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孝义新建电厂现在还招人吗
不招收了,你误过时间了.
B. 有谁知道山西孝义的电力工人,一个月有多少工资吗
4000多。
C. 宋太宗赐对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是指
宋太宗赐对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是指江州义门陈氏宗族优秀历内史文化特色容
下面是五帝七赐额联诗
唐僖宗赐对联: 973年 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
南唐主赐匾额: 敕赐义门陈氏
宋太宗赐对联: 978年 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
宋太宗赐匾额: 988年 义门陈氏
宋太宗赐送诗: 995年 义门晏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城。
问道江西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
宋真宗赐对联: 998年 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晏四百年天下无双。
宋仁宗赐匾额: 1023年 忠孝世家
宗祠供像:沙(左石右曹)陈氏宗祠正殿供奉的五尊汉饰金身巨塑,栩栩如生:
中为先祖陈平:公元前230年生,汉三朝宰相,佐高祖定天下
两侧为2陈汤,西汉生,公元前48年,汉元帝朝封郎;3陈遵,西汉生,公元前6年汉哀帝封大司马护军,殉国疆场。4陈蕃,后汉生,公元147年委太傅,为保安宁与大将军谋诛宦官事泄,反被矫诏害之,献身社会。5陈寔,后汉生,公园168年任太丘长,万人碑颂,时号三君的“文范先生”
D. 山西哪里建电厂
根据山西 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 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核准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政发〔2013〕30号)和《山西省低热 值煤发电第一批项目优选办法》(晋低热 电办发[2013]1号)文件精神,第一批低热 值煤发电项目申报工作已结束,通过各市 、扩权县、综改试点县和驻晋央企、省属 大型企业集团等途径上报的项目共71个 ,装机5966万千瓦。现将第一批低热值 煤发电项目按照属地原则以市为单位予以 公告。
一、太原市
1、西山煤电古交电厂三期2×60万千 瓦
2、华润煤业古交低热值煤热电厂2× 35万千瓦
3、山西石鑫古交低热值煤电厂2×35 万千瓦
4、山西一一煤气化集团古交日月低 热值煤热电厂2×35万千瓦
5、煤气化集团娄烦低热值煤电厂2× 35万千瓦
二、大同市
1、同煤塔山低热值煤电厂二期2×66 万千瓦
2、京能左云马道头低热值煤电厂2× 66万千瓦
3、大唐国际御东低热值煤热电厂2× 35万千瓦
4、华电新荣低热值煤电厂2×66万千 瓦
5、同煤阳高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6、山煤左云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7、同煤浑源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8、国际能源 天镇低热值煤电厂2×3 5万千瓦
三、阳泉市
1、阳泉南煤西上庄低热值煤热电厂 2×60万千瓦
2、鑫磊盂县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 千瓦
3、南娄盂县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 千瓦
四、长治市
1、晋煤长子赵庄低热值煤电厂2×60 万千瓦
2、潞安国电长子高河低热值煤电厂 2×60万千瓦
3、大唐国际长治霍家低热值煤电厂 2×30万千瓦
4、晋能长治欣隆煤矸石电厂1×30万 千瓦
5、华电襄垣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60 万千瓦
6、襄矿中芬襄垣低热值煤热电厂2× 35万千瓦
7、潞安襄垣低热值煤电厂2×60万千 瓦
五、晋城市
1、晋城胡底低热值煤电厂(沁水县)2 ×35万千瓦
2、晋煤集团沁水低热值煤电厂2×60 万千瓦
3、晋煤集团郑庄低热值煤电厂2×60 万千瓦
4、晋煤集团成庄低热值煤电厂2×60 万千瓦
六、朔州市
1、中煤平朔东露天低热值煤电厂2× 30万千瓦
2、中煤平朔安太堡低热值煤热电厂 2×35万千瓦
3、同煤朔南低热值煤热电厂一期2× 35万千瓦
4、中煤格瑞特低热值煤电厂二期2× 35万千瓦
5、国际能源应县银光低热值煤电厂 2×35万千瓦
6、晋能公司固废综合利用低热值煤 电厂2×35万千瓦
7、国际能源山阴低热值煤热电厂二 期2×35万千瓦
8、晋能公司山阴低热值煤电厂2×35 万千瓦
9、国际能源山阴低热值煤电厂三期 2×66万千瓦
七、忻州市
1、华润宁武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2、神华河曲电厂二期2×66万千瓦
3、晋能公司保德王家岭低热值煤电 厂2×35万千瓦
4、山煤河曲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5、同煤宁武低热值煤电厂2×66万千 瓦
八、晋中市
1、潞安星光和顺低热值煤电厂2×35 万千瓦
2、大唐路鑫介休低热值煤电厂2×35 万千瓦
3、明泰国能寿阳低热值煤热电厂2× 35万千瓦
4、国际能源灵石启光低热值煤电厂 2×35万千瓦
5、华能左权二期低热值煤发电厂2× 60万千瓦
6、国际能源榆次工业园区低热值煤 电厂2×35万千瓦
7、中电国际阳煤昔阳低热值煤电厂 2×35万千瓦
8、国投昔阳安平低热值煤电厂2×60 万千瓦
9、国际能源瑞光二期低热值煤发电 厂2×35万千瓦
10、焦煤汾西低热值煤电厂2×35万 千瓦
九、临汾市
1、晋能公司洪洞低热值煤热电厂1× 35万千瓦
2、宏源蒲县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3、鑫秀古县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4、乡宁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35万千 瓦
十、运城市
国际能源河津低热值煤热电厂2×35 万千瓦
十一、吕梁市
1、中河离石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 千瓦
2、晋能公司兴县低热值煤电厂2×35 万千瓦
3、大唐国际中阳桃园低热值煤电厂 2×30万千瓦
4、联盛方山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 千瓦
5、华瑞交口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 千瓦
6、晋能公司孝义新阳低热值煤热电 厂2×30万千瓦
7、同安岚县低热值煤电厂2×35万千 瓦
8、大唐石楼低热值煤热电厂2×35万 千瓦
9、锦兴能源兴县低热值煤电厂2×35 万千瓦
10、裕民临县低热值煤热电厂2×35 万千瓦
11、华润电力 兴县低热值煤电厂3× 68万千瓦
12、晋煤太钢临县低热值煤电厂2×3 0万千瓦
13、晋能公司文水低热值煤电厂2号 机1×35万千瓦
14、晋能公司交城低热值煤电厂二 期2×60万千瓦
15、中电国际柳林低热值煤电厂2×6 0万千瓦
E. 江南第一家的江南牌坊
“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在被誉为中国儒家“家族文化”典范的浦江县郑宅镇的“江南第一家”,九座牌坊矗立在古镇入口。这么多牌坊集聚一起,在全国是罕见的。
九座牌坊,恰合郑氏义门的九世同居,展示着郑氏九世同居的深远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这里的每一座牌坊都有出处,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故事。
作为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家族,“家”是一个核心活动中心,首先要突出一个“家”,郑宅的这个
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而是“江南第一家”,这是它的灵魂。
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郑氏家族从南宋开始同居,到明初已经几百年没有分家,几千人同财共食,和睦相处。当时,郑氏义门的孝义闻名天下,为了表彰义门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1385年)亲赐“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
第二座牌坊叫“孝义门”。郑宅原叫仁义里,后来因为郑氏家族的孝义家风被历朝所推崇,许多感人的孝义事迹也常被乡民传颂,又经常被朝廷表彰,就改成了孝义门,后来连村名也叫作孝义门了。
第三座牌坊叫“三朝旌表”。这跟前面两座有一定的关联,因为郑氏义门从南宋开始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不论是战争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他们总是始终如一,家族的日子还是过得有条不紊。不论谁当权,他们都按照自己的规则,治理好家族事务,处理好跟邻里关系。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起着忠节义孝的表率作用。所以在宋元明三朝都受到朝廷的旌表。这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座牌坊叫“有序”。因为郑氏义门把“有序”和“师俭”当作了治家的两大支柱。“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郑氏义门数百年同居共食,没有序肯定要乱的。郑氏义祠堂专门设立了一个有序堂,制定了168条家规,天天用相关内容来教育子孙。所以使得郑氏义门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家庭秩序,正是这些严格的秩序引领了郑氏义门一代一代走出了辉煌。
“有序”牌坊后,依次叫“恩德”牌坊、“麟凤”牌坊、“取义成仁”牌坊、“礼部尚书”牌坊和“九世同居” 牌坊。令人称奇的是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有砖木混合结构的,有木结构的,有石雕的,有砖雕砌的。自牌坊群落成后,“江南第一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大大提高,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前来参观游览。
F. 郭孝义的生平
2006年11月21日晚9时许,天寒地冻,冷风刺骨。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在为村上引水项目拉运水管时,由于劳累过度,力不能支,不幸从车上摔落,以身殉职,献出了年仅50岁的宝贵生命。噩耗传开,整个东英村陷入一片悲痛之中。村道的墙壁上贴满了一幅幅群众自发写的挽联,全村男女老少眼含热泪拥向郭孝义家那破旧狭窄的院落。郭孝义儿时的启蒙老师郭抗杉老人恭恭敬敬地站在自己学生的灵堂前,声泪俱下地读着刚刚赶写的文章《党旗飘飘》,用一件件鲜活的感人事实,赞美了郭孝义为党旗争辉,为群众的事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一生。一位多年接受郭孝义帮助的特困户老人,面对灵堂捶胸顿足,放声大哭,“老天爷啊,你太不公了,你咋不叫我,偏要叫这样的好人呀!”哭声、叹息声,声声在巍山间传荡。整个芝阳镇被震动了,整个韩城市被震动了!韩城市委、芝阳镇党委先后作出了向郭孝义同志学习的决定,并追认郭孝义同志为韩城市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东英村出嫁的姑娘们携夫牵子赶回来了;东英村在外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路程远近都赶回来了;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果商闻讯赶来了;曾经同为青藏公路建设工程兵的战友们也从西安、渭南、韩城各地赶来了……安葬完支书郭孝义,村“两委会”接受了村民们的一致请求,为这位平凡而伟大、普通而高尚、一生为民做好事的好村官郭孝义同志树立一座清风碑。这座碑计划在4月5日清明节落成。 “你记住,我是公家人”东英村位于黄河西岸巍山脚下柏鼎塬上,这里沟壑纵横,坡大沟深,属台塬地区,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村。1984年,经过8年的部队锻炼并在部队入党的郭孝义,抱着一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回到了家乡,先后担任了支部委员、村委会主任等职。1999年,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支部大会上这样说:“我们村有22名党员,团结起来就是一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堡垒。无论干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上对得起党的培养,下对得起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很快,他带领两委会一班人制定了东英村发展规划,号召群众“退耕还林”,建立以花椒和苹果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2001年冬天,市场上销售的农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为了使群众的果树不受损失,郭孝义动员父亲对自家苹果树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自家的5亩苹果树根被烧坏了,全村人的果树躲过了一劫。东英村群众被郭孝义的举动感动了,大家都愿跟着他干,椒、果种植迅速发展起来。到2006年,全村果、椒树已发展到13.9万多株,人均收入也由1998年前的460多元增加到了1980多元。 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郭孝义组织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副业生产。村民建勇对养鸡很有研究,就是没有地方做鸡舍。郭孝义知道后,将已停办两年的学校教室腾出来给其做鸡舍。建勇养鸡致富后,表示要感谢郭支书的相助之情。郭孝义笑着说:“我是公家人,公家人就是替大家办事的人,你不要谢我,我还要感谢你给群众带了个好头。”养猪大户存超多年养猪效益不好,一筹莫展。郭孝义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帮他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调整饲养时间,结果当年就盈利7000多元,去年还盖起了200多平米的新楼房,他逢人便夸:“没有郭支书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三组村民旺民想在村西头办个木器厂,面对接电源问题束手无策。郭孝义闻讯亲自到电管站帮他交涉,察看线路,购买器材,整整忙了一个星期。旺民的木器厂开业了,生意火爆,财路大开,他紧紧拉住郭孝义的手说:“好叔哩,我该咋谢你呀?”郭孝义风趣地回答:“我要是为群众办点事都要酬谢,怕早给撑死了。你记住,我是公家人。” “集体的事大于天”农业发展了,花椒和苹果产业已成气候,可进出村子的道路和群众的用水问题却成了郭孝义的一块心病。“不解决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我就不干这村支书!”郭孝义在全体党员大会上立下了“军令状”。他回到家里看了看自己的家底。郭孝义知道耕牛对自己的家庭有多重要,可他翻来覆去地掂量再三,最后还是咬牙将耕牛牵出去卖了1000元钱,并跑到信用社贷了5000元交给村上作为修路的启动资金。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村干部带头垫付工程启动资金,会计同川拿出了4000元,其他2名支委和4名村干部每人拿出了3000元。2万多元的工程启动资金很快筹齐了。工程竣工后,他把市上补拨的钱给垫付工程款的干部先还了,而他本人贷的修路款却没有了着落。东英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全靠离村子五六里路以外的两座抽水站供给,因为泥沙过大,水泵常被淤泥堵住或损坏,群众吃水、用水时常没有保证。2005年初冬,正是土地需要冬灌的时候,水泵却被淤泥堵塞了,郭孝义叫来父亲和两个弟弟、弟媳一起清淤泥,一干就是一整天,但事后谁也没有提出要报酬。两个弟弟和弟媳都明白,哥哥叫他们来就是为了给村上节省开支。2006年11月20日,是郭孝义出事的前一天,东英村已经3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次透雨,北愚塬上的几百亩苹果受到干旱威胁,将严重影响来年的质量和产量。村上已经决定铺设水管浇灌,但又没钱买水管,郭孝义急得团团转,恰在这时,远在武汉上大学的女儿又打来电话向家里要生活费。郭孝义犯难了,家里卖苹果攒下的1300元钱是专门留给女儿的生活费。这个夜晚,郭孝义失眠了,他权衡之后对妻子说“集体的事大于天,管子铺不好全村的损失就大了,家里用钱再想办法。”凌晨4时,他揣着1300元带领4名村干部去韩城购买水管子。他们看好货、谈好价,叫货主晚上把货送到村里。晚上8时,他正忙着在村民定亮家收合作医疗费时,货主打来电话说送货车陷到了离村10多里外路边沟里。郭孝义立即对身边的一名村干部说:“咱俩走,就不麻烦别人了”。两人带着绳、锨等工具开着农用三轮车来到出事的山沟,总算把货车从沟里拖了出来。谁料,在他们返回途中竟发生了意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惦记着铺设水管的事,他紧握着同行村干部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吐出了最后两个字“管子”。据水管员耀武讲,仅2006年一年间,郭孝义就为村抽水站垫付资金1.36万多元。 “我要叫百姓先富起来”水通了、路宽了、村富了、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了。而今,东英村农民80%的群众都盖起了瓷砖贴墙、高大宽敞的楼板房,95%的人家里都有了彩电、音响、电冰箱,不少人家还买了小汽车……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正在逐渐形成。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郭孝义家却依然住在20世纪40年代老祖宗留下的破烂土屋里,三间房子一间做卧室,一间为过道,一间是厨房,房子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他去世后,人们在他家里竟找不到一处放棺木的地方,只好把厨房的案板拆掉,才把他的灵柩安放进去。郭孝义公而忘私,家庭的重担就落到了妻子身上,为了解决孩子上学和家庭生活费用,她干起了男人活,同男人一样要背50公斤一袋的水泥,背一天挣20元。由于家境贫困,郭孝义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小女儿不得不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出外打工,挣钱供姐姐上学。大女儿郭丽平流着泪说:“上高中时,别人家的孩子每周生活费都在50元左右,可我每周还得从家里背馍吃,父亲每周只给5元钱,我只敢花3元,剩下2元还要准备买学习用具和资料”。“父亲是个好人,我们知道他把钱都用在村上了。他从来不乱花钱,多年来连一件衣服也舍不得买,临死时还穿着二十多年前当兵时的黄军装,上面已补丁叠补丁。”听着孩子的叙述,在场的人都哭了……84岁的老支书郭自力说:“孝义是把心思都用在群众身上了,他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凭他的本事、能力,要是不当支书,不管村上的事早就发了。”可郭孝义在先富和后富之间却选择了后富。他说:“党把东英村交给了我、群众拥戴我当村官,我有责任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家里,叫百姓先富起来”。郭孝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愿沾集体和群众一点光。2003年初,村上其他几位干部见他整天为群众的事东奔西忙顾不上家,便私下协商准备根据实际情况,给他家办理农村低保,他知道后坚持不受。一年春节,村委会原主任建增把镇上发放的救济面粉扛到他家,他拒绝了:“我家的日子过得去,咱还是把面粉送给最贫困的群众,让他们过个好年”。2004年秋天,阴雨成灾,引水设备被埋,村民科乾在修水泵时,不幸被突然倒下的铁支架塌伤,头破血流,昏死过去。郭孝义见状,亲自把科乾送往医院安顿好,并拿出自己借来的5000元给科乾看病,科乾在医院五天五夜昏迷不醒,郭孝义在他身边陪伴了五天五夜寸步不离,端药喂汤、倒屎倒尿。科乾伤愈出院后逢人便说:“要不是郭支书,我早没命了”。“碑是竖起来的路,路是躺下去的碑”。一条路就是一座碑,郭孝义正是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之路,刻写着光彩照人的碑文……(张彤文)
G. 孝义梧桐电厂具体地址,从孝义市怎么去
到新义街与迎宾路的交叉口,也就是孝义市旧广场那里有好多公交,你找去梧桐的坐上就可内以了,他容路过梧桐电厂。如果你是在汽车站,你往西走一段路就可以看到停公交的地方了,不过汽车站也有去梧桐电厂的面包车,你转一圈就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