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前,人类靠什么照明
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的变革,出现过火把、动物油灯、植物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琳琅满目的装饰灯、节能灯等,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人类使用油灯照明的历史特别长。在这期间,油灯经过了多次改进。油灯用油从动物油改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灯芯也经历了草、棉线、多股棉线的变化过程。为了防止风把火吹灭,人们给油灯加上了罩。早期的罩是用纸糊的,很不安全,后来改用玻璃罩。这样的油灯不怕风吹,在户外也照样使用,而且燃烧充分,不冒黑烟。
可是人类并没有满足,在使用油灯照明的同时,仍然在寻找其他的照明方法。公元前3世纪左右,有人用蜂蜡作成了蜡烛。到了18世纪,出现了用石蜡制作的蜡烛 ,并且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
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使人类的照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初,这种灯很不安全,在室内用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只当做路灯用。后来经过改进,它才走进千家万户。
火把、蜡烛、油灯、煤油灯、煤气灯这些照明工具,都没有离开火,都是靠物质燃烧发出的光来照明的。那么有没有不用火也能照明的方法呢•有人曾经捉来大批的萤火虫,利用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来照明。这种方法虽然不实用,不过在人类的照明史上也算是最奇特的一种方法了。
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此改写了人类照明的历史,人类走向了用电照明的时代。
『贰』 古代用什么照明
蜡烛。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2)人类最早用什么照明扩展阅读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
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
蜡烛的普及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有蜡烛,有说法认为当时在寒食节禁火的时候君王赏赐给侯爵以上的官员、上品官员以蜡烛,说明当时的蜡烛极为稀少。
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稍微应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层社会,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唐朝时也记载了在晋州上贡时的贡品当中有蜡烛,另外唐朝的官员还专门设置一个官员来管宫廷蜡烛。宋朝记载有当时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中,交易的用品就有蜡烛。
蜡烛作为外贸、对外交换的一种东西,说明虽然当时用的比较普遍,但还是比较珍贵的。到了明清以后,蜡烛才渐渐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较多了,但是一般的灯具,像油灯、火把依然不能和蜡烛同日而语。
『叁』 古代是用什么照明的
1.远古的照明是从火抄开始的,北京猿袭人洞中,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五十万年前还没有灯,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当时,火不单是为了照明,还可用来烤熟食物、取暖等。
2.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出了“炬”、“燎”、“烛”。汉代时称作“镫”后简为“灯”。灯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古代最著名的灯是宫灯。
3.夜明珠。不过这是身份象征了,照明有点奢侈,就算古代皇家也是少有收藏,古代也少有皇室使用。
4.萤火虫。囊萤映雪中就有它一个故事,以前穷人家照明有时就捉萤火虫用薄布蒙上去,可以用一个晚上,不过萤火虫都死了就是了。
5.其他能照明还有古代特制的烟花(但好象主要是庆祝功用)、打铁火(称打礼花,也是节庆才用,很危险)、丹药(通过服用一些偏方丹药,一定时间后,晚上夜视能力加强,甚至发光,这在某些盗墓小说里写到,不知是否确实)。
『肆』 在古代,人们照明是用什么,现代用的是什么
古代的照明用具有
1、古灯,是古代以燃料燃烧所形成的火焰作为专光源的照明工具,包括火炬、属油灯和烛台。
2、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定型化的灯具,其材质是先陶后铜,出现的时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对照明器具的普遍的称呼是“烛”,指火炬,也就是通常说的火把。
3、蜡烛产生于西汉兴盛于晋代。是用蜂蜡制成中间有灯芯的柱状照明器具,要配合烛台使用。蜡烛和油灯的区别是:前者的燃料是固体的,而后者的燃料是液体的。
4、宫灯——古灯公主。宫灯,南朝已有记载,既是照明工具,又是建筑装饰艺术品,主要是指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各种图案的彩绘灯。
现在一般用电灯照亮。
『伍』 电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照明
油灯光 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陆』 发明电灯之前,人类依靠什么照明
在发明电灯之前,人类靠篝火、火把、蜡烛、油灯或煤气灯来为黑夜照明内。18世纪末,科容学家发明了最早的伏打电池,但产生的电量很小,只能用于实验室中。1845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发明了采用磁铁的发电机。此后,德国电气工程师西门子等人对此进行了改进,设计制造出依靠蒸汽机或水轮机推动的高效率发电机,能够大量廉价地发电。
『柒』 古代的人是用什么照明的
1.远古的照明是从火开始的,北京猿人洞中,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五十万版年前还没权有灯,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当时,火不单是为了照明,还可用来烤熟食物、取暖等。
2.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出了“炬”、“燎”、“烛”。汉代时称作“镫”后简为“灯”。灯的燃料主要是动物油脂,古代最著名的灯是宫灯。
3.夜明珠。不过这是身份象征了,照明有点奢侈,就算古代皇家也是少有收藏,古代也少有皇室使用。
4.萤火虫。囊萤映雪中就有它一个故事,以前穷人家照明有时就捉萤火虫用薄布蒙上去,可以用一个晚上,不过萤火虫都死了就是了。
5.其他能照明还有古代特制的烟花(但好象主要是庆祝功用)、打铁火(称打礼花,也是节庆才用,很危险)、丹药(通过服用一些偏方丹药,一定时间后,晚上夜视能力加强,甚至发光,这在某些盗墓小说里写到,不知是否确实)。
『捌』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前,人类靠什么照明
其实爱迪生发明的应该是使用钨丝作为灯泡的灯丝。
这样使得灯光更加稳定与持久。此前人们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
很容易产生气体让整个灯泡变黑,例如煤油灯、煤气灯。蜡烛
树脂、动物脂肪等都是可用作照明。
『玖』 最初人类用什么照明
一、 篝 火
时光悄悄地流逝。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增长着才干,认识了周围的许多事物,火就是其中之一。
原始人发明用火,是经历了艰苦缓慢的实践和认识过程的。
你看,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电闪雷鸣,雷电击到树木或其他容易燃烧的物质上,就会燃起熊熊大火。由于火山喷发或者陨石坠地,也会酿成森林火灾。
我们的祖先起初是并不喜欢火的。那时候,火对人类总是板着一副凶狠的脸孔:大火燃起,烈焰冲天,浓烟蔽日,所到之处,一片焦土。火的破坏性使原始人望而生畏,遇到大火就惊恐万状,逃之夭夭。
但是,遇到火的次数多了,人们就渐渐不以为奇,反而习以为常了。而且逐渐懂得了火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大火过后,被烧死的野兽糊香扑鼻,香美异常,吃起来外焦里嫩;火能使人得到温暖,赶走寒冷;火还可以用作防御和攻击猛兽的武器,因为猛兽也是害怕火的。
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改变着原始人对火的认识,他们慢慢地由怕火而变成爱火。当大火再一次袭来的时候,他们不再一跑了之,而是果敢地小心翼翼地把一些还在燃烧的树枝拿回来,并且不断地给它添加新的树枝——精心地“喂养”起来。于是,由几根树枝架起的一堆篝火终于燃烧起来了。
当人类第一次围在篝火旁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的时候,该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他们兴高采烈,欢呼庆贺,甚至惊喜若狂。啊,他们终于用自己的劳动战胜了黑暗,赢得了光明!火堆,这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盏“灯”,这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人工光源。
火愉快地燃烧着,善良地微笑着,它由人类的敌人变成了人类的朋友。
原始人开始只是利用现成的火,后来渐渐想到应当保存火种——它们把火置于特别的监护之下,由专人负责看管,不让它熄灭。用火时把火生得旺旺的,不用时让火慢慢地冒着烟。一堆火种往往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用火留下的灰烬堆积物。堆积物很厚,说明他们从天然火那里取来的火种昼夜长燃不熄。
天然火得来不易,原始人对火种的珍惜也就可想而知。古代埃及、希腊、伊朗等国的寺庙或城镇,经常点燃着一堆不灭的“圣火”。到了现代,虽然人们在生活中早已不再保留火种,但是,每当举世瞩目的亚运会或奥运会开幕,总有传递火种和点燃圣火的仪式,也是古代传统的再现吧。
火种既然十分珍贵,那么对于不慎让火种熄灭了的看火者,当然要给予非常严厉的惩罚。
惩罚归惩罚,万一火种熄灭了又怎么办呢?只好到邻近的地方去借火。
人们用寄生在桦树上的一种菌类来引火。这种菌类像个大蘑茹,点着后能像木炭一样缓慢地燃烧,等到需要火的时候,只需使劲一吹,它就会着起火来。
人们用树枝插在菌类上做柄,然后拿着这珍贵的火种飞快地跑过来,再点燃自己的火堆。
借火是很费事的,而且也不保险。有时由于离借火的地方较远,在半路上火种就熄灭了。甚至还可能借不到火,比如一场大水冲来,人们躲到高处去了,周围是一片汪洋,你到哪里去借火呢?
严酷的现实迫使原始人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摆脱对天然火的过分依赖,去争取用火的更大自由。
不知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的实践、探索,原始人终于发明了摩擦取火的方法。
摩擦取火是利用石块互相撞击迸出的火星来取火,这大概是一二十万年以前的事。摩擦取火在人类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取火甚至超过了蒸汽机,因为它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界分开。
从那时以后的若干万年以来,人们一直依靠着摩擦取火来点灯;甚至直到18世纪末叶,人们还用火刀打击燧石取火。发明和使用火柴只是近一二百年来的事儿。
我们的祖先终于能够不依赖自然界而自己来取火了。只有到这时,人类才算初步获得了对热和火的真正支配权,才有可能利用它去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才有条件去不断发明和改进照明工具,直到制造出形形色色的现代新灯来。
二、从火堆到松明
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不了解火的本质和由来,而人类跟火的关系又非常密切,于是就把它当作神圣的东西来加以崇拜。
根据我国古代的传说,火是由一位名叫“燧人氏”的圣人发明的。而古希腊人说火是由一个叫做普罗米修斯的神从天上偷来的。他造福于人类,自己却受到残暴的众神之王——宙斯的惩罚。宙斯把他用铁链锁在高加索的山崖上,每天派一只饿鹰啄食他的心肝。但是普罗米修斯坚贞不屈,为人类忍受着苦难。
波斯的祆教是一种拜火教,它把火看成是善良和光明的化身,礼拜圣火是他们主要的宗教仪式。奥林匹克的神庙里至今还保存着古代的火种,不时有人前往顶礼膜拜。
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火的神秘性就慢慢地消失了,但是火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却越来越密切。
使用火堆照明持续了几十万年。原始人在野外露宿的时候用它,在洞窟里穴居的时候用它,学会盖房子搬进屋子里以后还用它——他们在屋子中间挖一个不太深的方形坑,叫做火塘,就在火塘里生起火来。
你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吃过晚饭以后,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周围的土台上,男人们修理工具,谈论着狩猎、耕种的事儿;女人们紧张忙碌,干着缝补、编织的活计;孩子们嬉耍好奇,贪婪地倾听着大人的谈话。
为了做些夜工,即使是在盛夏酷暑的三伏天,人们也得点起火堆,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在火边忙碌;火堆冒着烟,尽管屋子敞开大门,屋里还是浓烟滚滚,熏得人涕泪交流。这当然是很不舒适的。
许多许多年过去了,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得知,燃烧一根木棒有时也能把整个屋子照亮。于是火堆就逐渐被一根点燃着的木棒所代替。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可以减少屋子里的浓烟,又能够大大节省木柴。
点燃木棒也带来新的问题。首先是这根木棒需要竖着放,放得高一点,这才能把它有限的光芒射开去,让更多的地方照亮。另外还必须把木棒烧着的一头朝下,斜拿着,否则它会熄灭,正像划着的火柴必须头朝下才能更好地燃烧起来一样。
当然,把一根沉重的木棒拿在手中,叫它尽情地燃烧,这总不是个办法。
于是,人们又开动脑筋,发明了放置燃烧木棒的架子,解决了用人手拿木棒的问题。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木棒只要点着就能燃烧,但并不是同样多的光。含树脂多的木棒燃烧起来比含树脂少的木棒明亮得多,而且点燃时间也长。最适合用来点燃照明的木棒是松木,后来人们就把松木照明称之为“松明”。
松木并非到处都有。怎么办?人们把松木里的“精华”——松脂提取出来,用其他木棒蘸上一点,结果制成了人造松明。人造松明发出的光并不比天然松明差,而且使用更方便。
你知道吗?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一带盛产松木,当地居民把松明叫做“明子”;在没有电力照明的边远地区,现在夜晚还往往点着“明子”照亮哩!
如果是晚上出门走夜路,点着的松明就得拿在手里,人们又叫它“火把”。
我国南方没有松明,火把是用干草、枯枝扎成的,上端放在松脂或者脂肪里浸过。另外也可以利用毛竹,毛竹经过溪水漂洗再劈成细条,绑扎在一起就是很好的火把。火把燃烧起来火光熊熊,既明亮,又耐久。
火堆不单用来照明,而且首先是做饭、取暖的热源,一当两用。只有在发明了松明和火把以后,人类才能够骄傲地宣布:我们终于有了与热源分家的专门的照明工具了!
(节选自人类照明发展史)
『拾』 在发明电灯之前,人们是用什么东西照亮的
一、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二、火把,古人夜间行路时常用的照明用具,有的用泡过水的干竹蔑等编成长条,有的在棍棒一端扎棉花或布条,蘸上油,也有的用长节竹筒注进油,开口端塞上棉花或布条。点亮时可照多人行走,多个火把人数可更多。
三、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四、篝火,古指用竹笼罩的火,泛指一般在郊外地方,通过累积木材或树枝搭好的木堆或高台,点燃的火堆。
五、青铜灯,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持灯方式有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一俑所持灯盘从一至三个不等。灯盘有圆环凹槽形和盘形两种形制,前者有三个支钎,后者多为一个支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煤油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蜡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篝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战国青铜人型灯