟楼、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卧佛殿、伽蓝殿、大雄宝殿、千年古银杏、由二百十八级台阶组成的登云道以及“神州第一鼎”等景点。
门票:成人票(梵宫 九龙灌溉 五印坛城) 210元 家庭套票(2大1小) 525元 灵山大佛 过堂餐 270元 灵山大佛 丽星温泉 368元
开放时间 7:30~17:30(冬季17:00)
鼋头渚
鼋头渚是无锡西南部太湖之滨的一个状如鼋头的半岛,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代吴越史迹及吴越历史人物的传说。沿湖峭壁上有著名的“包孕吴越”题刻。“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巅高阁振翼,孤鹜落霞齐飞。远眺湖光朦胧,鸟屿沉浮;近览山峦迭翠,亭台隐约。月晨日夕,景色幻变,情趣迥异。仲春四月,樱妍春桥,天高秋日,兰香小兰亭,各具风采。
门票:成人票 105元 鼋头渚、锡惠公园、蠡园、梅园联票 170元
开放时间 8:30~16:00
蠡园
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以水景见长。
蠡湖,原名漆湖、五里湖,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此建“青祁八景”。1952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将两园合并,以蠡园为名开放。1987年又建新区“层波叠影”。1996年,又以范蠡西施为题,布置了“吴越争霸、西施浣纱、小榭沉鱼、范蠡制陶”等小景。
门票:蠡园:成人票40元
鼋头渚、锡惠公园、蠡园、梅园联票:成人票170元
开放时间 6:30~17:30
梅园
梅园横山风景区南临太湖,北倚龙山,距市中心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园林营造,风景区形成了“初春探梅、仲夏观荷、金秋赏桂、隆冬踏雪”的四大特色。景区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园林建筑及休闲健身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超越自然的感受。现有三大主要景区:梅花景区、园林博览园以及花溪景区。
门票 成人联票60元
唐城
唐城位于无锡市西南郊大浮山麓,是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原是专为电视剧《唐明皇》以及电影《杨贵妃》摄制而建造的大型仿唐皇家园林景区,后又扩建,作为一个影视文化旅游景点向社会开放。
目前,唐城已建有“唐宫”、“唐街”、“御花园”、“沉香亭”和“华清池”等五大景区,近百个景点,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皇城气派和市井民情。唐城不仅重现了盛唐长安风光,城内礼仪和服务小姐皆身穿唐装,并有唐代的歌舞表演,使人恍若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门票 成人票32元
三国城
三国城坐落在葱茏苍翠的山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而兴建的大型影视文化景区。“刘备招亲”、“火烧赤壁”、“横槊赋诗”、“草船借箭”、“借东风”、“诸葛吊孝”、“舌战群儒”等十多集的重场戏均在此拍摄。它占地35公顷,是中视股份继唐城景区之后推出的又一座集影视拍摄、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影视城。
门票:三国城成人票 90元联票(三国城 水浒城) 150元
水浒城
水浒城位于无锡市的太湖之滨,南面与三国城相邻。水浒城主体景观可分为州县区、京城区、梁山区三大部分。
水浒城依山傍水,陆地面积36公顷,并有广阔的湖面拍摄埸景,城内建筑风格统一而又形式多样,上自皇宫相府,下至民宅草屋,衙门监牢、寺院宗庙、街市 店铺、酒楼客栈以及水泊梁山大塞,从各个不同的阶层,充分再现了宋代独特的历史和浓郁的风土人情。
门票:水浒城成人票 85元联票(三国城 水浒城) 150元
无锡海底世界
无锡海底世界位于蠡湖新城蠡湖中央公园内,景区引进的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以及其他生物多达数百个品种近万尾(只)。展览部分分为热带雨林区、江湖河鱼类区、标本馆、人鲨共舞和美人鱼表演区、海底遂道、海水鱼区、大堡礁、海洋剧场等多个区域。
门票 成人联票80元
无锡古运河
无锡古运河(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端、古运河与伯渎河交汇处。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核心,并行两条沿河古街。街区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道院,东起王元吉锅厂旧址,西至定胜河沿线,总占地面积44公顷。
古运河与伯渎河距今已有二三千余年的历史,在此交汇碰撞产生了独特的自然属性和艺术性格;街区内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成为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小桥、流水、人家”充分展现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宜兴善卷洞
宜兴善卷洞位于宜兴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整个洞府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由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泛舟水洞为一乐事。
锡惠园林名胜区
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锡惠公园)地处无锡城西,倚锡山、惠山而筑,集山麓园囿的清幽雅致和休闲胜地的舒适自然为一体。景区以山景为主,泉水为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山峰高低错落,相映成趣。亭台楼阁,倚山临水而立,山泉峥淙,飞禽啁啾,满山遍野生长着奇花异卉、古树名木,景色出奇的清幽秀丽。景区荟萃了无锡地区丰富的历史文物景观,以保存完好、时跨唐宋元明清千余年历史的众多文物古迹而著称于世,有无锡“露天博物馆”之誉。
门票 成人联票80元
宜兴善卷洞
宜兴善卷洞位于宜兴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奇洞、宜兴“三奇”之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整个洞府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由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泛舟水洞为一乐事。
门票 成人联票130元
张公洞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该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
张公洞溶洞面积约3200平方米,游程1000余米。自下洞入,为海屋大场,怪石峥嵘,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拾级而上,即烟雾缭绕的海王厅,又称天蓬大场,为洞之精华所在。周围还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盘洞、一线曙光洞等。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因景色奇美,享有江南第一古迹之誉。
门票:成人票(溶洞 陶吧 漂流 水洞探险) 160元成人票 采摘 180元
灵谷洞
灵谷洞位于宜兴市的阳羡茶场境内,东北与张公洞相近,西南与慕蠡洞、西施洞相距不远。总长1200米,面积8100平方米。如果说善卷洞以洞中有河、水洞通舟称著,张公洞以洞中有洞、一线通天占魁,那么灵谷洞则以洞中有山、绚丽多姿、博大精深见长。
该洞洞身幽邃,景物奇妙,岩色丰富,游人竞相赞美,因而驰名遐迩,誉为“灵谷天府”或称为“仙府神宫”。一进洞府,便觉得扑朔迷离,景色奇异。踏上天桥俯视,只见石崖陡峻,飘飘欲仙,桥下深黑幽幻,垂深约15米。穹顶还有一菱形乳石,光彩夺目,称为“天府菱玉”。
门票:散客票(25人以下) 40元
团队票(25人以上) 180元
儿童票、老人票 20元
宜兴竹海风景区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兴市区西南31公里的湖父镇境内,。风景区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方圆几十多万亩的竹子,堪称“竹的海洋”。景区总面积达1万亩,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竹资源风景区,故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由于竹海风景区的湖父山区离太湖最近,流域最明显,因而,从竹海山上流下的溪流又有“太湖第一源”之称。
竹海风景区处于竹海洋中心,主要有“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竹报平安”、“镜湖秀色”、“索桥凌波”、“寂照禅寺”、“竹林飞瀑”、“翡翠长廊”、“悬空栈道”等景点,或气势宏大,或清幽深邃,或曲折迷离,各具特色,奇趣天成。
门票 成人票80元
陶祖圣境
陶祖圣境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市区西南28公里湖父镇境内,与著名的竹海风景区、西施洞、磐山寺等景区毗邻。陶祖圣境风景区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尽显古汉韵味,整个景区以金塘山为主体;以慕蠡古洞为主景,并设有范蠡雕塑广场、西施水景广场、石林奇观、范蠡古窑、竹林廊桥、范公草圃、皖纱清池、望妻亭、陶艺小吧、度假别墅等景点。
门票 成人票105元
华西村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位于江阴市区东,华士镇西,它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小村,江南农村田园旅游中心,其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有十七层,高98米。
农村住宅是一色马赛克装饰的多层别墅楼。每个家庭都拥有三间三层别墅楼,水电气俱全。内有客厅、卧室、餐室、浴室、车库、庭院。30%农户拥有轿车。宅区绿草成茵,花木似锦。游人可随导游进入农家作客。南苑宾馆,如农家庄院,粉墙、青瓦、小桥、绿树,都有长廊贯通,一派乡土气息。农民公园内还设有“鹊桥相会、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刘备点将、十二生肖”等塑像景点。
门票 成人票150元
江阴嘉茂国际花鸟园
嘉茂国际花鸟园以“花、鸟、鱼、禽”的现代化生产、培育、养殖为主要中心工作,分吊花厅、莲花厅、如意岛、鸟览厅四大功能厅。进入花鸟园内,一番“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百鱼同游”、“百禽同嬉”的和谐自然场景立即映入眼帘,置身花海之中,闻着扑鼻的花香,忽听《渔舟唱晚》自茶艺坊内袅袅飘来,品上一杯香茗,闭目遐想。友人相约,举杯之间透出一饮而尽的豪情;情侣依偎,莞尔中透过浓香咖啡的润滑;家人团聚,偕老抚幼里尽显暖暖温情;古木奇石,精致质感里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门票:成人票 50元 儿童、老人票 25元
江阴鹅鼻嘴公园
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美丽的江阴要塞景区(鹅鼻嘴公园)位于江阴长江大桥西北部,距市区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因形如鹅伸鼻江中而得名。
鹅鼻嘴公园因山而势,将楼、亭、阁、廊等建筑群落与山,水、桥、炮等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虽由人作,却宛若天成,是人们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公园由炮台博物馆、滨江游览区、森林休闲度假区等功能区组成。登江防城楼,凭栏远眺,可饱江天一色、江桥一体的奇观。踏上“海军上将”豪华游艇,能享尽食、住、行、游、购、娱的乐趣。
门票 成人票30元
泰伯景区
景区分为泰伯陵景区和吴文化广场景区两个部分。泰伯陵景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的人文典故以及珍贵的文物资料,集中展现了三千多年以来太湖流域历史、人文、民俗风貌,犹如打开了一幅吴地文化的壮丽画卷。吴文化广场景区主要降福广场、吴韵大道、吴文化广场、寻根文化广场四个部分组成,由南向北依次展开。
门票 成人票25元
军事文化遗址公园
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记载了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重要历史。博物馆的院落内陈列着清军的11门大炮,博物馆四周还保存着修筑于清康熙年间、分列于大小石湾一带的12座黄山炮台。另外,观众还可以看到明清两代所建的三合土炮堤、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所建的3座混凝土结构炮台,民国以来重建和改建的混凝土炮台,包括隧道,藏兵室、弹药库等战争遗迹。
门票 成人票20元
无锡雨后山林温泉
雨后山林温泉酒店位于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绿羊温泉农场内,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集温泉、餐饮、SPA、温泉别墅为一体,是一家多功能温泉酒店。作为全省首批3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的温泉酒店,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各大主城区半小时车程。
雨后山林温泉具备三大特征、六大功效,分成八大区域、打造四大品牌浴池,经历了数十亿年地热酝酿,真正形成了无锡首家真温泉。
门票:成人门票 背部芳香SPA30分钟 388元 情人特惠月(温泉 红酒池 红酒) 552元
无锡樱花温泉
无锡樱花温泉坐落于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吴文化公园旁,华美达酒店广场内。集温泉、水疗养生馆、桑拿浴、儿童戏水池、游泳池、健身房等于一体。其中独具温泉特色的亲亲小鱼池、盐浴池、沙浴池、地热廊、情侣池等让游客在体验温泉养身功效的同时,感受不同元素和风格的温泉体验。
门票:成人票(周五至周六) 158元 成人票(周日至周四) 138元 学生票(周五至周六) 108元 学生票(周日至周四) 88元
灵山元一丽星温泉
灵山元一丽星温泉景区面朝宽广的太湖,苍翠树林环抱,阳光充沛。这里有着清新的空气,富含天然矿物质的温泉理疗,以及别具一格的南亚风情主题建筑。周到、细致、优质、人性化、健康、特色的服务理念,让游客在享受温泉的时候,真正做到放松自己的心情。
门票:成人票(周一至周四) 158元 成人票(周五至周日) 198元
无锡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是国内一处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历史文化古迹。其建筑功用主要分讲学、藏书、及祭祀等部分。修复后整个书院建筑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风貌。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门票 成人票16元
鸿山遗址博物馆
鸿山遗址博物馆、中国吴文化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为依托,在特大墓葬丘承墩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专题博物馆,重点开展鸿山遗址出土文物的展示和研究,吴文化展示和研究,以及丘承墩的原址保护和展示。
门票 成人票50元
梁鸿湿地公园
梁鸿湿地位于无锡市旅游景区中国吴文化博览园境内,东与鸿山遗址公园农业生态展示区接壤,西边濒临泰伯渎,北起泰伯渎瞻桥,南至自然村落桥头巷,总规划面积1333亩。梁鸿湿地以吴地文化为内涵,以江南农耕湿地为依托,融生态湿地、水文化和田园风光为一体,集聚湿地生态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展示、艺术创意和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拟建成长三角都市圈中最知名的文化生态湿地。
门票 成人票30元
徐霞客文化博览园
徐霞客旅游文化博览园,总规划面积约3.11平方公里,位于徐霞客文化旅游区内,徐霞客故居正东侧,主要包括中国徐霞客碑刻文化园、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徐霞客故居、仰圣园等项目。是一个集名人瞻仰、体验观光、休闲游憩、艺术修学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区。
门票 成人票30元
兴望文化园
兴望文化园位于宜兴市西渚镇,距天目湖12公里,善卷洞15公里,云湖景区和大觉寺4公里。从宁杭高速出口12分钟车程直达园区。文化园规划面积15000亩,核心面积1200亩,园内小桥流水,绿荫成行,瓜果飘香,四季如春,是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门票 成人票50元

3. 无锡鸿山泰伯陵门票优惠吗鸿山泰伯景区有什么特色

在江苏省无锡市东郊风景秀丽的鸿山,泰伯墓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专下区为扩建部分,由属香花桥、石碑楼、石人石兽、响碑亭、仰止阁、碑廊、宗会堂、怀德堂等仿古建筑组合而成。上区由棂星门、享堂、丹陛甬道、拜台、月台、四棱碑、茔域罗城和墓墩构成。泰伯墓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为古今寻根访祖,观光旅游之胜地。

4. 鸿山杨氏宗谱主编杨楫是什么人物,有背景资料吗

一、无锡鸿山杨氏概述
无锡鸿山杨氏与无锡锡山杨氏同是无锡知名的杨氏大家族。鸿山房始祖杨璿是杭州钱塘杨氏,与弟杨瑾生活在南宋初年。过了大约不到一百年,鸿山先祖又从杭州钱塘迁入无锡鸿山。但因之前几次远迁以及之后创谱太迟,始祖以上世代全部失考,鸿山续谱先辈曾为之困扰与纠结,却无可奈何。明代1519年之后,尊江西吉水的南宋抗金英烈杨邦乂为“始祖”,却成了鸿山谱的一个短板。解决真正源头是当务之事,最近根据早已发现的两谱都有杨璿、杨瑾、杨泽的同名现象(见题图),杨维森专家首次得出无锡鸿山杨氏就是福建道南杨氏杨时派长房的一个分支,与同在无锡八百年之久的杨时派第二房--无锡锡山杨氏竟然同出一脉,这将是鸿山房自元末创谱674年以来的一起重大考证事件。
考证的事实说明,无锡《鸿山谱》的真正源头既不是陕西的宰相《新昌谱》,也不是江西的吉水《庐陵谱》,而是福建的道南《杨时谱》。
二、无锡鸿山谱的严重问题
自明代1519年起,无锡《鸿山谱》以陕西《新昌谱》为源头,以江西吉水的抗金先烈杨邦乂为鸿山始祖,已近五百年。鸿山谱记述杨邦乂为《新昌谱》第十五世,父为杨庆,杨邦乂与刘氏生五子:杨璿、杨瑾、杨理、杨再兴、失名。族谱白纸黑字,这在保守的古代不会有任何怀疑。但在族谱开放的今天,一经比对,马上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杨邦乂家乡的江西《吉水庐陵谱》记载杨邦乂为第九世,其父为进士杨同,杨邦乂与曾氏生五子:振文、郁文、昭文、蔚文、月卿。庐陵谱关于杨邦乂的前后世代记述与鸿山谱完全不同,两谱除了都含杨邦乂,却没有任何相同的其他世代,两家族谱相隔千里看似毫不相干,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无锡鸿山房并未无动于衷,为破解族谱真相,“杨邦乂族谱讨论群”于2013年初成立了。尽管走了不少弯路,时而出尔反尔,但两年来一步一步的艰难探讨最终迎来了真相大白,迷雾散尽。考证结论是:鸿山谱源头“假得离奇”,这应验了杨维森专家的话:“不能以谱代史,只能以史证谱”。
三、源头失考而无奈虚构
无锡鸿山房的源头一直是自古难解的问题。《鸿山杨氏宗谱》创谱于元末1341年,已近明初,相对较晚。创谱时距南宋初年的杭州钱塘始祖杨璿已七代人。历经宋元战乱,约210年过去了,足足两个世纪,怎么可能还记得宋朝的人和事呢。这才发现始祖兄弟两人杨璿、杨瑾之前都已失考,之后明代三次续谱对失考问题仍无可奈何。之前既然断代全部失考,可以断定杨璿、杨瑾的生卒娶葬必定也是失考。逝人不会说话,其失考的程度一定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们从侧面就能了解到鸿山谱创谱时所遇到的艰难困境。
从创谱起,始祖杨璿在谱序中一直被称为“伯璿公”,现在发现这表字竟是创谱时虚构的。可以看到始祖两代四人的表字:伯璿(杨璿)、仲瑾(杨瑾)、时泽(杨泽)、时潜(杨潜)齐刷刷地包含自已的名绝非寻常,创谱者实际对他们的真正生平几乎一无所知。因失考不详,除杨潜、杨泽被搞颠倒之外,疑鸿山创谱者还悄无声息地虚构了四人的表字、娶氏等生平资料,这就是鸿山谱并不起眼的“第一次小虚构”。由于虚构了始祖条目,后果是严重的,之后跟原本一家的《锡山谱》就难以比对相认,失去了找到真正源头的机会,现象说明正是如此。未能解决的源头问题一直困扰着鸿山房,又经历了一百七十八年,都未能跟近在咫尺的《锡山谱》比对上,紧接着鸿山谱“第二次大虚构”便悄然发生了。
明朝正德1519年,正是鸿山房知名的明长史澹成公杨文去世的第二年,时机有点微妙,其子如川公杨治宣称“发现”杭州钱塘长房有新昌谱和“杨璿墓志铭”。鸿山谱不但“解决”了源头失考难题,“接上”了新昌宰相谱,而且还“发现”南宋抗金先烈杨邦乂是始祖之“父”。几百来年,在保守的社会之下,之后鸿山历代续谱先贤对前人所“发现”的一切只有相信不疑。
笔者经过仔细与《宋史》传记比对,发觉“新昌谱”串接《宋史》杨纮后明显穿帮,《鸿山谱》造假事件开始浮出水面,考证一下子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新昌谱不是鸿山谱源头
到了五百年后的今天,已处在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面对鸿山谱暴露出的严重问题,经过两年的考证,大跌眼镜发现:所谓“新昌谱”系虚构拼接而成,明朝时采用三段拼接的手法:前面是来自史书史考的陕西“新昌宰相谱”,人物真实,条目缺少生卒娶葬,仅有十世左右,却只能到北宋初年,太少不够;其次再从《宋史》等史书中挑选出原本互不相干的六位杨姓人物“杨偕、杨申、杨纮、杨庆、杨邦乂、杨再兴”,大体年代符合,为以假乱真,篡改了条目,串接起来这才凑到了南宋初年;最后再接上钱塘始祖杨璿、杨瑾。如此手法所得到的《新昌谱》自然荒谬之极,这一忽悠就是五百年。
无论是伪托的“杨璿墓志铭”,还是拼接的新昌世系,都发现串接了《宋史》传记中的多位人物。新昌世系连续串接六位宋史杨姓人物证据明显:《宋史》中的杨纮本属福建浦城杨氏,字望之,知鄞县;而新昌谱“杨纮”,字勉之,鄞县令。两者比对可以看出,出现了两杨纮同期在鄞县做知县和县令的穿帮,显而易见新昌谱“杨纮”是宋史杨纮的改头换面。新昌谱“杨庆”就是串接了宋史中的“孝子杨庆”。同样,新昌谱“杨偕”,字敷文,官职显要但史料上却无此人,实际串接了宋史中的杨偕(字次公),族谱中将他塑造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新昌创谱人。
所串接的六位《宋史》人物中,有江西宋代名人杨申(字宣卿),有岳飞手下抗金名将杨再兴(实为湖南杨再思后裔),还有著名的南宋抗金英烈杨邦乂,详下。
五、杨邦乂并不属鸿山谱
杨邦乂,《宋史》有传记,1086-1129年,南宋抗金先烈,江西庐陵州吉水县杨家庄人。他的身世家世在杨万里所作的《杨邦乂行状》中交代得很清楚。其后代四大分支在江苏溧阳和湖南湘潭西冲。杨邦乂实为杨辂后裔,本属《吉水庐陵谱》第九世,却被明代虚构者人为地拼接到《新昌谱》中,令人大惑不解。因为宋史传记中并没有介绍先烈家属,所以虚构策划者对已过世四百年的杨邦乂实际家庭情况一无所知,造假者为杨邦乂安排的所谓“高祖”杨偕、“曾祖”杨申、“祖父”杨纮、“父亲”杨庆、“儿子”杨再兴等纯属胡拼乱搭,荒唐可笑。穿帮的明显现象是,新昌谱和鸿山谱上只字没有杨邦乂的真正吉水亲属,显然杨邦乂与鸿山房并无关系。
由于五百年来的一直认同,鸿山房对邦乂公无限爱戴、一片深情,没起半点疑心,历史似乎已经弄假成真。曾经与我一同参加考证的宗亲们面对族谱许多穿帮的事实,难以接受的残酷真相是:无锡鸿山房并不是杨邦乂后裔,这已不再是争议。
也有资料受鸿山谱虚构的影响以讹传讹,误认为无锡鸿山房就是杨邦乂长子杨振文的后裔。杨振文,杨邦乂长子,字文发,南宋1120-约1170年,荫补朝请郎,提点坑治铸钱局主管文字,知靖州,赠至中奉大夫。与马氏生一女和一子杨相(字魏翁);杨相二子天麟、天凤,其后代在江苏溧阳新溪和濑江,族谱名为《新溪杨氏显承录》,不为外界所熟知。显然,杨邦乂长子杨振文与鸿山房始祖杨璿是完全不同且毫不相干的两个人,无锡鸿山房并不是杨振文的后裔。
明代伪托的“杨璿墓志铭”文字水平虽然很高,经典的情节创意,绝妙的细节策划,煞有介事,但因缺少杨邦乂的族谱资料而漏洞百出。自忠襄公杨邦乂进入鸿山谱的那一刻起,让人心酸的是,鸿山谱历代续谱者就一直未能明白杨邦乂的父母、兄弟、子女真正是谁。当然前人虚构族谱实是无奈之举,考证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要解决真正源头问题。
六、福建杨时谱有同名线索
从鸿山谱本身已无法解决更早的考证难题,若要突破须另辟捷径。很早从《弘农杨氏族史》书中(P379)就发现福建杨时族谱中也有鸿山房一样的“杨璿、杨瑾”,是龟山公杨时的曾孙,居然下一代还有“杨泽”同名,但父子是交叉的:杨泽是杨瑾之子而不是杨璿之子。当时认为只是同名巧合,也无“需要”,一直熟视无睹,但引起了我们的留意。
比对杨时曾孙杨璿、杨瑾,推算其生活年代居然也是南宋初年,杨璿条目空白而杨瑾资料较详细,但其“字德辉”与鸿山谱杨瑾“字仲瑾”等条目内容完全不同,感觉比对上的可能性太小,不敢认同。之所以望而却步,显然受到鸿山谱“第一次虚构”的束缚,直到杨维森专家排除虚构干扰果断地下了认定结论,否则不知要拖延到何年哪月。
鸿山谱始祖两代四人原虚构条目及分支关系:
杨璿 字伯璿,号杖庵,居杭州钱塘,南宋宣和甲辰五月始生(1124年)于昌化里,绍熙三年(1192年)八月辛卯以疾卒,年六十九。娶吴氏,子一:杨泽。
杨瑾 字仲瑾,亦居钱塘,为华亭县尹。娶陶氏,子一:杨潜。// 本篇注:史载南宋绍熙元年(1190)华亭县令是杨潜,而其后任中,虽也有杨瑾但籍贯年份明显对不上。
杨泽 字时泽,随父居钱塘。娶钱氏,子二:燿,燧。
杨潜 字时潜,娶沈氏,子一:熠。

失考----+----杨璿—→杨泽—→ 杭州钱塘庆一支/江苏太仓娄城杨氏/无锡鸿山房
|----杨瑾—→杨潜—→ 浙江天台杨瑾支
针对两谱都有杨璿、杨瑾、杨泽的同名现象,维森仔细进行查对核实,三天之后得出结论:“年代一致,相似太多,可以认定”并做了判断解释。这认定的一刻,杨璿、杨瑾、杨泽三位名字已在道南杨氏族谱内默默地等待了九百年,今后鸿山房不会再次忘记:鸿山始祖杨璿之父就是志猷公杨云,杨璿的曾祖就是龟山公杨时。

杨维森独具慧眼,欲知认定详情,请见下节。
七、杨时谱才是鸿山谱源头

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是宋代理学家,拜师而程门立雪的成语就是说他,福建将乐人,属福建道南杨氏,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交界战乱时期,他与江西先烈杨邦乂是同时代的人。

再说杨时谱,《宏农杨氏族谱》创立于1113年之后,老人家刚六十多,从杭州萧山回乡亲自主持修谱,较鸿山谱至少要早约210年,正是其第四代的曾孙杨璿出生前后,对宋代的早期世代情况要比鸿山谱详细得多且可靠。经比对无锡《锡山杨氏宗谱》等道南杨氏多家族谱,看杨时长房曾孙杨璿、杨瑾的情况:
杨云 杨迪长子,字志猷,1098年正月生,登进士,任浙江建德的严州通判、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娶游氏,子三:琳,璿,瑾。

杨璿 杨云次子,未仕,生殁失考。
娶周氏,未归而逝(本文猜测,随父外迁失详,子二:潜,应)。
杨瑾 杨云三子,字德辉,登进士,官湖南沅陵县尉,升江西司理。
娶李氏,子五:淮,浚,泽,滋,泳。
杨泽 杨瑾三子,字安钦,迁延平余杭里,后裔一支迁松溪,(失详)。

杨维森认为,杨璿/杨瑾/杨泽两代能有三位名字与鸿山房能对上并非碰巧,唯缺“杨潜”,疑修谱时其父杨璿尚未成年或父外迁后出生而失记。杨时谱上杨璿堂兄弟中就标有出生在南宋1120年,这与鸿山房杨璿正处于关键性的同一时代。这么苛刻的吻合如果还嫌不够的话,维森说,鸿山房第二代“泽/潜”与杨时谱杨瑾五子“淮/浚/泽/滋/泳”偏旁同是“水”字,两代人名都相同偏旁就是明证了。由此判断,鸿山房的杨璿/杨瑾正是杨时之曾孙。杨时从1106年到杭州的余杭做知县,1112年四月,杨时到杭州的萧山任县令,前后长达十年左右,各地的学生无数,杨时后代到杨时上任的杭州附近迁徙生活的情况是存在的。而杨璿的父亲杨云也在浙江境内为官,这与鸿山房杨璿/杨瑾/杨泽生活在浙江杭州钱塘的地点是合理一致的。“两代同名同偏旁、同时代、地点也合理”,杨维森认为可以直接认定,无锡鸿山房正是“道南杨氏杨时派的长房”中的一个大分支。具体可参阅杨维森的新作《鸿山杨氏宗谱上世承接考证》一文。
八、结束语
族谱考证取得成果恢复历史原貌来之不易,现已初步整理出接入杨时谱之后的无锡鸿山谱世表,网络可以搜到。1129年起,杭州事实上已经成为南宋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骤增,“直把杭州作汴州”,1138年正式成为京都改称临安。鸿山房先祖们于南宋初开始,从福建将乐杨时故里数次迁徙,最终到达杭州钱塘。生活了大约一百年后再次迁出。这次考证将鸿山房的历史突破性地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前面的世系不再是浮云。从今起鸿山房将传承杨时家风,继续弘扬四知精神。
本篇献给执著求真、追求真相的宗亲!

二O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5. 鸿山遗址的历史价值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是继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不仅填补了春战时期越国考古资料的空白,同时为重新审视越国的历史,为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越国埋葬制度、礼乐制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向。
邱承墩为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第二大墓,其出土的大量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越王勾践时期的强盛和辉煌,为越国史乃至百越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考古资料。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的埋葬制度和等级制度,首次揭示了越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性质;而鸿山越国贵族墓地的完整性和随葬礼器、乐器的完整性,尤其是礼乐文化中和谐地融入中原礼制,对于越国礼乐制度与中原礼乐制度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乃至先秦史的综合研究,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的发现是江浙地区在战国时期越国考古上的重要突破,其考古发掘的重要意义可归纳为:
一. 鸿山贵族墓地的埋葬制度、等级制度和出土的成组成套的越国随葬器物,可以系统地对越国的埋葬礼制、埋葬习俗、礼乐制度及与中原礼乐制度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地综合研究;
二. 墓地出土的大批精美的越国玉器,为更加深入地进行越国佩玉制度和对玉器的制作工艺尤其是玉器的微雕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三.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青瓷器和的出土,更是研究和探讨我国瓷器的起源和发展的珍贵资料;首次发现的战国早期的低温琉璃釉陶器对于研究我国陶瓷史更是弥足珍贵;
四.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出土的组合完整的打击乐器,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乐器的特征和组合,乃至全面地研究中国音乐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新的空间;
五. 鸿山越国贵族墓地出土的大量礼器,还出现在西汉时期的闽越国和南越国。因此鸿山越国贵族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对于於越文化的研究,而且对于百越文化的研究也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6. 游鸿山遗址博物馆作文

开场白:
鸿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鸿山镇,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吴越文化的墓葬类遗址,分布范围7.5平方公里,已探明有108个土墩。该遗址自2003年发掘以来,已抢救性发掘7个土墩墓,共出土成组成套、器类齐全的高等级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2000余件。其中尤以“玉飞凤”、“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和首次发现确定的乐器缶为代表。因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期间全国100个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
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为鸿山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展示而专门兴建的。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139平方米,主要包括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厅、吴文化主题展厅和邱承墩贵族墓原址展示大棚三个区域。其建筑设计理念是在突出遗址本体形象的同时,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采用泥墙、坡顶、草面等简朴造型,使博物馆与环境融为一体,同时整个设计平面像一把弓箭,象征着吴越争霸历史、吴地人文所具有的独特的力量和进取心。吴文化主题展厅主要包括序厅、先吴文化、吴国崛起、吴地华彩等四个部分,主要展示太湖流域无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以吴国历史为主线的春秋争霸史以及吴越地区在青铜冶炼、水利农桑、玉器工艺、青瓷起源等方面的物质文明和文字、吴歌、舞蹈、娱乐活动等非物质文明。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厅主要包括序厅、古墓惊现、等级之尊、奢华生活、贵族礼玉、乐库华章、千古之谜等七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吴越地区青瓷制造技艺、玉器微雕工艺、墓葬等级制度和礼乐文化制度,尤其是反映精致奢华的宴饮享乐生活的内容令人叹为观止。

结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吴地先民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鸿山遗址博物馆以大量珍贵出土文物,为您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吴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的历史信息;中国吴文化博物馆以大量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向您讲述自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太伯奔吴,建立句吴国、开创吴文化之后的吴国600多年兴衰史,以及吴地先民独领风骚的物质成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邱承墩越国贵族墓展厅以考古发掘原址,让您感受到古代贵族奢华生活和等级森严的墓葬制度……
参考资料:www.hsyzbwg.cn

7. 鸿山参观记250字的作文,点面结合,有详有略,列数字作比较,有特点。有顺序。有感想。

周一,老师带我们去了鸿山遗址公园,它位于江苏无锡的鸿山,远远望去,它真像一把版弓箭,这象征着无越权争霸历史和吴越人民积极的上取心。鸿山遗址造型美观大方,十分好看。一看外表,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参观。

第一站:鸿山遗址博物馆。里面有许多的玉器、礼器、乐器、即说总共有3200余件,真是令我惊讶。我最喜欢玉器,特别是玉飞凤。它整体像凤凰,全身用玉打造的,上面刻着美丽的花纹,非常精美。这玉飞凤已经成为市区的标志,还成为了鸿山遗址的镇馆之宝。不仅是玉器,乐器也不赖,其中我有一个很喜欢,叫三足卯,它奇特的地方在于他有三个像脚一样的东西,真是有趣极了!

看完了博物馆,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丘承墩原址展厅。这里有108个墩,其中有51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墩,真是壮观。

终于,我们到了最后一站:吴文化展馆。这里面全是雕像,而且都质地细腻、造型奇巧、纹饰精致、有一些特别精美,比如有一群人在捕鱼的那个,它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还告诉我们食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这个鸿山遗址,虽然很小,总面积只有1193平方米比起我们学过的秦兵马俑,真是小巫见大巫,但里面全都是精品,我为中国有这么个鸿山遗址感到骄傲。

8. 鸿山镇的旅游资源

鸿出十八景,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为古今寻根访祖、观光旅游之胜地。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AA级景区和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 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于风景秀丽的鸿山。泰伯,乃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太王之长子,他三让王位,从陕西来到南方荆蛮之地,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江南社会从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开化江南的始祖,吴文化的创始人。“西有黄帝陵,东有泰伯墓”足见泰伯的历史地位。
由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地面建筑连成整体,四周筑以围墙。顺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级登上最高处,便是泰伯墓冢。墓冢呈平面圆形,直径约4米,系青石护围,顶部以土覆盖,高约2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对,柱顶各雕石狮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长形双钩“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边刻火珠、云龙浮雕图饰。该碑两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东侧刻以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杨文所书《重修泰伯墓记》;北侧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由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所撰写“泰伯墓再次重修记”。
据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记》载:朝廷授命于他,改宅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历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庙祠致祭。原墓地东南里许,还有驻房数千间,现只见地面散落的大量残砖碎瓦。1949年时,这里已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之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屡加修缮。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二年,经省、县两级政府拨专款重建,使这座历经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2000年经上级政府批准,在国内外吴氏宗亲的支持下,再度修葺了该墓,增建扩建了香花桥、戟门、前宫、仰止阁、泰伯铜像、怀仁堂、宗会堂等景致。修葺后的泰伯陵区已成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该墓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游人到墓地祭扫、凭吊、瞻仰的,逐年渐多。 鸿山遗址博物馆功能包括展览、文物库房、考古研究、游客服务、遗址管理与办公等内容。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697平方米,其功能布局体现为“一体两馆”、“三个展示主体”、“四个辅助功能”。即一个建筑群体,挂设“鸿山遗址博物馆”和“中国(无锡)吴文化博物馆”,突出“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示”、“丘承墩原址展示”、“吴越文化展示”三个主题,附设四个辅助区。博物馆景区,除博物馆之外,还配套有一些旅游休闲的功能项目。为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博物馆将采用泥墙、坡顶、草面等简朴造型,使博物馆与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为了突出遗址的平面形象,整个设计就像一把弓箭,用以象征吴越争霸历史、吴地人文所具有的独特力量和进取心。预计博物馆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已正式向社会开放,无锡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先生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负责博物馆的设计和文物展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